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用八個字總結春秋霸主晉景公的一生,那就是“生得勇猛,死得窩囊。”

在惜字如金的史學典籍《左傳》中,晉景公的結局被寫得既悲傷又搞笑,既帶著宿命色彩又無比諷刺,不僅“死得窩囊”,而且相當奇葩。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一、剛猛有為的雄主之後

晉景公本名姬獳,他的爺爺是文治武功卓著、名列春秋五霸第二位的霸主晉文公。

不過他父親晉成公完全沒有繼承上一輩的雄風,晉國在晉成公手上變得內憂外患,等到公元前599年晉景公接手時,整個國家就是一個爛攤子。

當時的晉國的卿大夫趙盾作為三朝元老,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趙氏家族權傾朝野,晉國王權幾乎已經淪為趙氏家族手中的傀儡;而晉楚之間的爭霸拉鋸戰,已經持續多年,隔三差五地打仗也使得晉國國力早已衰微,周邊的其他諸侯國都在虎視眈眈;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晉景公繼位後,面對內外交困的境況,沒有退縮。

他先借助大夫屠岸賈之手滅了趙氏一族,只漏掉了“趙氏孤兒”趙武,史稱“下宮之難”。這一場殺戮之後,晉國政權被牢牢掌握在了景公手中。收拾完國內,晉景公開始全力對付外敵。接連在“柳棼之戰”,“穎北之戰”中,擊敗了楚莊王率領的楚軍。終於在晉景公攘外安內雙管齊下的操作後,晉國漸漸恢復了往昔雄風。單從數量上說,晉景公在位期間打得仗一點都不比先輩少,包括與楚國之間的邲之戰(前597年),與輔氏的大戰戰(前594年),還有對齊國、鄭國的討伐等等。

但晉景公懂得知人善用,有容人的雅量。他本人對待戰爭,也勝不驕敗不餒。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公元前597年,在邲之戰失敗後,晉景公冷靜沉著,既不自亂方寸,沒有大肆對內部問罪;對外也沒有急於雪恥而盲目出兵。

充分吸取了失敗教訓的晉景公,在公元前583年又派兵,在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 ,使楚國霸業結束,報了當年之仇。

所以整體上來看,晉景公在爭霸戰中是勝多敗少,晉國的軍事實力也在戰爭歷練中逐漸得到增強。

晉景公在國家治理方面也是既有霹靂手段也顯菩薩心腸,既靠武力克楚制霸,也在外交上也聯吳制楚,這也是晉國最終能打敗楚國的根本原因。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二、離奇至極的意外之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晉景公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的雄主,最終卻以最奇葩的死法結束了稱霸一方的一生。

公元前281年,晉景公突然生了重病,臥床休養期間總是做一些相似的噩夢。夢中老是有同一個披頭散髮的惡鬼糾纏他,哭喊著要報仇,經常在睡夢中被嚇醒的晉景公心有餘悸不堪其擾。

晉景公當時還是相信巫術的,他知道桑田那邊有一位巫人(史書上稱為“桑田巫”),就把這巫人召了來。

這位巫人透過一番占卜,認為晉景公的病是因為有兩個鬼魂在作祟。那就是先前被晉景公殺死的兩個晉國大夫趙同和趙括的鬼魂。

說得一套一套的,不但巫術久治不效,桑田巫卻告訴了他一個更沮喪的訊息:

“大王,你可能吃不到今年的新麥子了。”就是說晉景公“月內必死”。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景公大怒,把桑田巫轟出了宮,但他也在這接連的打擊下一病不起,不得不去向隔壁秦國求救。

因為當時秦國文化、經濟比較先進,醫學也處於領先地位,有‘秦多名醫’之美譽。其中醫緩、醫和便是名醫代表。

秦桓公就派出了醫緩前來給晉景公治病,在等待醫緩的時候,晉景公又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的疾病變成兩個小孩。

一個說:“要來的那人可是良醫呀,恐怕會傷到我們,需要逃跑嗎?”

另一個則說:“我們在肓之上,膏之下,他能將我們怎麼樣?”

