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明年,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

為了將紫禁城的建築、這600年的風風雨雨、

宮中故事、帝王后妃的生活一一展現出來,

2020年的《故宮日曆》

一改以往以文物為主題的慣例,

將故宮8700多間房劃分為10個區域,

圍繞著建築、文物、人物和秘聞,

精煉了365個知識點。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這些年火遍全國的《故宮日曆》

其實早在1932年便已問世,

當時是為滿足大家對皇宮收藏的好奇,

和守護遺產、傳播文化。

它曾被評為民國時期的“頭號社交禮物”。

在1932年到1936年出版期間,

民國時代的廣告人用

“震鑠世界”、“獨霸天下”來形容這本日曆。

學者俞平伯曾將《故宮日曆》送給老師周作人,

作家梁實秋也在信中提過獲贈《故宮日曆》的事。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我們採訪到了近4年《故宮日曆》的主編陳麗華。

《故宮日曆》的停辦與復興背後是什麼樣的故事?

365個知識點裡,最有看頭的是什麼?

皇帝結婚的場面有多大?

妃子們都怎麼打發時間?

乾隆給自己建的養老院有多奢華?

……

自述 | 陳麗華 編輯 | 倪楚嬌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陳麗華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

《故宮日曆》主編

我是1986年到故宮工作的,是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退休後,故宮出版社邀請我擔任《故宮日曆》主編,到現在已4年。

《故宮日曆》誕生在民智初開的民國。當時帝制剛剛結束,民眾對皇帝一個人獨享的皇宮裡的珍品非常好奇。

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立後,學者們對宮中的大量文物進行清點、整理,編輯出版了不少專業刊物,從不同角度推介故宮內的豐富藏品。

1933年首版的《故宮日曆》也是其中之一,在當時也是非常風靡的。接待重要政客的時候,拿它當作禮物。學者俞平伯曾將《故宮日曆》送給老師周作人。作家梁實秋也在信中提過獲贈《故宮日曆》的事。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故宮日曆》一直出版到1937年為止,一共做了5年。

盧溝橋事變以後,故宮的文物整個南遷了,所以很多事情也做不了,《故宮日曆》就停了下來。2009年,在出版社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重新介紹了民國時期故宮出版的這些刊物。最後決定重新做《故宮日曆》。

2010年第一本日曆的封面、書脊沿用了1937年版《故宮日曆》所用《史晨碑》漢隸集字。除了日期以外的內容,都是復刻了1937年的版本,甚至採用了黑白印刷,作為致敬。之後開始的每一本,都以當年的生肖年作為主題。

到現在,《故宮日曆》累計的銷量已經達到300萬冊,今年這一本開印就是80萬冊。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明年這本跟以往的任何一本都不一樣。因為明年是故宮肇建600年,如果單以老鼠為主題,體量太小。還是希望將故宮的建築、600年經歷的風風雨雨、宮廷裡的那些秘聞、皇帝后妃的生活都展現出來。

紫禁城佔地是72萬平方米,使用面積是16萬平方米。大家都傳說有9999間房子,實際上現存應該是8700多間房。體量這麼大,整個日曆的佈局讓我們傷透了腦筋。最後的結果是,按照功用的區域來劃分。

第一個月延續傳統,依然呈現以鼠為主題的文物。二月講皇宮的建造。從第三個月開始,依次從中軸線開始,然後往兩翼擴散,把整個的故宮就全部涵蓋進去。分為:前三殿、後三宮、養心殿、東西六宮、寧壽宮、慈寧宮、左輔右弼文華殿與武英殿、皇家禮佛與祭祀的宮殿和皇家花園。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故宮日曆》內頁

能吐寶的鼠

一月,我們選取了31件與鼠有關的文物,都很有代表性。

因為老鼠它生性非常機敏,而且繁殖能力特別強。所以大家覺得它是一個能吐寶的,能夠聚財的東西。古人通常用老鼠來寄託繁衍後代和家世興旺的心願。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明 朱瞻基 三鼠圖卷(區域性)

