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我們都知道仕女圖,但有沒有人知道,仕女圖,為什麼叫“仕女”圖呢?

本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求知精神,我們翻箱倒櫃,終於在無涯的學海中,找到了一些解釋。

其實,最早的“仕女”還不叫仕女,而是“士女”,我們熟知的《詩經·衛風·氓》中便有:“

之耽兮,猶可說也。

之耽兮,不可說也。”士乃男子,女即女子,士女本指兩種人。

而這個詞第一次指一種人是在唐朝朱景玄所著的《唐朝名畫錄》中,書中提到張萱、陳閎等人皆擅長畫“士女”。從張萱等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這一語境下的仕女指的是上層貴族婦女。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唐 張萱《搗練圖》(區域性) 波士頓博物館藏

宋朝中期時,這一詞語被廣泛使用,成為了一門畫科的固定稱謂,而仕女一詞的內涵也大大發展,幾乎囊括了

所有聰穎秀美的古代女子

,無論歌舞樂姬,還是仙女貞婦,凡是美人,即是仕女。故而1979年出版的《辭源》中,仕女被定義為“畫家畫的美人,宋以後多叫仕女,官僚家庭的婦女”。

歷代仕女圖中,畫家不僅會畫仕女的美妙姿容,更會設計傢俱、花草、珍寶等託襯仕女,而仕女圖中常見傢俱也多,包括凳、墩、椅、榻、幾等等。畫者以美器配美人,那今天我們便紅袖添香,伴美人賞美器——透過《仕女圖》,一觀傢俱流變。

仕女圖·東晉·坐

東晉時期的仕女圖當以顧愷之所畫的《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為首,與大英博物館所藏的5-7世紀流傳下來的《女史箴圖》對比,可知宋摹本在傢俱上幾乎與其別無二致,故在此我們可以引較為完整的宋摹本來一觀東晉仕女圖之坐。

此時還沒有椅子這一傢俱中的經典形象,女子坐在有一定厚度的席上,男子則是坐在較矮的榻上。榻的設計中已經有了類似壼門的設計,下方甚至還帶有託泥。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摹本《女史箴圖》(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摹本《洛神賦》(區域性)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圖·唐代·坐

而到了唐代,此時的傢俱已經較為豐富別緻,出現了類似圈椅的椅子和月牙凳。周昉的《揮扇仕女圖》中,女子所坐椅帶扶手與靠背,且隱約可見扶手靠背連成一線,下方腿部還做成帶有起伏的曲線,呈內翻狀。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唐 周昉《揮扇仕女圖》(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而月牙凳則是唐代較為典型的凳子,凳面狀似月牙或呈橢圓形,牙板作壼門造型,凳腿亦作較為精緻繁複的曲線造型,並有內翻結構,而且月牙凳上常常用錦繡作凳面,還鑲嵌瓔珞、繩結等,裝飾十分華美。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唐《唐人宮樂圖》(區域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圖·南唐·坐

南唐時期,在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仕女們坐在繡墩上,而男子們卻坐在靠背椅上。繡墩使仕女們可以自由選擇朝向,十分方便。而此時的靠背椅搭腦多做曲線設計,腿足間施橫棖,規格較高的還會帶腳踏。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 故宮博物院藏

同一時代周文矩的作品中,仕女們要麼直接席地而坐,要麼則坐在矮凳或圈椅上,矮凳凳腿亦作曲線和內翻結構,頗似前代。圈椅搭腦扶手均為曲線,靠背則分為兩段,搭腦騰空而起為上部,下部則作直欞式,其上亦綴吊飾。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摹本《周文矩宮中圖》

仕女圖·宋代·坐

延至宋代,《女孝經圖》中有多處婦女坐像,其中一處為席地而坐。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摹本《周文矩宮中圖》

當然,此時用於坐的傢俱亦不少,包括石墩、大榻、靠背椅、繡墩等。

石墩

置於野外,於野景融為一體;

靠背椅

無扶手,靠背板似乎頗為厚實,下方帶腳踏,從人物裝扮可知這一靠背椅規格甚高;

大榻

則有些像東晉的矮榻升級版,仍作壼門圈口,下帶託泥接小足;

此外也有

繡墩

,繡墩圍在大榻旁,應該是一種組合,這種組合在唐代仕女圖中也有,仕女們所坐傢俱實際上反映著她們的地位高低。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摹本《周文矩宮中圖》

而在同代李嵩的《觀燈圖》中,我們可以發現仕女還會坐在一種矮凳之上,這種矮凳較長,凳腿底部兩邊作倒齒紋,亦作內翻結構,頗似螞蚱腿樣。這張仕女圖中的繡墩也更為華麗,其上紋飾彰然,花草清美。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 李嵩《觀燈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以上,此時還可見到交椅身影,《蕉蔭擊球圖》中的交椅形制已經頗為成熟,交椅圓後背,靠背分三截,當中鑲板。扶手向外捲曲又迴旋,無其他雕飾,下部形制也較為簡單,亦無腳踏,總體來說,還是呈現出比較清雅的風格。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 《蕉陰擊球圖》 故宮博物院藏

