謠言止於智者,看看將相大臣如何轉禍為福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朝廷中的將相大臣,或者因一言一行不合帝王口味,或者受某些奸偽小人的誣告隱害,而觸怒了皇帝,都會立刻有殺身之禍、滅項之災。

俗語說得好,“伴君如伴虎”。這話千真萬確。但神奇的是,每當處於這種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能夠救援蒙受冤屈的將相大臣的,不是千軍萬馬,而是旁觀者能說出一番很得體的話語,觸動皇帝的心,使他恍然大悟,那麼馬上就可以消災彌難,甚至轉禍為福。

謠言止於智者,看看將相大臣如何轉禍為福

比如漢代的著名丞相蕭何有一次向漢高祖劉邦請求將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讓出給老百姓耕種。上林苑是一處專傳皇帝遊玩嬉戲和打獵消遣的大園林,劉邦一聽蕭丞相居然要縮減自己的園林不禁勃然大怒,認為蕭何肯定是接受了百姓和商人們的大量錢財,才公然替他們說話辦事。於是下令中央最高的司法官員廷尉將蕭何逮捕下獄,審查治罪。

那時候,廷尉是專門為皇帝辦理案子的。只要是皇帝認定某人有罪,廷尉官不惜用大刑迫使犯人服罪,以討好皇上。所以如果真要把蕭何交給廷尉處理,那麼肯定要被屈打成招,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就在這危急關頭,旁邊有位姓王的待衛官上前勸告劉邦說。“陛下是否還記得原來與其同羽抗爭以及後來陳闢、黥布相相繼謀反,陛下都親自帶兵東征的時候嗎?那幾年,只有丞相一個人駐守關中,關中百姓又非常擁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麼關中之地就不會是陛下的了。蕭丞相不在那個時候去為自己大利,反而會在這個時候去貪佔百姓和商人和一點小利嗎?”

謠言止於智者,看看將相大臣如何轉禍為福

簡單一席話,擊中了要害。劉邦深有感觸,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對不起丞相的一片忠心,非常慚愧。於是當天便下令赦免蕭何,回丞相府繼續辦公。

漢代的另一位開國元勳周勃,曾經幫助漢室剷除呂后爪牙,迎立漢文帝,有定策安邦之功。可後來當他罷相回到自己的封國後,一些素來忌恨周勃的奸偽小人便趁機向漢文帝誣告周勃圖謀造反。漢文帝竟然也相信起來,急忙下了令廷尉將周勃逮捕下獄,追查治罪。按照漢代法律,凡是圖謀造反者,不但本人要處死,而且要滅家誅族。

謠言止於智者,看看將相大臣如何轉禍為福

就在大禍即將要降臨到這位可憐的功臣元勳頭上的時候,薄太后出來勸文帝說:“當年皇上還沒有即位的時候,周勃手裡拿著先皇留給你的皇帝玉璽,又統帥著主力部隊北軍,是謀反的最有利時機。但他心忠於漢室,幫助我漢室消滅了企圖篡權的呂氏勢力,把玉璽交給了陛下。現在已退休回到自己的小小封國里居住,怎麼反而會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來謀反呢?”文帝一聽,心中疑慮頓時煙消雲散,立即下令赦免周老丞相之罪。

以上蕭何和周勃二人,可以說是到了災難臨頭,已經無法挽回的時候,可是卻在一席言談議論之中頓時轉禍為福、一切相安無事。這都是一席妙語的巨大威力啊!不過,妙語雖然能轉禍為福,卻也要看是不是面對著一個賢明的君主。如果皇帝昏庸愚味,那麼結果就不盡如此了。

謠言止於智者,看看將相大臣如何轉禍為福

再舉一個漢代的例子。西漢末年,宣帝死去後,丞相蕭望之受宣帝遺詔輔助幼主漢元帝。由於蕭望之深受漢元帝的器重,因此被當時一些奸臣門下侍中許章、車騎騎史高、宦定弘恭和石顯等人所嫉妒。弘恭、石顯二人看準時機,在元帝面前誣告蕭望之與周堪、劉更生等人內外勾結、專擅朝政,建議將蕭望之等人“召致廷尉”。當時元帝糊里糊塗,還不知道“廷尉”到底是幹什麼的,以為“召致廷尉”也無關緊要,於是就不加思索地同意了這一建議。

後來元帝有事要召見蕭望等人,回報說已被關禁在監獄裡了,元帝一聽大驚,急忙下令放他們出獄,回到朝廷繼續主持政務。這時史高受恭、顯指使,出來上奏元帝說:“陛下剛剛即位,還沒有以道德教化佈告天下,而先審查自己的師傅。既然已經把他關進了廷尉獄,就應該罷免他的官職,然後赦免出獄,以示恩德。”元帝不審其意,於是將蕭望之等人免為庶人。漢高祖、漢文帝是一代明君,所以能夠接受忠言勸告;而漢元帝昏庸無能,聽信奸臣擺佈。這真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