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大唐 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封建王朝之一,其文治武功甚至可以說難有匹敵。在這個有著289年曆史的偉大王朝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故事,有些動人心魄,有些婉轉曲折,有些發人深省,有些妙趣橫生,要說全了估計用一輩子的時間都比較難。

所以,我決定選一個比較特別的人來說一說他的故事,這個人叫李林甫,一個當過大唐王朝最鼎盛時期宰相的比較複雜的一個人。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李林甫, 他有一個比較別緻的小名叫哥奴,陝西人(祖籍 隴西 ),本身他就是唐皇室宗親,他的曾祖父是追隨李淵晉陽起兵的長平王 李叔良 。雖說到了李林甫這一輩稍微沒落點了,沒有再封王了,但架不住李林甫本人給力,天資過人又很有才幹的他後來還是混到了唐玄宗之下,萬人之上,成為了大唐王朝最繁盛時期的一代宰相。

關於李林甫的故事很多,但要讓人們說起第一印象,肯定還是那個“ 口蜜腹劍 ”的故事。

說的是李林甫當了宰相後,一般情況下都是排除異己,任用親信,對不聽自己使喚的,或者自己看著可能不那麼順眼的,就一定會整出一些陰謀詭計將他們貶謫出去,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而他的具體策略就是表面上跟你打著哈哈,一嘴的甜言蜜語哄得你暈頭轉向,然後背地裡卻向你使壞,讓你吃啞巴虧。所以, 當時的人稱李林甫為肉腰刀(比喻用軟刀子陷害別人),認為他“口有蜜,腹有劍”,是為“口蜜腹劍”。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口蜜腹劍來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主人公就是李林甫。

有一個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當年,唐玄宗可能是基於分權制約或者相互配合大唐帝國治理的需要,經常性的一口氣封兩個或者三個宰相。話說有一段時間,唐玄宗就封了 李適之 (也是宗世,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故太子李承乾的孫子)為左相,與 右相 李林甫共掌朝政。這個李適之呢,性格比較粗獷,不如李林甫細膩,就經常上李林甫的當。

有一次李林甫碰到李適之,烏眼珠子一轉,就跟李適之說了這麼一件事,他道:“那華山上發現了金礦,如果能夠開採的話,肯定就能夠充盈財庫,富國強兵也就有了資本,悄悄地告訴你,這件事啊,陛下目前還不知道。”

這李適之也沒想太多,聽到有這麼個好事,第一時間就想著要馬上告訴皇帝。果然,接下來的有一天上朝時,左相大人就將華山發現金礦的事告訴了玄宗皇帝。皇帝一聽這是好事兒啊,但又拿不準是不是有這件事情,就向聰明伶俐的右相李林甫徵詢了徵詢,李林甫應該是稍許嘆了口氣,白了一眼李適之,然後跟皇帝說:“這事兒啊,臣很早之前就知道了,但我沒有告訴陛下您,為什麼呢?因為這華山是陛下您的本命山 (我只知道本命年,居然還有本命山,學習了) ,這可是我朝的王氣所在啊,所以我覺得不應該挖這個金礦,所以臣也就沒有跟您彙報了。”

李適之是“飲中八仙”之一,酒量特別大,應該這也是他粗獷的原因吧。(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唐玄宗一聽啊,還是右相愛卿體恤我,這李適之什麼玩意兒,還想挖我的本命山,簡直是該死啊。所以,玄宗十分惱怒地對李適之道:“你以後想稟報什麼事情時,麻煩先跟右相商量後拿個主意來,不要考慮不周而擅自行動。”從此以後,李適之就被玄宗日益疏遠了。

這樣的故事還有幾個,大概套路都是一樣的,先李林甫拿出個東西來誘惑別人,等到別人高興地拿著去當禮物時,李林甫再變成正義的化身,維護唐王朝和玄宗皇帝的利益,把別人踢到一邊。 可這樣的故事有個硬傷, 畢竟啊,你要知道,在萬惡的封建舊社會,玩政治的能有幾個好人,你首先要接受這一點。 李林甫使壞固然不對,但上當的人自己未必就一定是好心眼子了,如果他們沒有私心私慾,李林甫又從何得手呢?說到底,雖然李林甫是口蜜腹劍,但他無非就是用了點伎倆,利用了人們的一些小心思而已,蒼蠅還不叮無縫的蛋呢。

