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影評:有失望,有驚喜

通常,主旋律影片公映一個月之後,會在各平臺上線。只要是會員或者花幾塊錢單獨購買就能在網上看。

我最期待的是章子怡,據說片中有她自導自演的一個章節,題目是《詩》。

看了,有點失望。

《我和我的父輩》影評:有失望,有驚喜

章子怡和黃軒在片中扮演一對為中國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夫妻。我居然沒記住在片中他們的名字。回來查了一下,才知道章子怡飾演的媽媽叫鬱凱迎,黃軒演的爸爸叫施儒宏。

多年以後,想起這部影片,可能也不會記得這個名字。演員名氣太大,是會蓋住角色的。

施儒宏的工作具保密性質,對兒子也不能說自己是做什麼的。面對兒子的質問,他對兒子說:“爸爸是個詩人,在天上寫詩”。這是片句的由來。

很詩意。

我一直期待那首詩被寫出來。故事結尾,詩終於被朗讀了出來。在劇情中這首詩還算感人,若單純當作一首詩來讀,詩意不足。

那麼多的“東西”,讓我很容易跳脫劇情到了《無問西東》。章子怡在《無問西東》裡和黃曉明扮演一對戀人,她後來去茫茫戈壁不知是否找到了造原子彈的他。

國慶檔上線的《我和我的父輩》,和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的《我和我的家鄉》並稱“國慶三部曲”。

《我和我的父輩》影評:有失望,有驚喜

本片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導演。四個導演,四個故事,四個單元劇,影片簡介裡介紹說此劇是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座標”,我以為,四個故事講的是“過去和將來”,沒有現在。

現在進行時的鏡頭,很少,很少。這也是讓我失望的。《我和我的父輩》這一主題下,原本可以裝進更豐富的故事內容和素材。

四個故事,依次是:《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

按我個人的喜好,排名是:《鴨先知》>《乘風》>《詩》>《少年行》。

《乘風》是後來越想越好的。吳磊飾演的兒子乘風在戰鬥中犧牲了,他的父親是吳京扮演的騎兵團團長馬仁興。為掩護群眾撤退,馬仁興讓乘風暴露在敵人面前,等於是他親手葬送了兒子的生命。

這是大義。革命戰爭年代,這一類的故事發生過。

有個細節拍得特別好。馬仁興沒等到乘風回來,等回自己的馬。他摸了馬肚子,一手血,知道兒子遭遇不測,轉身跑進了青紗帳,在那裡哭了,發洩出來。躲起來,一個人悲傷,不至於被手下看到。

《詩》裡,章子怡扮演的母親(鬱凱迎)在黃軒飾演的的父親(施儒宏)犧牲後,有個接過他骨灰的鏡頭。章子怡的臉因痛苦而抽搐,好像在憋著極大的痛苦,好像在極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鏡頭給了她的面部至少半分鐘。

那半分鐘,看得人很壓抑。表演太用力了。同樣是失去親人的悲痛,《乘風》裡吳京的表演,似乎更符合生活的常識。

《我和我的父輩》影評:有失望,有驚喜

《乘風》的結局,有個轉折,算是個驚喜。他們掩護撤退的群眾中有個孕婦,後來生的兒子,也取名叫乘風。我很八卦,心想若是拍續集,拍下去,乾脆讓馬仁興娶了小乘風的娘,小乘風的父親也早已犧牲了。

四個故事中,《鴨先知》是最令我欣賞的。它講述中國第一個電視廣告的誕生。故事的立意,完整性都很好。特別是片尾一個個國人熟悉的廣告片的閃放,太熟悉了,說明徐崢拍得真用心。

扮演鼕鼕的那個小演員,在《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中,也演了個叫鼕鼕的角色。《奪冠》也是我在該片中最喜歡的故事,他送別小女孩情意,讓我想到吳念真的一篇文章。

《少年行》是我最不喜歡的。按說,最後的都是壓軸戲,最後上場的都是大拿,很遺憾。失望了。

《少年行》講一個父親(沈騰飾)從2050年穿越回來,幫缺少父愛的兒子實現夢想,屬於科幻了。

《我和我的父輩》影評:有失望,有驚喜

倒也不是故事不好,是片中其他同學和家長的人設,就算是追求喜劇效果,也沒必要把同學和同學家長設定得那麼不堪吧?簡直是壞。打擊小小的積極性還不算,唯恐別人超過自己,連帶家長在內,三觀也太不正了。讓人覺得風氣很不好。

沒想到現在拍個電影演員陣容都這麼強大了。片中客串的大腕可真不少,陳道明,張藝謀,李雪健,海清……還有張小斐,雖然只露了個臉,甚至只有幾句臺詞。

難免讓人想到春晚等聯歡會上的歌曲聯唱,一首歌,一人唱一句歌詞,排排站,舞臺滿滿的。大團結。

沒去看《我和我的父輩》之前,我對這一主題有很多的期待,以為會看到自己想看的。看了,有點失望,覺得沒值回票錢。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