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群的“陽剛之氣”,男娃女娃都要有

原創 阿呆爸 阿呆爸育兒 收錄於話題#做成長型父母61#世界複雜,犀利觀察92

炸群的“陽剛之氣”,男娃女娃都要有

▲這是阿呆爸育兒的第308篇原創文 | 阿呆爸教育部說要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這件事在家長群裡炸了好幾天了。聊聊我的想法吧,三點:首先,教育部挺冤;其次,帶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好處大;第三,我不喜歡那些“女裡女氣”“不男不女”的小鮮肉。下面分別說一說。1我看到很多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在報道“陽剛之氣”的時候,都說是教育部出臺了新規定,要多讓男孩子參加體育運動,防止男生男不男女不女,等等。但實際上,我去仔細看了教育部的相關檔案。這個所謂的“新規定”是對一個政協委員提案的答覆,最多隻能算是提倡,絕對算不上是那種各地必須遵守執行的政策性檔案。最重要的是,答覆裡的“陽剛之氣”,針對的根本就不是“男生”這一個群體,而是指的所有的“學生”。也就是說,在教育部眼裡,不管是男生、女生,都要培養“陽剛之氣”,都要加強體育鍛煉。這樣一個四平八穩的“答覆”,在一些也許是故意,也許是無意識的錯誤報道、解讀之下,最後嗨成了全國性的大討論,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這可能就是大家俗稱的“帶節奏”吧。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好像在一個村子裡,村長說“今天晚上開全體社員大會”,最後被歪曲成了“今天晚上只准男的開社員大會,女的在家”。然後,大家一窩蜂的跑去罵村長“憑什麼不給女的參加,女的不是人嗎?”你說村長冤不冤。

炸群的“陽剛之氣”,男娃女娃都要有

2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時代有關係教育部的答覆非常對。在當下的中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需要培養“陽剛之氣”。什麼是“陽剛之氣”?要我正兒八經的解讀,其實都是一些挺虛的大詞。聽起來正確無比,落實下去卻又空蕩蕩,很難明確地說出個一二三。在我的理解裡,它是一些很正面的品質。比如自信、勇氣、責任感、擔當、大方、勇往直前,遇到挫折不氣餒,等等。它的反面則是畏畏縮縮、優柔寡斷、小氣、懦弱、怕承擔責任,等等。在生活裡,很多人,包括我,也確實都存在刻板印象,往往把那些正面的品質與男性聯絡在一起,習以為常地認為男生比較大方、勇敢,而女性則摳門,好哭、膽小。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都無意識地說過“你是男生,男生要勇敢,不要哭”“你是女生,女生要細心一點”。實事求是的說,這種認識,有一定的合理性,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刻板印象”。因為在農耕社會,男性承擔更多的體力勞作,打獵、耕地、砍伐、戰爭。女性則主要承擔家務、養育下一代、女紅。顯然,男性做的事情更加激烈、暴力、有侵略性,女性的工作後者則要求更多的耐心、細心、韌性。幾千年的進化下來,因為生理結構、事務分工的不同,也自然會存在氣質差異。社會也自然對男女性的要求不同。但時代在變化,進入現代社會以後,人類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男女的氣質、差異在縮小。如果說以前主要是靠體力,靠暴力的掠奪,靠汗水的付出和勞作,那現在則更追求腦力的開發,靠實驗室裡的發明創造,靠格子間裡的文件程式碼。在這樣的新環境裡,不僅是男生需要陽剛之氣,女生也需要。特別是女性,以前被壓抑的需求、創造力、社會分工,正在更多的噴薄而出,茁壯成長。時代變了,我們(特別是男性)的刻板印象也確實要重新整理,要改變了。

