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季最流行的折柳習俗

01

“折柳”習俗的形成

古人遠行前,送行者會將遠行人一直送到路口,並折枝相送。

而在春季送別,最流行的就是“折柳”。

“折柳”這樣的風俗現在早已不可見,究其原因,亂折楊柳可是要罰款的。並且現在人們交通發達,見不到面還可以影片通話,來返的時間也沒有幾個月之久。

古代春季最流行的折柳習俗

送行者路邊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人,希望遠行人能像楊柳一樣,到了異地能夠很快融入當地生活,一切順遂。

同時楊柳在古人眼裡有驅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風俗。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柳》引《術》稱:“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所以“折柳送別”也有祝願遠行人一路平安的美好願望。

所以“折柳送別”並不是“柳”諧音“留”這麼簡單的。

古代春季最流行的折柳習俗

02

”折柳“的歷史

“折柳送別”流行於漢代。記錄漢代都城長安和畿輔地區地理狀況的古籍《三輔黃圖》記載:“灞橋在長安城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因為集中在灞橋送別,有了霸陵折柳的典故。李白的《憶秦娥》詞:“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就取此典故。

南北朝時期,“折楊柳”為題的詩文南北方都有,說明了“折楊柳”風俗已經風行各地。

隋唐時期,“折柳相送”已成為古代中國文人贈別的普遍現象。

古代春季最流行的折柳習俗

其中有一首作者不詳的《送別詩》這樣寫道:“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因為折柳相送盛行,灞橋附近的柳樹條都被隨手摺光了。

為此,白居易《楊柳枝詞八首》曾呼籲:“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

“折柳”自從成為文人墨客之間的時尚,自然也成為他們詩詞中的一種意象。折柳往往象徵著離人相思、憂愁、依依不捨、懷念等,這下詩詞解析中出現“折柳”,你知道該怎麼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