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故事的寓意

在我國各地的佛教寺廟中,都可看到觀世音菩薩身邊側立著一個天真活潑的可愛童子。他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善財童子。在《西遊記》裡,紅孩兒經過一番修行,終於歸了正果,經五十三參,成為觀世音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出於《華嚴經》的入法界品。其經共八十卷,入法界品佔二十卷,敘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參拜五十三位有知識的人,可見其重要性。

善財童子生來聰明活潑,善解人意,深得長輩的歡心,長輩對他也是疼愛有加,但善財並不喜歡聽關於“發財”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他常去聆聽學者的演講,在一次參訪文殊菩薩時。文殊菩薩告訴他:“你要學習普賢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參訪善知識。對於善知識,應該將心力集中在他人的德行、特長上,去效法他的優點,而不要去評判、挑剔他的過失、弱點,這就是參訪的第一義。”文殊菩薩指示善財參訪之道,並預言善財將被人美稱為永久的童子。善財感激歡喜地告別了文殊菩薩,開始了佛教青年遊歷參訪的生涯。他發願行菩薩道,直至最後成佛。

這五十三位善知識者,來自各行各業,有廚師、設計師、小學教師、航海家、商人、音樂家、醫藥家、比丘、居士、外道、老人、小孩、男子、女子等。因此善財童子,從思想、道德和能力上得到了昇華,並堅定了捨己為人的想法,隨同觀世音菩薩做造福人間事業。他是觀世音菩薩的脅侍,“救苦救難”的助手,所以像塑在觀世音菩薩像側邊。

當然你可以把它作為佛經中一個故事看。對比今天的社會,紛繁複雜、物慾橫流,人們的追求不外乎金錢、地位和權力。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攀比的心理。每個人的追求自然與故事中善財童子固然不同。然而從這個故事中,不能發現“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別人的得失成敗,能少走冤枉路。

同樣保持思想的美好,道德的崇高,對於普通人做不到“一心為公,捨己為人”這一個標準。但是至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應該為當代人們所欣賞。個人之言,供諸君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