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滯脹?怎麼辦?

滯脹端倪

9月,

PPI錄得10.7%

,CPI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0。7%,PPI-CPI剪刀差進一步拉大走闊。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走高影響,傳導至生產端,企業基礎性原材料價格繼續水漲船高,推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並

創下自1996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

,而此前只有2008年7、8兩月PPI創下兩位數,分別為10。3%、10。6%。與此同時,隨著豬肉價格繼續滑落,居民消費價格(CPI)進一步回落,較上月降0。1個百分點至0。7%。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繼續高位上漲,PPI漲勢繼續,直接

拖累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導致

企業原料採購動力不足

:9月份,PMI跌破榮枯線,降至49。6%。

PPI持續走高,CPI繼續回落,生產-消費及上下游間的價格傳導失靈,企業被推高的成本壓力弗能透過下游彌補,被利潤蠶食,必導致打擊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形成減產停產乃至被迫破產繼而壓制經濟活動的惡劣迴圈。而這

已經從9月份PMI資料得到了初步驗證。

作為經濟的先行指標,PPI高漲,經濟下行,生產減產停產跡象初顯,

整體經濟有步入滯脹端倪

。而低位下行的CPI只是價格傳導機制失靈或者尚未到達而已。

是滯脹?怎麼辦?

對比1970s美國滯脹

上世紀70年代,在歷經“二戰”後極大釋放的投資消費需求後,伴隨日德崛起,美國外貿逆差加大,加之越南戰爭巨大的國防開支以及羅斯福新政實施的社會福利擴張,美國財政赤字陡升;石油危機的出現,造成世界原油產量銳減,原油價格急劇暴漲;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貶值,進一步抬升了以美元計價的能源價格,帶動美國原材料、消費品價格普遍猛漲,形成

“產品價格上漲—居民消費減少—企業利潤降低—經濟產出下降”

的惡性迴圈。

通脹衝擊讓美國經濟增長遭到嚴重影響,在託底經濟與抑制通脹之間,美國數屆政府政策不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鬆緊衝突,讓經濟受滯漲拖累愈演愈烈。最終,在

里根政府

放鬆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給企業、個人減稅以刺激投資消費,並削弱政府開支、減少社會福利費用。與此同時,

美聯儲

大幅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以犧牲經濟增長的代價治理通脹,多管齊下,終於走出長達十年的滯脹局面。

是滯脹?怎麼辦?

是滯脹?怎麼辦?

對比發現,在歷經10餘年的房地產經濟釋放的巨大投資需求後,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以及此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加劇我國企業基礎性原材料價格抬升,造成企業成本壓力陡增,

都與美國1970年代的滯脹有著經濟在高速回落和能源供給短缺上的相似之處

而解決之道,在本質上依然無外乎降低稅負、積極扶持培育市場潛在動能,以政府有形之手破解市場失靈,走出“滯脹”困局。

政策化解“滯脹”困境

基於有效產能不足誘發社會總需求不足,使得生產停滯,經濟衰退,形成滯脹困境。從政策應對的著力點考量,更需要透過政府積極有效的干預,化解市場機制失靈,政府積極出手,降企業成本,補市場短板,消除企業被動壓降產能的隱患,確保全產業鏈穩價保供,以及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等“六穩”“六保”可以持續發力。

減稅降費

仍然是最直接最有效降低企業成本負擔的辦法,確保企業不因為成本推高壓降產能,從而

平抑市場短期供給波動。

由此形成的政府財政缺口壓力持續加大,可以透過適度的貨幣政策和政府發債進行結構性衝抵。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內外不確定性因素複雜多變背景下,堅定改革調結構,並持續扶持中小微等市場主體,俾能蓄勢待發,在歷經經濟回撥(調速調結構)之後,我們仍能迎來下個黃金髮展週期。

中國

市場足夠大,東中西發展平衡潛力足夠大

,確保我們的政策設計執行恰當、到位,在這一輪的經濟窪地過後,我們可以邁入質量更高的新一輪經濟週期。

是滯脹?怎麼辦?

是滯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