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能詩擅畫,他畫了一個三鼠圖。當時正好是他得了長子朱祁鎮,他28歲才得到了長子,所以他特別特別開心。你看畫裡還有瓜,瓜本來就有多子的含義,鼠也是,這幅圖的意思就是倍加多子,生更多的孩子。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清乾隆月白色綢繡松鼠葡萄紋女衫

還有妃嬪們穿的衣服。我們有一個月白色綢繡的葡萄松鼠圖。葡萄的寓意非常明確,葡萄樹的樹藤上攀爬了好多好多松鼠,一個個姿態各異,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後妃的衣服上繡這樣一個紋飾,寓意不言自明。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清 彩繪泥塑財寶天王像

立體文物裡,你看四大天王裡的北方天王,它手上就託了一隻吐寶鼠。在藏傳佛教裡頭,鼠是招財的。下邊一堆財寶,都是老鼠吐出來的。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清 徐揚 京師生春詩意圖(區域性)

再現18世紀北京城的風貌

皇城肇建:1萬人耗時14年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它可以說是中國木質結構建築中最高等級的一個代表,沒有什麼再比它地位更高了。2月就著重講了皇宮的建造。

明朝永樂以前,皇宮是在南京的。朱元璋在朱棣11歲時,分封他為燕王,領地就在現在的北京。

後來,朱棣篡了他侄子建文的皇位。如果還在南京做皇帝,總是覺得心裡有點虛。所以說登基了以後,在大臣們的建議之下決定遷都北京,朱棣畢竟在這兒生活這麼多年,有一份感情在裡頭。所謂大臣的“建議”,其實也是他有意為之吧。

所以在永樂四年開始籌建,期間經過十年時間的材料準備。當年派人四處去找木頭,現在可以看到故宮裡頭雕樑畫棟的這些大木頭,都是陳年老樹,要到四川湖北這些深山老林去採伐,動用了數量相當大的人力與物力。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保和殿後石雕御路

保和殿後御道上的石雕,刻著9條流龍圖案,是故宮石雕之最。它是故宮最大最重的一塊石頭,重達300噸,長16。75米,寬3。07米,厚1。7米,出自一百多里外房山的一個大石窩。

當年,這麼重的東西要怎麼運呢?學者研究出來,是利用寒冷的冬天,在道路的兩旁每隔一里打一眼井,然後撒上水,使其結冰。工匠們用一群騾馬將其拉到這裡,才有了後來的保和殿後的流龍大石雕。

整個故宮的建造過程是用了4年的時間,到1420年完成了建造。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故宮日曆》內頁

皇帝登基、大婚那些事兒

籠統地說完故宮的大致情況後,第三個月便開始分割槽域介紹了。第一個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前三殿。它是故宮裡頭最重要,最能代表皇帝至高無上權力的地方。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太和殿

太和殿也叫金鑾殿,是宮廷中舉辦重要典禮的場所。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出征,要昭告天下的時候,皇帝才登太和殿。

明代的皇帝在參加太和殿大典前,會先在保和殿更衣,然後前往中和殿接受內閣、內務府等人員的跪拜禮,最後出現在太和殿上。

太和殿的建造規模、裝飾等級都是現存中國古建築之首。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太和殿內

頂上那十個脊獸、殿內的天花、梁枋、鑿井、皇帝的寶座、屏風、六根瀝粉貼金的雲龍柱,都是按照最高等級製作的。所有的殿裡頭,沒有誰是這樣一個規制。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乾清宮透檢視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後三宮,作為一個區域。在明代,基本上皇帝日常辦公、料理政務、包括他的寢宮,都在這兒。

據嘉靖年間史料記載,乾清宮內有兩層仙樓,分出9間暖閣,設有27張床,皇帝每晚就寢之處少有人知。到了清代,雍正住到養心殿去後,這裡就多用於舉辦家宴、接見外國使臣了。

“正大光明”匾也是在乾清宮內,雍正開創的“秘密建儲”制度,其中一份寫明繼位皇子的密詔就是放在這塊匾後,另外一份由皇帝隨身帶著。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坤寧宮冬暖閣洞房內喜床

坤寧宮在明代是皇后住的地方,到了清代,把它的東邊變成了皇帝大婚洞房。一般皇帝大婚3天之後,才回到自己的本宮殿去住。現在來故宮參觀,還能看到裡面是大婚的佈置。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清慶寬等