既然前代仕女圖中已經有了類似圈椅的形象,宋代自然也少不了這一形象。在牟益的《搗衣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位仕女端坐在圈椅上,這把圈椅和前代那把也頗為相似,靠背直欞式結構,不同的是搭腦不再騰空而起。椅腿用料也更為敦厚穩重,還鎪雕出如意雲紋樣。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 《蕉陰擊球圖》 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圖·明代·坐

仇珠是仇英之女,亦是明代赫赫有名的女畫家,從明代仇珠的《女樂圖》中可見,席地而坐這種方式可謂是貫穿始終,畢竟擺塊地毯就能坐下,哪怕是在現代,這一形式的便利也依舊沒有任何坐具可以取代。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 《蕉陰擊球圖》 故宮博物院藏

而在吳偉的《歌舞圖》中,可以看到的是仕女坐於矮凳之上,或許是因為此圖題材為文士狎妓觀舞,陪坐女子身份並不高貴,故而坐具也顯得頗為普通。但我們亦可從中看出明代坐具的多樣,圖中包括方凳、竹凳、長凳等,材質不一,造型不一,極為豐富。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 《蕉陰擊球圖》 故宮博物院藏

要看高貴仕女圖,還得看仇英的。仇英的《千秋絕豔圖》中包含了從古至明近70位仕女形象,其搭配傢俱也可用於一窺明代傢俱的風采。

《千秋絕豔圖》中女子坐像不多,多坐在各式

坐墩

上,其紋飾豐富,但大多為鼓墩,材質多為瓷作;

矮凳

亦有不少,凳面多為圓形,四足,足部作曲線,且鎪雕出壼門造型;另有依傍于山石的美人,旁邊還有一個

小榻

,供美人秋寐春眠,小榻形制方正,帶束腰,內翻馬蹄足落地。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宋 《蕉陰擊球圖》 故宮博物院藏

仇英另一作品《人物故事圖》中,描繪了貴妃曉妝、明妃出塞等歷史故事,我們可以看見仇英筆下的楊貴妃,正坐在圈椅上梳妝打扮。這件圈椅的形制已經十分成熟,鵝脖、聯幫棍、靠背板等一應俱全,特別之處在於其座面,似為圓形,下方腿部呈曲線,如馬蹄。對面奏樂的侍女還保持著席地而坐的姿勢。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明 仇英《人物故事圖》之貴妃曉妝 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圖·清代·坐

清代仕女圖,讓我們先從地位最為尊崇的皇后看起。

在焦秉貞的《歷朝賢后故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女子或坐在天然木製成的羅漢床上,或坐在圈椅上。羅漢床形制較大,用這麼多天然木製成實屬不易,且還附帶了一個軟屜腳踏。圈椅靠背板上方搭腦高聳,作書卷式,腿部作展腿式,牙板亦作壼門造型,下方還接託泥。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清 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 故宮博物院藏

看過了地位最高的女人坐什麼,那嬪妃坐什麼呢?

我們可以從陳枚的《月曼清遊圖》中瞭解一二,宮廷嬪妃所用坐具亦不出官帽椅、坐墩、羅漢床幾類。

其中官帽椅為

南官帽椅

,形制標準,腿間四面裝橫棖,棖下還接牙板,是典型的明式傢俱風格;

坐墩

顏色清麗,幾面開光,材質如瓷似玉,可見其貴重;

羅漢床

也是極為經典的三屏風圍子式羅漢床,屏芯嵌雲石,帶束腰,下方鼓腿彭牙,內翻馬蹄足落地。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 故宮博物院藏

而最為普通的仕女坐具,請看《喬元之三好圖》。三位仕女分別坐在不同的坐具上演奏樂曲,分別是方凳、圓凳、鼓墩。方凳凳面用藤編,下方牙板和腿足內側滿雕波浪形曲線;圓凳上方包裹錦繡,下方可見腿部外翻,上大下小;鼓墩似乎為瓷作,其上紋飾極為繁縟。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清 禹之鼎《喬元之三好圖》 南京博物院藏

而若是民間女子,則所用坐具則更簡單一些,如劉彥衝《聽阮圖》中正在撥弄阮琴的女子,她所坐的坐墩似乎用藤條接成,當然,亦有可能為仿藤木作,上方蓋錦繡。這一造型十分經典,至今仍有不少近似例項。

仕女圖中的坐具流變

清 劉彥衝《聽阮圖》 故宮博物院藏

從東晉至明清,傢俱雖非仕女圖主角,卻是託襯夭桃穠李的最佳配角,美人兒閒坐,或吹管撥絃,或揮毫灑墨,或素手弄針線,或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地坐在那兒,便如盆中水仙,美得幽雅風流。

傢俱亦如此,畢竟要配美人兒,可不能隨便找件歪斜椅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