醫緩來後,一番診治,直言晉景公已是病入肓膏,沒得救了。(這個故事後來就演變成了成語:病入膏肓)。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沒想到名醫診斷結果和自己的夢境一模一樣,雖然被“通知病危”,晉景公對醫緩還是無比感激和崇敬,盛讚醫緩是個良醫,並重金酬謝,送良醫回國。

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不久之後,新麥子就下來了,晉景公很想吃麥做的飯,令人獻上新麥。同時他覺得桑田巫實在可恨,就派人再把他抓來,專門看了看剛剛做好的新麥飯,然後將其殺掉出了一口惡氣。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晉景公正準備開心吃飯時,突然感到腹內一陣脹痛,便急急忙忙奔向廁所。

也不知道是跑得太急,還是腳下打滑,一代霸主竟然“撲通”一聲掉進糞坑,被活活淹死死了……

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這個荒唐的故事竟然還沒有完,晉景公的一位宦官那天早上也做了一個夢,他夢到自己揹著晉景公一步步走到了天上仙境。

所以那天中午他一聽說晉景公掉進了糞坑淹死了,便不顧一切地跳下去把景公背了出來。

結果竟然被安排給晉景公殉葬了……

可見,沒事真的不能隨便做白日夢啊!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三、荒謬背後的真實原因

《春秋》三部曲之一的《左傳》(作品原名為《左氏春秋》),作為儒家最著名的經典之一,可是一向以微言大義著稱,甚至還被兩晉名臣賀循盛讚為“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

《左傳》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它表現在:長於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其文風在史學上也極負盛名,被後世高山仰止的“春秋筆法”,既惜墨如金,又入木三分。

這樣一部編年體經典史書,為什麼要用相當大的篇幅寫晉景公的結局呢?又是噩夢又是巫師的,幾乎稱得上是一段鬼怪妄談了。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且不說這件荒唐的事真實度如何,單就把這樣的事情完整地寫進《左傳》,就值得人反覆琢磨了。

更為詭異的是,《左傳》中的用字其實是有嚴格的標準和規律的,對於死的說法根據人物身份不同是嚴格區分的: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士死不祿,庶人曰死。

晉景公可是一代諸侯,而是是相當有作為的雄主,為什麼他的死在《左傳》中用的卻是“卒”?按規律不應該是“薨”麼?“卒”可是大夫的用字啊!

這就說到了赫赫有名的“春秋筆法”了。

參照《左傳》其他人物的記載,不難發現,所有被認為行事做派不合禮法、對魯國不敬和品德低下的人,在書中都被寫得比較反面。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比如開篇那句“元年春,王正月”,它自己解釋說“不書即位,攝也。”也就是說隱公是替桓公攝政,並不是正經的國君,此處不言即位,是符合禮的要求的。還有中學課本上要背誦的篇“鄭伯克段於鄢”,公叔段是鄭伯的弟弟,但是標題裡沒有寫“克弟”,意思是說公叔段的所作所為“不弟”(不配),也就是不守做弟弟的本分。用“克”而不是“伐”,說明兩人地位事實上相等,也就是說段當時已經形同國君。這樣的例子在18萬字的《左傳》中比比皆是。透過這些旁證,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左傳》對晉景公這個人的評價,是負面的。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那這個“負面評價”,所為何事呢?這就得說到《左傳》的作者以及作者的國家了。

司馬遷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這樣敘述了《左傳》的來歷:

孔子根據自己的見聞口述給自己的七十二弟子,魯國的君子左丘明擔心孔子的弟子們各持異端,各執己見,不夠客觀,於是按照孔子的言論,整理編寫寫成《左氏春秋》。

不管是孔子還是左丘明,他們都是魯國人,整部《左傳》也是站在魯國的視角去記錄的。

站在魯國的角度去看晉景公,是敵是友就比較明朗了。

關於晉景公和魯國的恩怨,《左傳》中大致記載了這麼兩件事情:

一是在晉景公十二年,魯成公到晉國訪問,晉景公態度十分不敬;二是公元前583年春,晉景公為拉攏齊國,派出大夫韓穿出使魯國,勸說魯國將汶陽之田還給齊國。汶陽之田是六年前鞍之戰後,晉景公從齊國要回來的戰利品。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值得一提的是,汶陽之田原本就是魯國的土地,魯國和晉國聯合在鞍之戰打敗齊國,這塊土地在晉景公的干預下物歸原主。

現在,晉國又強迫魯國歸還汶陽之田給齊國,這樣出爾反爾的操作,讓魯國憤怒,也讓諸侯不齒。

事情到了這裡,一切就不言而喻了。

晉景公雖然英雄一世,但他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所以只好最終留給後世的“臭名昭著”(淹死在糞坑)多於英名遠播了。

真是哪個時代都不敢輕易得罪文化人啊!

為何春秋時期一代雄主晉景公,被《左傳》寫得死法奇葩窩囊至極?

《左傳》還有一個偉大的地方,是幾乎每篇文字都會給我們貢獻幾個經典的成語。

比如死法奇葩的晉景公的“病入膏肓”,而左丘明在寫他的“惡搞結局”時,心裡一定想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