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飛行的天神”——梳理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發展史

“空中飛行的天神”——梳理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發展史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留有著許多人間的藝術瑰寶,

敦煌壁畫

就是其一。敦煌壁畫內容豐富精彩,最為出名的便是

“飛天仙女”

形象。飛天形象追根溯源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審美觀念的融入,多種文化構成了瀟灑輕盈的飛天形象,使得其形象成為了敦煌壁畫中

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成為了中國

民族藝術的標誌

,它凝聚了整個敦煌藝術中最精華的部分,其魅力令人驚歎。同時,“飛天” 形象也對後世的服裝、美術及設計藝術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敦煌壁畫與飛天形象

1、敦煌壁畫文化起源

對於許多人來說,第一次接觸敦煌文化可能是在歷史課本上。我們瞭解的

敦煌文化璨若星河

,其中的敦煌壁畫,則是這歷史獻給世界的

藝術瑰寶

,如今敦煌莫高窟景區每年依然吸引著大量遊客前往參觀。敦煌壁畫是敦煌文化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宏大,技藝精巧,內容豐富。同時敦煌壁畫也是

宗教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

,在它身上體現著宗教文化的深厚內涵。

敦煌壁畫的文化,與最初的敦煌文化息息相關。縱然敦煌北部是

茫茫戈壁沙灘

,東西方常年被大雪掩蓋,但依舊造就了雖說荒涼卻不失繁盛的河西走廊。秦朝一統中原後,中原地區的旅團都經過敦煌地區與西域各國發生貿易交易,

貿易

也促進了文化上的交流;漢朝時期隨著

絲綢之路

的開通,中西亞各國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來到了東方,這時候的敦煌地區成為了中西方交流的橋樑,是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地區。

不管是向西走的商隊,還是往東去的使團、僧人,在路經此地的時候,都會為敦煌留下璀璨而珍貴的文化。

而這種文化,促使了敦煌壁畫的生成。

“空中飛行的天神”——梳理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發展史

敦煌壁畫

2、敦煌飛天文化起源

我們都知道敦煌壁畫中,有一經典的形象

“飛天”

,畫中人物體態優美,舞姿翩翩,似是在奔向極樂世界。而飛天文化是如何起源的呢?首先,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中原戰亂,敦煌社會穩定,

貴族逃亡至此

,中原地區的道教文化也隨著貴族的遷移走進了敦煌地區,與當地的儒家思想融合。為敦煌地區能夠接納不同文化的到來

奠定了基礎

。再加上公元五世紀敦煌成為了河西走廊上的文化中心,這為佛教文化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佛教思想的傳入是

中國思想的第一次大融合

,這次融合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

佛教文化

在中國得到了空前絕後的發展,佛教活動在敦煌地區頻繁起來,

開鑿莫高窟

便是一大例子。而飛天的形象也是隨著佛教的傳入進入中國。飛天是佛教文化中受人喜歡的一種形象,而壁畫作為佛教文化中的一種藝術形式必然會出現有飛天形象。敦煌莫高窟

幾乎每一個洞窟中都畫有飛天形象

3、敦煌壁畫與飛天形象的淵源

在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時,許多人

幻想去世後靈魂能夠昇天

,便在壁畫中刻畫了許多飛仙的形象;佛教流入中國後,

佛教

的飛天與

道教

的飛仙在

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

,形成了敦煌壁畫藝術中的一種形象,於是壁畫中的飛天形象也被指做為 ‘

空中飛行的天神

’。

二、敦煌飛天形象的演變

1、早期的敦煌飛天形象

根據現在存有的資料尋得,

最早的敦煌飛天出現於北涼時期

。其形象較為粗獷,表情嚴肅,風格質樸,缺少對細節的描繪,強化了

飛天舞者嚴肅

的形象。以此反映人們對佛者充滿敬畏的心理。這是由於當時隨著“絲綢之路” 的繁榮,中西交流甚密,再加上印度藝術的滲透,使得北涼時期的飛天形象深受了

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影響。

“空中飛行的天神”——梳理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發展史

敦煌飛天

到了

北魏

時期,飛天舞者面容清瘦,眉清目秀,身材比例長,動作輕盈,

注重對人物細節的描繪

,還創造出了許多飛翔姿勢。即使還儲存著北涼西域風格的肅穆威嚴,但由於受道教文化的影響,較於北涼時期,北魏時期的形象更加唯美,更加

有親和力

。這是因為孝文帝漢化,使得飛天形象逐步融合了中原地區的風格,西域化

邁向本土化

西魏

時期由於統治階級喜好佛學,縱然存在時間較短,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飛天形象的發展。它在北魏時期的風格基礎上,把西魏的時代特徵融合到了壁畫當中,最大的特點便是

