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背後的歷史:上面高、下面高——馬家河畔古村落

文 / 宋旭

地名背後的歷史:上面高、下面高——馬家河畔古村落

鄉村記憶

那年秋天,天很高,雲很淡。好久不見的小夥伴Z君打來電話,說這幾天心老煩老煩的。老宋說要不到附近野地裡轉轉?

一支菸的功夫,Z君將車停在了老宋租住的樓底下,並從不遠處的超市裡提溜過一躉農夫山泉,扔在了後備箱裡。

車子很快駛出了市區,朝著遠處的山野裡駛去。路也越來越崎嶇。在翻過一座小山樑後,Z君將車子停下來,說方便方便。老宋問:“咱這是到哪兒了?”Z君一邊解手一邊回答:“下面高了,再往前是上面高。”

“到底是上面高還是下面高?”

這一問把Z君弄的不要不要的:“下面高就是下面高,上面高就是上面高,下面高在上面高的南面,上面高在下面高的北面……”

看著Z君一副捉急的樣子,老宋剛喝的一口礦泉水還沒來得及嚥下,全噴在了路邊的衰草上。

一回神的工夫,N年過去了。

N年之後,回過神再琢磨那兩個村子,別有一番意味。

地名背後的歷史:上面高、下面高——馬家河畔古村落

鄉村記憶

“下面高”

“上面高”

在漢語語境中,使勁渾身解數,也是不得其解。

解讀這兩個地名的關鍵,就在於“高”字。

那麼,這兩個“高”字,該作何解?

其實,這兩個“高”字,絕不是“高低”的“高”,而是蒙語“goroha”的記音。

“goroha”音譯為“高勒”,省去尾音“勒”,就是“高”,其意為“河流”。如巴彥高勒——富饒的河;查干高勒——白色的河。而內蒙赤峰的“乃林皋村”,則是省去尾音“勒”,直接讀作“皋”。“乃林”在蒙語中是“小”的意思,乃林皋就是“小河”的意思。前不久在交城縣奈林村村委換屆選舉中,發生了嚴重的“賄選事件”,並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奈林村”的“奈林”兩字,同樣是蒙語“小”的音譯。“奈林村”,就是“小村”的意思(4200多人口啊)。

回過頭,我們看“下面高”,“上面高”。實在是兩個蒙漢合璧的村名。

前邊的“下面”、“上面”為漢語方位指稱,後半部分“高”為蒙語“河流”之意。

按照“上北下南”的方位規序,“上面高”就是“河的北部”,“下面高”就是“河的南部”。也就是Z君所說的“下面高在上面高的南面,上面高在下面高的北面……”。

在地圖上看,在山陰、朔城、平魯三區縣的交界處,“下面高”、“上面高”兩個村子一南一北,坐落於馬家河畔。雖說現在的馬家河幾近乾涸,但歷史上的馬家河卻如一條玉帶,將“下面高”和“上面高”兩個村子緊緊地系在一起的。讀孫萊夫《水土流失下面高》一文可知,“舊時代,流經下面高村西崖下的這條河水量很大,山洪暴發之際,破壞力相當驚人。”“孟紹武今年86歲,他的爺爺孟繼堂即因過河種地,天黑時回家叫山水沖走了。還有一個叫四花女,大男人家,20多歲,也被洪水沖走了……”

地名背後的歷史:上面高、下面高——馬家河畔古村落

衛星地圖上的“上面高”、“下面高”

老宋一直以為,上古漢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雅言”,與阿爾泰語系尤其是蒙古語有著剪不斷的底層關聯。現在,我們讀“河流”的“河”字為“he”,那麼,在上古時期,漢語的“河”字怎麼讀?

根據《漢典》的擬音,“河”在上古時期,讀為“gal”(見下圖),其音正是“高”。與蒙語的“goroha”發音如出一轍。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高”、“上面高”兩村名的語序,為典型的阿爾泰“倒置語序”。正是這一語序,揭示出“下面高”、“上面高”兩個村名的起始年代應為蒙元時期。

而且,這一“蒙漢合璧”的村名,也揭示出,當年這裡應該是蒙漢邊民混居之地。

地名背後的歷史:上面高、下面高——馬家河畔古村落

“河”字上古讀音

地名背後的歷史:上面高、下面高——馬家河畔古村落

鄉村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