光緒帝大婚典禮全圖冊

皇帝結婚的程式非常繁瑣。比方道光皇帝,他結婚的日程,整整搞了兩天兩夜才把程式走完。我們就用了一張光緒大婚圖,來體現一下皇帝大婚是一個什麼樣輝煌的景觀。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和婉容仿照清代皇帝大婚儀式在紫禁城內舉行婚禮。婉容穿朝服,戴朝冠,脖子上掛著領約和朝珠,非常符合清代皇后參與大典時的裝扮要求。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養心殿外景

皇帝與妃子的日常

養心殿在西六宮的南面,是清王朝的權力中樞。從雍正到宣統的這8個皇帝,他們就住在養心殿中,日常辦公、召見大臣、批閱奏章、頒佈政令都在這裡進行。最後宣統帝的退位詔書也是在這裡頒佈的,大清王朝就此終結。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三希堂內景

(養心殿喜暖閣梢間內一小室)

三希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但很多人都不瞭解。三希堂不足5平米,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的一個自己私密讀書的地方。《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這三帖原來就藏於三希堂裡。皇帝平時是自己獨自欣賞,秘不示人的。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養心殿冬暖閣垂簾聽政處

養心殿裡還發生過一件大事,很有說頭,那就是垂簾聽政。

咸豐皇帝病死在承德的避暑山莊,當時他的兒子才只有6歲,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咸豐非常不放心這孤兒寡母將來怎麼對付得了宮裡的權勢鬥爭。他就把手裡的兩方印,一個是同道堂,另一方叫御賞,分別給了自己的皇后慈安,和兒子同治。告訴他們,今後釋出任何檔案,檔案的首尾都要蓋上這兩方印才行,以防大臣們做任何手腳。

但同治的生母慈禧,她心裡非常不甘心。等她成為聖母皇太后以後,她就和慈安兩個人,以皇帝幼小為名,就在養心殿實行垂簾聽政。你可以看到一個黃幔帳,因為過去封建社會女人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

同治死了以後,慈禧就把她妹妹的孩子立為皇帝,也就是光緒,當時才只有4歲。他是清朝第一位不是皇子而做皇帝的人。慈禧和慈安又以皇帝年齡太小為名垂簾聽政。慈安皇太后病死後,就只有慈禧一個人說了算了。整個垂簾聽政,前後長達48年。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東六宮位置示意圖

第六個月說的便是東西六宮了,就是后妃們居住的地方。我們關於如何展現這12個宮,費了一番腦子。因為這十二個宮其實長得基本上差不多,容易產生視覺疲勞。那麼這一部分我們就不介紹建築本身了,直接說這個宮裡住著什麼人,發生過什麼事。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翊坤宮廊下鞦韆環

比如婉容當年和溥儀結婚以後,住在儲秀宮。旁邊的翊坤宮,是她平時休息遊玩的地方。去故宮的時候你可以仔細看一看,某個橫樑上掛著一對鞦韆環。

據《清宮述聞》記載,“翊坤宮廊下鞦韆,今尚存。遜帝時安設,為清宮創舉。”如今秋千不在了,只留下這兩個鐵疙瘩,但也能說出一段有趣的歷史。

我們雖然是儘可能地表現故宮宏偉的建築,但是也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細節。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延禧宮多次失火,所以到晚清的時候就覺得建一個水塔式的,一個西洋式的玻璃房子,用來養魚、觀賞魚。但晚清國力也衰微了,所以最後成了個爛尾工程。當時后妃們在那裡觀魚的場景,現在也有照片來體現這一段歷史。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皇帝和后妃都怎麼養老?

