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孔子哪裡不同?

我們一直講孔孟之道,可見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延續和發展,但是又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仁政、重民等。

首先,孔子研究的是人學,主張的德治是道德層面的;孟子將仁發展為“仁政”學說,是國家層面的;當然,我更認可老子的道,這是哲學層面。

其次,孟子的仁政學說一定層面發展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天子可以更換,而百姓不能更換,更換的方法有禪讓和徵誅兩種,認可武王伐紂;而孔子認為王伐紂是王霸之事,並不贊成。

然後,降低了禮的地位,把禮看成仁義的形式,提出“寡慾和思誠”;與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仁不同,反映了時代進步;當然比後人程朱思想的格物致知還有差距。

另外,孟子還批判了歷史上的稅收度“貢”,而認可另一種稅收制度“助”,其主張的井田制就是一種“助”法,“助”將土地分為公田和私田,公田收取稅收,豐收年多收,災荒年少收,比“貢”一成不變的稅收方法更為靈活,也於實際更為相適應。值得一提的是,孟子維護世祿制度,而商鞅主張廢世祿制度,實行開阡陌,就是允許人民買賣土地,這一點上孟子相比商鞅來說還是保守了。

最後,孟子提出“正命”的觀點,認為人要趨吉避凶,奉公守法,壽終正寢,此乃正命,批判死於“非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