有時候,我就那麼一想,換做我是李林甫,在當時境況下,還真未必做得有他好,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 所有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你最好還是站在斯時斯境去思考問題,否則,你就是以今非古,或者以古非今,都不是正確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和態度。 大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張九齡是廣東韶關人,人稱嶺南第一賢相,學問很好,但他瞧不起讀書人以外的人。

李林甫接任 張九齡 宰相一職的天寶元年,是大唐王朝歷史上極具劃時代意義的一年。在此之前,唐王朝經過貞觀、 永徽 、武則天和唐玄宗本人的開元之治,已經臻入頂峰, 據歷史資料顯示, 天寶初年,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繁華,對外貿易十分活躍,西域以西的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 長安 、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賈雲集。

後人甚至說唐王朝的這個時代是整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外服四夷,內安黎庶,四海昇平,天下大治, 形成了“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 的極大盛世局面。

但盛世之下,特別是到了 天寶 年間,整個大唐社會湧動的卻是無數暗流。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這應該是史學界的共識,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

開元末年到天寶初年,唐帝國的人們開始享受生活,民有閒心,兵無戰心,土地日益兼併嚴重,統治機構臃腫,吏治逐漸走向腐敗,統治階層窮奢極欲極速腐化,唐玄宗自己甚至為了一個 楊貴妃 吃荔枝,還整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千古“佳”句來。 與此同時,擺在唐王朝面前最緊要的一件事情是,這個國家財政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哪怕有財源也收不上來,財政制度混亂,收稅官員虛報數額,上下其手,貪腐現象極其嚴重。

玄宗本人一度也察覺到了此事的嚴峻性,當他詢問張九齡等人時,這個文人出身的一代名相顯然沒有太多應對的措施,他是屬於那種古典主義的文人,他給皇帝支的招居然是 “省著點用”。 當然,我們不排除省確實是一個辦法,但搞勤儉節約這一套又能省下幾個銀子?國家財政已經到了危機邊緣,重要的還是改革財政制度,把開源這件事情抓起來啊。所以,也別怪玄宗後來逐漸疏遠了張九齡。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唐玄宗,也是唐明皇,半世聖皇半世渣,叫我怎麼評價他?

李林甫則和張九齡不一樣,他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文人,他的職位起初也是得益於他的皇親身份,所以說他不是士人階層的。文人當政,多少是會有些迂腐固執的,就像張九齡,他就主張以文章取士。李林甫沒有這樣的執念,他信奉實用主義,有點戰國時期法家的遺風。

所以,當沒有辦法的玄宗皇帝看到了李林甫的主張後,很快就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李林甫得以主持大唐王朝的財政改革。

他針對朝廷的財政制度混亂、數額名不副實、稅收制度的不嚴密的情況,迅速召集人手考察調研,隨後便對沿襲的舊有財政制度進行改革,要求進行財政稅收預算制度,重新核准納稅人口,最後弄出了一本《長行旨符》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李林甫的持笏畫,這個人值得我們研究。

之前,唐王朝的財政稅收都是由各地方憑良心報送,在這麼巨大的利益面前,良心值幾個錢相信大家都明白。李林甫的《長行旨符》則改變了這一無語的做法,他規定,每年各地方都要在朝廷派出的核算官員的核算前提下,預先將需要徵收的稅收準確數額報送給皇帝,然後經過批准執行 (這應該算是歷史上最早的財政稅收預算了吧?)

李林甫的這一招簡單直接,很快就得以實行,地方官員瞞報、營私舞弊、貪墨以及其他小手段就不好再搞了,加上唐王朝本身社會經濟較好,稅源比較充足,所以財政狀況很快就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不僅如此,李林甫還主持 修訂法律條文,組織人員完成了《開元新格》十卷,《格式律令事類》四十卷和《 唐六典 》(也有人說張九齡編纂的,不過個人認為,他們倆應該都參與過,這是宰相的職責),可以說充分體現了他作為法家追隨者的重要特質。沒學法律專業的可能不知道,《唐六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地位相當之高。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唐六典》在法學史上是很有地位的。

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 開元盛世 能夠在後期達到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其他的原因不論,李林甫是有他一份偉業在的。

