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水滸傳》裡的英雄雖然性情有別,但大都能吃能喝,對待各種美食表現的都是牙好胃口好。或許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共同的愛好,才有了後來同上梁山去追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自由生活。

《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所以,在《水滸傳》中那些特別能吃能喝的英雄,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魯達與武松,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宋江,下面我們一個一個的說。

花和尚魯智深,不戒酒葷

《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便是魯達,因在酒席中遇到金家父女,為其出頭打抱不平,結果丟了鐵飯碗,被迫上五臺山出家,從此法號智深。

魯智深雖是佛門之人,但六根不淨,不戒酒葷。

《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當了和尚的魯智深每日青菜豆腐,口中差點淡出個鳥來,“尋思道:幹鳥麼!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離口,如今教灑家做了和尚,餓得乾癟了。趙員外這幾日又不使人送些東西來與灑家吃,口中淡出鳥來。這早晚怎地得些酒來吃也好。”於是搶了酒販子的酒,趁醉鬧了番五臺山。

消停了幾個月後,又跑到五臺山鎮子上打牙祭。

這時他遇到了砂鍋燉狗肉,“那莊家連忙取半隻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著蒜泥吃,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吃得口滑,只顧要吃,那裡肯住。”

《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有道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此時的魯智深心裡有沒有佛祖我們不知道,但酒肉可是一點都沒少吃。

行者武松,酒醉飯飽打猛虎

胃口好,才能身體強壯,身體強壯才能打,在吃喝方面,武松與魯達十分相似,魯智深餓著肚子時連崔道成和丘小乙都打不過,吃了三斤牛肉喝了十八碗酒的武松可以打死猛虎。如此看來英雄們大吃大喝也是為了滿血滿藍吧!

《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為此,作者在《水滸傳》對武松的吃喝也是一路照料有佳。從一開始在史進家的幾塊牛肉大餅,到景陽岡的三斤牛肉十八碗酒,再到住到哥哥家裡潘金蓮的每日酒菜招待,不斷的為武松加血加藍,武松的人生就像是開了掛一樣。

即便是到了後來刺配成囚,也是每日“每日好酒好食相待”,就算是遭到張督監陷害,施恩為其送行,也不忘“把這兩隻熟鵝掛在武松行枷上”,讓武松一路上大快朵頤。直至後來在重陽宴上因反對招安怒摔了酒杯,再無武松吃喝的故事。

《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寫到這裡,筆者不僅感嘆,如果說《水滸傳》裡的悲劇,有一條隱藏的線索的話,那就是吃喝了。因為除了武松因招安怒摔酒杯之後再無吃喝之外,作為極力主導招安的宋江對於吃喝的表現卻是另一番景象。

及時雨宋江吃喝拉肚子

宋江是流氓裡的“另類”。他不是那麼粗俗,還有些小情趣和小品位。比如,喝完酒後他“得些辣魚湯醒酒最好”,不像清風山那夥山大王要拿人的心肝做醒酒湯。

《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在江州著名的琵琶亭酒館吃飯時,宋江又尋思起:“便是不才酒後,只愛口鮮魚湯吃。”但酒館裡提供的魚水並不新鮮,這便有了李逵找魚霸張順打架,結果不打不相識,是宋江不但如願吃到鮮魚湯,還收了好漢張順。

當即,張順就拿了好幾條來孝敬宋江,沒想到的是“宋江因見魚鮮,貪愛爽口,多吃了些,至夜四更,肚裡絞腸刮肚價疼;天明時,一連瀉了二十來遭,昏暈倒了,睡在房中。”從這一點來看,宋江的表現確實與眾英雄大有不同,對於吃喝,英雄們看似加血加藍,唯獨宋江拉了肚子。

《水滸傳》裡的英雄個個能吃能喝,唯宋江是個例外,暗喻了什麼?

那麼作者這樣安排,究竟要隱喻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