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上的一仙十獸寓意美好,朝鮮受影響用九獸

中國古代建築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屋頂上裝飾著很多動物。 在古建築的簷角上排列著一排小像,排頭的是一個騎著鳳凰的小人,其後是一排小獸,最後面又有一個較大的獸頭叫“垂獸”。

中國古代建築上的一仙十獸寓意美好,朝鮮受影響用九獸

簷角上,垂獸和仙人之間的小獸統稱“走獸”。它們各個昂首蹲踞,各有名稱,也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以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最高級別,十個走獸一應俱全)為例:據《大清會典》中記載,排放順序為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ni )、押魚、獬豸(xiè zhì)、鬥牛、行什。簷角上的走獸是置於騎鳳仙人與垂獸或戧獸之間。

走獸的數量規定必須是單數,騎鳳仙人除外,最多九個。走獸隨宮殿等級的降低而遞減,從行什依次往前減少。但故宮太和殿是唯一例外,多增加了一個行什,共有十個飛禽走獸,是十全十美、至高無上的尊貴象徵 。

中國古代建築上的一仙十獸寓意美好,朝鮮受影響用九獸

此外,再說明簷角垂獸各自的象徵寓意。

排在最前面的是騎鳳仙人,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片。

相傳,這位仙人是戰國時代齊國國君齊閔(mǐn)王的化身,他在位時做了許多壞事,因此被太陽曝曬的走投無路,危急中,飛來一隻鳳凰,問他是否願意改過,他答應痛改前非,於是他騎上鳳凰飛走,化險為夷。後人將騎鳳仙人立於簷首,有告誡君王要行仁政及轉危為安、逢凶化吉的含意。

騎鳳仙人之後是龍,能興雲作雨,為鱗蟲之長,四靈之一,是古代帝王的象徵。龍之後是鳳,為百鳥之王,比喻有聖德之人,是祥瑞的象徵。鳳之後是獅子,有獸王之稱,象徵勇猛、仁德,是能驅魔辟邪的瑞獸。

中國古代建築上的一仙十獸寓意美好,朝鮮受影響用九獸

接著是天馬、河馬。天馬為天帝所乘的神馬,是尊貴、權威、祥瑞的象徵;海馬為海中飛馬,是吉祥的化身。天馬、河馬象徵君王的威德能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然後是狻猊,古書記載為與獅子同類的猛獸,能食虎豹,古代有刻鏤成獅子狀的香爐就 是指狻猊,有護佑平安之意。

狻猊之後為押魚,相傳為海中異獸,能興雲雨、滅火防災。

再來是獬豸,傳說能分辨曲直的神獸,見人爭鬥,會用角觸理虧之人,是公正無私的象徵。獬豸之後為鬥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據《宸垣識略》記載:“鬥牛,即虯螭(qiú chī )之類,遇陰雨作霧。”是護宅鎮邪的吉祥物。

最後是行什,俗稱猴,為人形猴面有雙翼、手執金剛杵的壓尾獸,其形似在執行監押任務。太和殿簷角除九個走獸外,又增加的第十個,故稱行什。

中國古代建築上的一仙十獸寓意美好,朝鮮受影響用九獸

其實這種文化不僅僅為中國所有,甚至一直影響到了朝鮮。朝鮮王宮也使用了仙人走獸:大唐師傅、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二鬼樸、二口龍、馬畫像、三煞菩薩、穿山甲共九種。

而使用仙人走獸最早出現在北宋,當年的仙人走獸和明清時期有所不同,它們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牙魚、狻獅、獬豸。兩宋繪畫上已經可以看到它們的使用了。

到了明清時期,除了官式建築外,民間建築也大量使用類似於仙人走獸的脊飾來裝飾屋脊,比較有特色的有嶺南福建一代的祠堂建築、西南四川一代的祠堂建築,以及山西的宗教建築。民間使用脊飾有強烈的地方區域文化色彩,沒有一定之規,形象人物取材於民間傳說,別有一番趣味。

陳家祠:

中國古代建築上的一仙十獸寓意美好,朝鮮受影響用九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