寧壽宮這一區域,我們又叫作太上皇宮。乾隆帝登基伊始,他就立下誓言,說我當皇帝絕對不超過我爺爺。他爺爺康熙皇帝當了61年,就是千古一帝。

可人是戀權的,當了60年皇帝的時候,真正要退位的時候,那是不甘心放棄權力的。所以說從乾隆36年他就開始想了,我怎麼樣能建一個我退位以後歸政的場所。所以就想到了要建寧壽宮這一區域。

我們也叫它小朝廷,就是一個濃縮的紫禁城:接受朝賀的地方、平時居住的地方、禮佛的地方、休閒娛樂的地方,在這裡應有盡有。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皇極殿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皇極殿寶座(複製品)

比方說,太和殿所承擔的功能呢,它體現在皇極殿中。皇極殿裡的裝飾都仿照著太和殿的規制做,別的地方是不敢這麼做的。

在乾隆41年,當然有記載了,他說,寶座一定要按照太和殿的做,龍也要13條,龍吐的火焰都要有,而且要造辦處來承做這些活。他希望自己退位後,在這裡照樣享受自己當年當皇帝的感受。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清 歸政仍訓政

在這裡我選了一方印:“歸政仍訓政”,能體現他這種退位以後,還要干涉朝政的想法。他對自己的兒子說,我退位以後,凡是所有國家的大事,我仍要關心,我仍要去辦理。我這樣朝朝夕夕教著你做,以後你也不會有過失,也不會犯錯誤。這樣就給他自己當太上皇找到了一個非常合適的理由。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倦勤齋戲臺通景畫

還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倦勤齋。裡邊空間不大,但是進去以後,曲徑通幽,像走迷宮一樣,尤其裡面的通景畫,非常具有透視感。整個是仿照南方優雅的小園林造的。整個牆體都是仿的竹子,其實是木頭的。乾隆皇帝非常會生活。

他當了3年太上皇就過世了,建好了以後他基本上沒有住過。倒是慈禧太后在這裡居住過。她在這裡舉辦60大壽的生日,包括在這裡接見奧地利、美國的這些使臣。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清 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貼落

故宮從等級森嚴這個角度來講,你會感覺到它是一個冷冰冰的地方。但在壽康宮,你就會感覺到它也是暖意濃濃的,我們叫太后區。

百善孝為先。我覺得皇帝,在這裡確實是率先垂範。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清康熙 刺繡康熙帝“萬壽無疆”匾

這個“萬壽無疆”的大匾,是康熙皇帝給他奶奶孝莊皇太后慶祝66歲大壽的時候做的。

乾隆皇帝跟他母親相關的詩有770多首。宮史記載,每隔兩三日,乾隆皇帝就要來給他媽媽問安。早早就起來了,穿著常服,備好了轎子,就到了他媽媽住的壽康宮。但有時候皇太后還沒起來,在正殿的旁邊有一個“御座房”,就是給皇帝稍事整理衣冠,稍事休息的地方。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我在故宮守文物

我以前經常聽到有人對我說:“故宮有什麼看頭呀,走了一圈什麼都沒看到。”那其實是因為不會看,遊覽故宮有五條線路:中路,內東路,內西路,外東路和外西路。如果不知道一些歷史背景,即便看到了這件文物,也不知道其有趣之處。

雖然《故宮日曆》是一本小書,但透過它可以看遍故宮。

我們一共有5個人一起負責編撰這本日曆,從2018年的下半年就已經開始策劃了。這是所有日曆中,最難產的一次,歷時半年之久。

我們每個人分管幾個區域,我是負責寧壽宮和慈寧宮的。整個過程中,最最困難的是要選取最能代表自己這個區域的文物和歷史故事。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我們5個人都有各自的專業,我是搞工藝類的,比如漆器琺琅器、一個是搞繪畫的、一個是搞陶瓷的、一個是搞雕塑的、一個是搞竹木牙角雕的。但每一個區域裡牽扯到的文物種類太多了,還包括建築本身和發生在這個區域的所有歷史大事件。

雖然每一照片只有100來字的解說,但是做起來是很難的。凡是涉及到不懂的東西,都需要去問。從前有很多一知半解的東西,經過這一次學到了很多。比方說我在寫璽印的時候,我就要看別人寫過的璽印,要去翻閱很多資料。

雖然做這個日曆很吃力,但也非常高興。因為故宮這個文化大寶藏,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最集中的一個體現。我們作為故宮人,只是在為中華民族,為大家守護這個寶藏。

《故宮日曆》實際上就是作為一個小視窗,向大家推介傳統文化,推介故宮的這個文化寶藏,我覺得是我們的一份責任,也是我們的一份義務。

部分圖片由故宮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