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時過境遷以後,重拾當初的溫情與感動

在大多數普通人的印象之中,老年人的愛情或多或少都給人一種力不從心的感受:視線逐漸昏花,肉身逐漸衰弱,就連曾經一顆如此不羈不馴的心,都在日復以夜的日升月落中不斷消耗損減,少年時的英雄夢想也不得不因此持續擱淺,最終隱匿在歲月的眼角眉梢裡煙消雲散,展不開的眉頭伴隨著皺紋自顧自地延伸開來,直到最後也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圖形。因此,老去這個詞,有時無異於一場命中註定的溫柔詛咒,但2月23日上映的電影《愛在記憶消逝前》卻另闢蹊徑,讓兩位身患重病,卻依舊雄心不減的老夫妻一同上演了一段溫情十足的瘋狂公路之旅!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時過境遷以後,重拾當初的溫情與感動

如果說邁克爾·哈內克的《愛》從始至終都在不遺餘力地展示肉身老去的卑微與殘酷,甚至連自尊都無法保全的無奈境況,那麼這部《愛在記憶消逝前》,則恰到好處地運用緊湊明快的節奏,將這對老夫妻內心的狂野與不羈一覽無餘地展現出來:蜜月私奔、海灘度假,甚至還要處理吵鬧拌嘴、情感危機等措手不及的突發事件,活脫脫像極了年輕男女的嬉笑怒罵,喜樂悲歡。何必將老年與青年、少年的區別無限地誇張放大呢?在對於愛情的痴狂與對於旅行的渴望上,老夫妻和年輕人的心態並不存在實質上的差別。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時過境遷以後,重拾當初的溫情與感動

相比於《愛在記憶消逝前》,英文名the Leisure Seeker更加具備一種耐人尋味的深意。求閒者既是老夫妻房車的名字,其實也是對於夫妻二人身份的隱喻。辛苦勞碌大半生以後,終於明白了“不是閒人閒不得,閒人不是等閒人”的生活真諦,正準備安心沉潛安然度過餘生,逐漸模糊消逝的記憶卻令人心生警惕:人的一生,要記得光陰,記得愛,記得去追逐那一生難忘的東西。於是,老舊的房車搖晃顛簸,載著兩夫妻從馬塞諸塞州一路南行,往西鎖島海明威的故居開,往七十年代的難忘回憶開,往未知的旅途與奇遇開。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時過境遷以後,重拾當初的溫情與感動

電影《愛在記憶消逝前》中兩位老人面對生活的積極心態,讓人情不自禁想到去年一部特別的法國紀錄片《臉龐,村莊》,將近九十高齡的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自導自演的這部作品,同樣向觀眾們展現了她可愛的赤子之心。在年少的時候,我們崇拜《老人與海》中那個與命運搏鬥的頑強形象,巴不得竭盡全部心力與人鬥,與天鬥,鬥他個天翻地覆、其樂無窮還不肯罷休,但直到老之將至,方才瞭解到親情與愛意的可貴可喜之處,在人生後半程的悠悠歲月裡,最大的理想其實就是成為一個在生活中永遠處變不驚、悠然自得的求閒者。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時過境遷以後,重拾當初的溫情與感動

不要坐以待斃,在絕望之中等待衰老的來臨,也不必萬水千山走遍,用異鄉人的身份麻痺自己,只要定好一個方向,甚至漫無目的也可以,就能在旅途中的種種奇遇中看清生活,遇見自己。保羅·維爾奇導演的電影《愛在記憶消逝前》,為每個人想象當中的老年生活提供了另外一種驚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