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和閩南話哪個更古老?——兼論古代漢語語音的分期

如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先從廈門的一個怪地名說起。

去過廈門的人,也許會留意到一個怪現象:在廈門市思明區的中山路至鹽溪街之間,有一個小巷口,名為“虞朝巷”,下圖。

廣東話和閩南話哪個更古老?——兼論古代漢語語音的分期

我們知道,中華史前史裡,有一個上古的朝代叫虞朝。

莫非廈門的這個怪地名真的與“虞朝”有關嗎?

答曰:非也。

虞朝在夏朝之前,為有虞氏所建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可能僅僅存在了幾百年的王朝。

廣東話和閩南話哪個更古老?——兼論古代漢語語音的分期

虞朝位於今天的山西平陸縣西南,

舜是虞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在《左傳》、《國語》中等古籍中,“虞夏商周”四代連稱的字句,不勝列舉。

既然虞朝的地理位置不在廈門,為何那裡蹦出來個“虞朝巷”呢?

要解開此謎團,就得藉助音韻學的解釋了。

原來,“虞朝巷”的巷名,跟虞姓或者朝代無關。

“虞朝”二字,用廈門話念出來,閩南語的讀音是:gu5 tiao5 hang7,也就是“牛棚巷”。

因為早先時,廈門市思明區的中山路至鹽溪街那一帶原有牛棚養牛。因牛棚二字不雅,遂以閩南語同音字“虞朝”記之。

這就是這個廈門怪地名的起因。哈哈,大家知道,廈門話“牛肉麵”咋念麼?姑浜米。

李懷林先生認為,上古漢語的“虞”字,讀音是gui,同“媯”,也是大象的意思。

有虞氏,

就是有象氏

。項羽的老婆虞姬,就是象姬。

這個,小巖後面的文章找機會詳述。

音韻學家們把古代漢語的語音,分為三期:從先秦到五代為“上古音”,兩宋時期為“中古音”,元明到清為“現代音”。

民國以來的語音,為普通話。

閩南語的語音,保留了很多隋唐以前的漢語語音,也就是上古音。

而粵語裡存留的則大都是兩宋時期的語音,也就是中古音。

至於為何是這樣,估計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南遷的時間和路線有關。

比如,南宋滅亡時的崖山之戰,就發生在廣東江門一帶。

兩宋時期應該是中原漢人南來廣東的鼎盛時期,也為粵語注入了漢語的中古音。

而唐末五代時期,躲避中原混戰的漢人,則大多逃亡到了福建沿海一帶,所以給閩南話注入了漢語的上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