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為什麼晉王李治能在奪嫡之戰中勝出?

論唐高宗李治的奪嫡之戰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有

十四

個兒子,聰明的、孝順的、跋扈的、自大的都有,可為什麼身為

第九子

的李治能在

奪嫡之戰

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唐帝國的第三位皇帝?

通過歷史揭露表象,我們抽絲剝繭,談談李治奪嫡勝出的原因。

自古以來,皇帝定太子流傳著一個鐵打的規矩,那便是

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為什麼晉王李治能在奪嫡之戰中勝出?

1.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根據以上的遊戲規則,唐太宗的第一個兒子李承乾於武德九年冊立為太子,年僅八歲的李承乾“

性聰敏

”、“

特惠敏

”、“

丰姿峻嶷、仁孝純深

”,深受李世民的喜愛。

伴隨著李承乾年紀的增長,加上愈發嚴重的

足疾

,這小子開始逐漸叛逆起來,再加上李世民的過度

溺愛

,使得他愈加飛揚跋扈。我們仔細數數李承乾曾經做過的荒謬事:不聽老師諫言,寵幸

男寵

(好男風),引突厥人入宮,懷恨魏王李泰(暗殺),最後玩了個

造反

,終於把自己陷進去了。

貞觀十六年,李承乾因忌憚魏王李泰,怕李世民廢太子,在暗殺李泰未遂之後,與漢王李元昌、都尉杜荷、從龍之臣

侯君集

密謀造反,起兵逼宮,上演大唐第二次“

玄武門之變

”,可惜李承乾不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事情敗露後,廢太子乾,並流放充軍,造反的將軍皆被處死。

好了,李承乾死了,那麼太子之位便空出來了。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為什麼晉王李治能在奪嫡之戰中勝出?

2.吳王李恪

我們繼續根據那條“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規則,分析下可能繼承太子之位的皇子們。

首先“

立嫡不立庶

”這條死規矩,可以排除十一位皇子。長孫皇后共為李世民誕下三個兒子,即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被廢了,剩下的嫡子只剩下魏王李泰、晉王李治。雖然李恪是諸多皇子中最

賢能

的,但是他終究只是庶子,而非嫡子,乃隋煬帝的女兒所生,因此他被這條死規矩提出局外。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為什麼晉王李治能在奪嫡之戰中勝出?

3.魏王李泰。

在介紹魏王之前,我先說一下唐太宗在位期間打過的

戰役

。他在征服東突厥後,領地往四處擴張。貞觀八年,討伐吐谷渾,貞觀十四年,滅高昌,貞觀十八年,滅焉耆,貞觀二十年滅薛延陀,貞觀二十一年,滅龜茲,而後中間還

三征討高句麗

好,接下來能繼承太子位的只留下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太子被廢后,李泰是最接近太子之位的,雖然他不是長子,但他的年紀比晉王李治大,而且“聰明絕倫”、“才華橫

”,是當時有名的

書法家

、文學家,李世民對其頗為寵愛。

但是,魏王李泰與晉王李治的心性大不相同,魏王雖博學卻

失之好勝

,晉王雖懦弱卻勝在

仁厚孝順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這一點很對。大家不妨往深處想想,前面剛剛提過李世民在位期間打過如此多的戰役,又是滅這個國,又是滅那個國,貞觀之治積攢的糧食估計都被他消耗殆盡了,百姓接下來最重要的是什麼?休養生息。

再分析魏王的性格,他的缺點是什麼?好勝。好勝者,

易行險求功

,如果他繼位為帝,唐朝的戰爭更可能會再繼續,更甚者可能會達到

兵黷武

的地步。這是李世民想見到的嗎?顯然不是,這是其一。

其二,太子被廢后,魏王李泰與關隴

門閥

走的很近,而李世民並不喜歡這些門閥,有意打壓。再加上,李泰拉攏朝中大臣,宴請賓客,這是什麼行為?

結黨營私

!而身為帝王,講究

平衡

之術,他絕對不會讓手下任何一個人獨自坐大而威脅自己的根基,這個人包括自己的兒子,於是李泰的行為在李世民眼中,就是

作死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為什麼晉王李治能在奪嫡之戰中勝出?

4.晉王李治

首先,晉王李治是

嫡子

,因此他有機會做太子。

其次,李治性情雖懦弱,但勝在

仁厚

。仁厚者,

常守成而穩進

,呵呵,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李世民希望下一代帝王是什麼樣子了吧?對,

守成之人

貞觀這些年,大唐的雄師戰無不勝,開拓千里,接下來應該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守住家中的一畝三分地就成了,因此李世民選了能守成的李治做太子。

再者,李治生性單純,仁義敦厚,既不結黨營私,也不殘害手足,雖然性子懦弱,但繼承大統並不妨礙。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

李治繼位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為什麼晉王李治能在奪嫡之戰中勝出?

雖說李世民是個優秀的皇帝,但他無疑是個

失敗的父親

,對孩子的過度溺愛,使得許多兒子遭受惡果,像李承乾造反、李泰結黨營私、高陽公主給房家帶綠帽子、李治搶了李世民的武才人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