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基金投顧之“顧”舉足輕重 尚需掘井及泉

原標題: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基金投顧之“顧”舉足輕重 尚需掘井及泉

證券時報記者 詹晨

見習記者 裴利瑞

隨著來自券商、銀行、基金、獨立第三方等逾50家機構的漸次湧入,基金投顧市場蓬勃起勢。據證監會披露的最新資料,投顧試點業務目前合計服務資產已逾500億元,服務投資者約250萬戶,試點效果初步顯現。

作為國內首家獲得投顧資質的獨立第三方試點機構,先鋒領航投顧近期也接連迎來利好。先鋒領航投顧的業務訣竅在哪?對基金投顧行業的未來發展又持有怎樣的看法呢?為此,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

證券時報記者:先鋒領航投顧的最新業務進展如何?

張宇:先鋒領航投顧是由螞蟻集團與國際公募巨頭Vanguard集團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是國內首家獲得投顧資質的獨立第三方試點機構。目前,先鋒領航投顧的基金投顧服務——“幫你投”,累計服務使用者數已突破200萬規模。此外,為進一步強化“幫你投”的普惠性,我們將起投門檻大幅下調,由原來的800元變為100元。

證券時報記者:伴隨業務進展,先鋒領航投顧有何增資計劃?

張宇:在推進業務的同時,螞蟻集團和Vanguard集團還在共同推進對先鋒領航投顧的增資計劃,先鋒領航投顧註冊資本將從50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1。5億元人民幣,先鋒領航投顧也將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註冊資本過億的第三方獨立基金投顧機構。

透過增資,我們將加大對投研、科技等方面的持續投入,為使用者打造更豐富、更便利、更貼心的功能。

證券時報記者:與現有的基金、券商、銀行等機構推出的投顧服務相比,您認為先鋒領航投顧有哪些特點?

張宇:獨立性。先鋒領航投顧是一家獨立的第三方基金投顧服務公司,與基金、券商、銀行出身的投顧機構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不發行、也不銷售任何產品。

自上線以來,“幫你投”總計有11個產品及服務是基於使用者的反饋來迭代的,比如定投功能、更加豐富的底層基金池,以及透過最佳化調倉引擎,減少貨幣基金配置比例,增厚使用者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等。

我們認為,作為連線使用者和賣方機構的橋樑,投顧機構除了能幫助使用者更省心、更便捷、更專業地進行財富管理外,還有望改變原來金融機構以銷售產品為導向的“賣方市場”邏輯。伴隨著更多投顧機構的入局和服務的深入,投顧有望促進金融行業整體從“產品導向”向“客戶導向”邁進,從“財富產品銷售”向“客戶需求驅動的投顧模式”轉型,最終實現財富管理行業和使用者的長期共贏。

證券時報記者:環顧市場,“幫你投”在客戶風險偏好、組合設計、陪伴服務等方面都有哪些具體考量和操作?

張宇:因為國內投顧市場剛剛起步,目前投顧使用者主要以基金使用者為主,所以存在頻繁操作、持有時間短、追市場熱點、看重收益等傾向。基於這一情況,“幫你投”在進行本土化運營的同時,尤其注重對使用者在投前、投中、投後的持續陪伴與服務,培養使用者“長錢心智”。

依託技術優勢,“幫你投”也在持續最佳化“千人千面”的“顧”的能力。上線一年期間,“幫你投”陸續在支付寶APP內推出包含客戶報告、投資筆記、市場資訊、投資理念等超過160期投教內容。透過資料演算法,對於具有不同投資經驗、風險偏好、賬戶配置情況、持有時間等維度的使用者,我們會推送不同的資訊服務和投教內容,比如新手使用者會學到更多基礎理財知識,成熟客戶會了解到更多市場資訊和模型測算等資訊。

證券時報記者:相比海外成熟市場,國內投顧市場如何更好發展?智慧投顧目前又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張宇:對比海外市場,國內投顧行業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服務形式,都有很大的創新潛力,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以美國為例,其基金投顧業務最早誕生於20世紀30~40年代,在經歷數十年高速發展後逐漸成為美國主流的財富管理模式。Investment Adviser Association報告顯示 ,截至2020年底,美國SEC註冊投顧機構多達13494家,監管管理規模(RAUM,Regulatory Assets Under Management)高達97。2萬億美元。

從行業來看,中國投顧市場仍處初生階段,需要機構合力做大做強。

從使用者來看,國內投資者並沒有形成透過專業機構開展投資和資產配置的理念,個人投資者依然佔據市場結構的主導,並且存在明顯的短線投機行為。不過,伴隨銀行存款利率逐年下行、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等,市場對投資者的投資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戰。

目前,國內智慧投顧對“顧”的功能挖掘有限。在這些背景下,廣大基金投顧機構在做大業務規模的基礎之外,更需要持續進行長期的“顧”的陪伴和投資者教育。

“顧”的過程,重要的是幫助客戶瞭解自己。一是要幫助投資者建立起賬戶規劃的心理認知;二是理財規劃目標設定要更契合中國老百姓的儲蓄痛點。中美個人儲蓄動機存在較大差異,如何探索契合中國居民痛點的儲蓄場景,切實解決居民的長期儲蓄增值需求,仍是需要全行業一起攜手解決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