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為防止發生動亂,朱元璋很早便確立了皇位繼承原則,具體為:

“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其諸子當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國家。”;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的設想中,皇位繼位共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皇帝有子嗣,則優先選取嫡長子繼承大位;第二種情況是皇帝無子嗣,則由皇帝的兄弟繼承大位,且必須選嫡母所生,是屬於藩王繼承大統。

然而,估計連朱元璋都沒有想到的是,明朝16位皇帝中,竟然有5位都是以藩王身份繼承大統,這5位皇帝分別是

永樂皇帝朱棣、景泰皇帝朱祁鈺、嘉靖皇帝朱厚熜、隆慶皇帝朱載垕、崇禎皇帝朱由檢

,而且這5位中竟然只有隆慶皇帝朱載垕1人符合他定的祖制。

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先說說隆慶皇帝

朱載垕

的情況。朱載垕是嘉靖皇帝之子,即非長子也非嫡生,但排在他之前的皇子都早逝了,因此按序他應該被確立為皇太子。然而,嘉靖皇帝晚年沉迷於求仙問道,信奉術士那套“二龍不得相見”的說辭,至死不肯立太子,還是執意把朱載垕封為了裕王。

嘉靖皇帝死後,朱載垕以藩王身份繼承皇位,但作為嘉靖皇帝在世兒子中的長子,按祖制早就應該被立為皇太子,所以朱載垕的繼位並沒有什麼問題。

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然而,除了朱載垕外,其餘4位以藩王身份繼承大統的,就都不符合祖制了。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關於朱棣

:洪武三年,朱棣被朱元璋冊封為燕王,鎮守北平城。然而,建文元年,朱棣不滿朱允炆削藩行為,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靖難之役”,歷經四年成功趕走了朱允炆。

這個時候,按祖制應立朱允炆的兒子朱文圭為皇帝,最不濟也應該是朱允炆的兄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均在世)為皇帝,結果朱棣直接自立為帝,而這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不符合祖制的,只不過成王敗寇,誰也不敢說啥。

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關於朱祁鈺:

宣德十年,朱祁鈺被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兵敗被俘。諸大臣為防止蒙古族藉機要挾朝廷,於是擁立朱祁鈺為皇帝。但這個決策是完全不符合明朝祖制的,因為在明英宗出征之前,就已經冊封2歲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按規定當立朱見深為皇帝。

只不過,此時朱見深尚且年幼,而且朱祁鎮出征前也曾命朱祁鈺監國,所以大臣便擁立朱祁鈺為皇帝,就連當時的皇太后也同意,但不管怎麼說這都不符合皇位繼承原則。

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關於朱厚熜

:正德十四年,年僅12歲的朱厚熜承襲興王。正德十六年,朱厚照因病去世,並未留下任何子嗣,且由於其父親朱佑樘比較專情,只娶了一個女子,以至於朱厚照連個同父的兄弟都沒有。楊廷和與張皇太后商議,選取與朱厚照血脈較近的朱厚熜繼位皇位。

朱厚照與朱厚熜只是堂兄弟的關係,所以很不符合祖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楊廷和等老臣想出了將朱厚熜過繼給朱佑樘的方法,但被朱厚熜給拒絕了,為此還整出了一個“大禮議”事件。

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關於朱由檢:

朱由檢乃是明喜宗朱由校的異母弟弟,登基之前被封為信王,其實他的繼位也並不是很符合要求,因為朱元璋規定兄終弟及的前提條件是必須為嫡母所生。不過,明朝自宣德朝以後,皇后多無子嗣,所以後代皇帝進行了便宜處理,只要是同父就行,但是嚴格來說朱由檢也是不符合規定的。

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此情此景,朱元璋應該是鬱悶的,自己一口氣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後代竟然連個繼承大位的皇子都找不到。事實上,這也正是困擾明朝的重要魔咒之一,因為從宣德時期之後,貌似皇后想要生個子嗣就變得非常困難了,以至於“嫡長制”這個立儲原則,幾乎演變成了“立長制”。

宣告:文中圖片來往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