由費正清、崔瑞德等主編的 《劍橋中國隋唐史》這樣評價李林甫,他們說: “這顯然是行政合理化的一個重大步驟,它使帝國的財政制度更緊密地切合地方實際情況。它還是一大創新,因為政府悄悄地放棄了要求稅率和勞役以及財政管理實施細則全國一致的總原則。”

怎麼說呢?歷史是一個很複雜的事,你不做事還好,做個老好人,像 王安石 一樣,誰也不去傷害,結果自然就什麼也做不了。可是,不管是實現個人的野心還是為國為民,我們看客觀結果就好了,你要想做點事,必然就要得罪一眾人甚至是傷害一眾人,甚至的甚至,你連結局都可能不會太好,比如變法成功卻被車裂的 商鞅 。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劍橋大學這批中國史很有分量的,感興趣的可以多看看,我只看了一點點。

李林甫本人究竟是怎樣一個心境,我們後人已經無法瞭解,但我們可以看到他行事以後的客觀結果, 他在政治、經濟、軍事的制度設計方面很有個性特點,也能做敢做,並且極具果敢善為的品性,而不僅僅只是依靠排除異己、踩著他人上位,我想這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或許還有他皇室宗親的身份),唐玄宗才給予了足夠的權勢和地位吧。另外提一句,任人唯親這件事,其實並不全是貶義,要做成事情,不任人唯親,難道要任用異己分子??

還是因為這樣,哪怕是後來發生“ 安史之亂 ”,一路狂奔西行的玄宗皇帝依然不認為李林甫是那個罪魁禍首,也沒有怪罪他。

李林甫最終還是敗給了歲月,公元753年,勤政的他病歿於華清宮。當時,玄宗皇帝正沉醉於貴妃娘娘的石榴裙下,楊國忠乘機取得了玄宗的信任。李林甫在世之時,楊國忠大氣都不敢出,見縫插針地卑躬屈膝,等到李林甫臨終託付他家事並過世後,真正的奸人楊國忠馬上聯合 安祿山 構陷 李林甫謀反。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唐明皇與楊玉環,後人稱頌過他們的愛情,他們真的會有愛情嗎?

在刻意安排的偽證下,已經老邁昏聵的玄宗最終沒有寬恕這個搭檔,他命令對尚未下葬的李林甫剝奪官爵,抄沒家產,諸子除名流放 嶺南 和 黔中 ,李氏一門五十餘人被貶,不僅如此,玄宗還命人對李林甫挖墳掘棺,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

歷史,終極還是給了一心改革之人樣板戲一樣的下場,前面的商鞅被車裂,後面的張居正被鞭屍,而大唐的李林甫還是被掘墳辱屍。

兩年之後,沒有了李林甫的大唐王朝禍亂終至,安祿山、 史思明 在范陽(今北京)起兵造反,史稱“安史之亂”,此大亂持續了八年,雖說後來得到了平定,但大唐再也沒有恢復之前的榮耀了。而李林甫這個“奸臣”居然熬過了整個盛唐,他還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了。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安史之亂軍事示意圖,這也是後來史家和詩家心中永遠的痛,包括李白杜甫等。

其實吧,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不是那麼純粹的壞或好,歷史也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和罪過。

李林甫能上臺,與他的精明強幹,務實不務虛的作風是分不開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的優秀代表,他當政的十九年(唐玄宗換宰相特別勤快,別人是女人如衣服,玄宗不一樣,他是宰相如衣服,但李林甫例外),李唐王朝的政治、軍事、農業和財稅都有較為明顯的發展 。

至於安史之亂,與其說是他的罪過,倒不如說是唐朝皇室和官僚階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宿命。

“口蜜腹劍”的“奸相”,大唐盛世的一流改革家!

開元后期天寶初期,大唐王朝已經奢靡腐化至此,怎麼能把過錯推給李林甫一人?

李林甫當政十九年,做了那麼多事情,得罪了那麼多人,有些事情我們不排除是政敵的 構陷 ,畢竟,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嘛,就像對他很鄙視的 司馬光 ,本人就是個文人,而且專門和變法的王安石做對。當然,其時其刻他處於那個位置上,也該讓他背一背鍋,這也是在其位享受其待遇的充分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