舞者手中開始持有樂器

;而且還出現了道教飛天仙人與佛教飛天形象的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創舉。

北周時期,北周與西域來往密切,飛天形象重新偏向於西域飛天形象的風格和藝術特徵。雖然舞者形象有著

橢圓臉胖

,身材粗壯,黑白分明的五官,有著西域的肅穆之感,但同時整體又有著不屬於西域飛天的細膩與輕盈,創造出了

新的西域飛天

2、盛期的敦煌飛天形象

隋朝時期的飛天

形象最為豐富

。既有西域化的、也有中原風格的;有豐滿形象、也有清秀形象的;飛行動作也多姿多樣,有向上、向下、順風而飛、逆風而飛、群體出現的、單獨出現的;

服飾也各有不同

,上半身赤裸亦或是身穿長袍,冠飾、髮髻也並不重複。這是由於帝王喜好,加之大力發展佛教文化,全國興建寺院,極大地促進了佛教的繁榮,為敦煌壁畫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隋朝的飛天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藝術,形成了成熟的風格,起了一個

承上啟下

的作用。

到了唐朝盛世,對佛教的推崇與重視,使得飛天形象在佛教藝術發展中達到

高潮階段

,在延續了前期的淡雅風格以及北魏粗獷的風格之下,舞者的服裝雍容華貴,沉穩華麗;造型上日漸偏向寫實,動作給人以一種

優雅飄逸的美感

;在繪畫技巧、服裝、衣裙飄帶、形象等方面都給人強烈的

世俗化

的感覺,顯得更具有創意,也更具有活靈活現之感。所以唐朝的敦煌飛天藝術可謂是歷代的最高水平。由於隋朝為唐朝為飛天形象的統一和發展做了深厚的基礎,故隋朝和唐朝也被稱為敦煌壁畫飛天形象的最輝煌時期。

“空中飛行的天神”——梳理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發展史

3、晚期的敦煌飛天形象

而在唐朝之後,隨著

朝代更替

盛世不再,敦煌壁畫的

飛天形象也開始逐漸沒落

。之後的五代、宋、西夏和元朝代,由於特定時代的緣故,以及敦煌地區自身文化的影響,導致飛天形象開始偏離盛期的模樣,並開始展示出不同時期各自鮮明的

時代特點

五代

的飛天形象由於統治者仍然推崇佛教的原因,飛天形象仍然

繼承了唐朝的風格

,但由於與中原聯絡較少,開始

偏向於保守

,再無唐代時期的創新和活潑,人物表情刻板、身體和飄帶都很長,變化較少,情緒十分低沉,給人一種

壓抑

的感覺。

宋朝

時期雖然統治階級也信奉佛教,但由於敦煌地區的控制權仍然在五代手中,飛天形象總體還是人物

缺乏生機

,面部表情低沉,缺乏活力;舞者身體沒有了飄逸和柔和的感覺。由此說明宋朝敦煌壁畫飛天形象日漸衰落。

“空中飛行的天神”——梳理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發展史

西夏

是由党項族在北方建立的少數民族把握政權,敦煌飛天繼承了五代與宋朝的飛天繪畫技巧與人物形象,具有中原式飛天的特徵,但另一方面具有党項族獨特的形象。最大特徵是圓長的臉型,兩腮外凸,深目尖鼻,身體強壯,戴著各種飾品,身著皮衣,有著

鮮明的異域風情。

西夏時期的飛天形象給人一種冷眼看一切的感覺,缺乏應該有的親和力。

到了

元朝

,飛天形象靈動感已經不強,沒有了前面朝代飛天形象的精神面貌。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元朝政府大力扶持佛教發展活動。這時期的飛天藝術也大致繼承了西夏時期中原式飛天的風格,沒

有太多的創新

,人物形象變得程式化,氣質也失去了之前應有的飄逸、端莊;再加之受到了文人畫的影響,以線為主,色彩減弱,但講究線條自身的變化、停頓、轉折。

元朝的到了明朝,絲綢之路轉移到了海上,敦煌壁畫飛天藝術也隨之消失。

“空中飛行的天神”——梳理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發展史

三、結語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

在這千年歲月中,歷經了南北朝時期的萌芽,隋朝時期的發展,開唐盛世的輝煌,五代時期的平淡,宋元時期的衰落,

給世界藝術史留下了奇蹟

。飛天形象所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它本身的演變,還反映了每個朝代變遷時期的

宗教文化發展

以及當時

朝代興盛與否

飛天形象之所以別具一格,是因為它是一種

大膽的藝術想象

,它所蘊含的

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是無價

的。它在文化上彙集不同時期的美學藝術,融合了各個時期的

宗教文化思想

舞樂表演,

為後世展現了它不同時期的美。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的獨特的審美和精神文化,為現代文化的創作提供了靈感,也使得它在中國歷史文化中不斷傳承。

參考文獻:

1、《敦煌壁畫研究》

2、《四庫全書》

3、《唐史》

4、《敦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