炸群的“陽剛之氣”,男娃女娃都要有

3孩子玩體育運動,挺奢侈的如何培養“陽剛之氣”?教育部的答覆洋洋灑灑幾千字,其實歸根到底,對我們家長、父母最簡單實用的,就是一句話:多參加體育運動。我這一代人,在上學的時候都聽過一句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在也不知道還提不提?以我的觀察,現在的很多家長,對孩子“德智美”三點是講究了,對“體勞”這兩點卻是大大忽略的。我家阿呆今年6歲,外甥女今年8歲,他倆有很多同學都報了畫畫圍棋音樂英語興趣班,但是專門去報體育方面的課程,比如游泳、足球、籃球,則非常少。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在潛意識裡,還是覺得沒太大必要吧。我跟很多家長聊過,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體育嘛!不就是鍛鍊鍛鍊身體,中考高考又不佔大頭,花太多時間不值得。每天作業那麼多,哪裡有時間去踢球,去游泳啊。再說了,就算我想給孩子學,也難找靠譜的教練,就算找到了課時費也太貴了,還是在家看看書比較好。這些想法,很難說是錯的。就拿體育運動耗時間這一點來說,現在的孩子考試、家庭作業相當多,老師也管得緊,家長簽字、釘釘打卡、微信群通報,一個接一個,週末又是彈琴畫畫,興趣班排滿滿的。要想擠點時間,痛痛快快的去操場踢一下午的球,對小學生也許沒什麼,對中學生實在是一個挺奢侈的事情。而且體育運動,要想玩得好,玩出樂趣,必須定期、定量的去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我週末有時間了就去,那是絕對不行的。這些都是現實的困難,需要教育部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家長父母想辦法,主動去克服。

炸群的“陽剛之氣”,男娃女娃都要有

4我帶2個娃玩體育,付出很值得我現在經常帶阿呆和外甥女玩體育運動。以切身的體會來講,它們對培養自信心、鍛體身體非常有用,當然也費心,費錢。拿自信心來說。我家外甥女今年7歲多,平時在老家除了上課還是上課,老家縣城也沒有健身房,專職的體育教練。絕大多數人對體育的理解就是跑跑步,鍛鍊身體。我就一直覺得她有些嬌滴滴的,山不敢爬,路不願走的。最近的暑假、寒假來我這裡來以後,我都會特別帶她和阿呆一起去游泳、徒步、攀巖。最開始,無一例外,兩個娃都是叫苦叫累,不敢跳水,不敢爬高。一會兒擔心這個,一會兒害怕那個。但是在反覆鼓勵、引導,教練親自上陣示範、紀律嚴明之後,最後也無一例外,都玩出了樂趣,信心大增,戀戀不捨不想走。我自己也是體育運動的受益者。在膝蓋受傷之前,我常年參加馬拉松跑,現在也經常游泳、踢踢球、攀巖。我個人感覺,除了身體素質之外,另一個好處就是:抗壓力還不錯。可能就是因為跑馬拉松要有毅力堅持,踢球要有對抗協作精神,無形之中燻影響了我。當然,這些體育運動都是挺費錢的,兩個娃就單學游泳,至少花了我一萬多了。我自己跑馬拉松,各種跑鞋、高鐵票、酒店,加起來估計也花五六萬了。如果不是真的愛好,功利心太強的話,還真的未必能堅持下來。但相比於收穫,我覺得這點付出很值。退一萬步說,不說那些培養精神品質之類的套話,愛玩體育的孩子,身體素質一般也強一些,有自己的小夥伴、小團體,在學校裡和小朋友打架了,贏面恐怕也大一些。

炸群的“陽剛之氣”,男娃女娃都要有

5尊重個體的選擇,不希望孩子成那樣最後再說一點,教育部答覆的提案叫《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這個提案裡可能有不少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將一些負面不好的詞和女性聯絡起來了。其實拋開那些所謂的刻板印象,看看身邊的孩子,無論男女,於其說他們是“女性化”,不如客觀一點說是“太嬌氣”“太陰柔”了。還有影視上的那些小鮮肉,“娘裡娘氣”“矯揉造作”“不男不女”,有人說很美,很追捧,應該包容。當然應該包容,我也尊重個體的選擇。但說實話,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的,也不希望自己家孩子搞成那樣。而且,我認為在中國,在擔負著社會價值觀、輿論導向之責的媒體上,大批次,高頻次的宣傳他們,是一種不好的風氣,需要慎重對待。今日互動你家孩子,都參加哪些體育運動?足球、游泳、籃球、跆拳道,還是其他?歡迎留言聊一聊。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已獲得授權使用。原標題:《這一次,我們冤枉教育部了:炸群的“陽剛之氣”,男娃女娃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