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這麼牛,裝備好後勤足還有空中支援,為何在長津湖還要撤退?

老周

摘要:在長津湖戰役中,美軍裝備這麼好,後勤保障這麼充分,還有高強度的空中支援,相比之下,志願軍除了人數上佔優,戰場態勢有利之外,就再無優勢可言。為什麼如此強大的美軍,面對志願軍的攻勢,還會一路敗退?

美軍這麼牛,裝備好後勤足還有空中支援,為何在長津湖還要撤退?

在長津湖戰役中,美軍裝備這麼好,後勤保障這麼充分,還有高強度的空中支援,相比之下,志願軍除了人數上佔優,戰場態勢有利之外,就再無優勢可言。為什麼如此強大的美軍,面對志願軍的攻勢,還會一路敗退?

要回答這問題,首先要把時間拉回到長津湖戰役開始之前。

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朝鮮戰爭的戰局隨之逆轉,“聯合國軍”開始大舉北進,10月1日越過了三八線。

朝鮮北部由於縱貫南北的狼林山脈阻隔,被分割成了天然的東、西兩部分,在“聯合國軍”的總攻勢計劃中便根據自然地形決定兵分兩路,從東西兩翼對鴨綠江實施鉗形夾擊。西線為主要攻擊方向,投入美第8集團軍的3個軍(軍團)11個師(旅)又1個團,共約24萬人。東線為美第10軍的5個師(美軍陸戰1師、步兵第3師、步兵第7師,韓軍首都師、第3師),共約10萬人,具體部署為以美陸戰1師為主攻,先攻佔長津湖畔的柳潭裡,再向鴨綠江邊的江界推進,與西線的第8集團軍會師;美第7師在長津湖以東向鴨綠江推進;韓軍第1軍團沿東海岸公路向朝中、朝蘇邊界推進;美第3師和韓軍第1陸戰團負責守備元山、興南等後方地區。

根據西線主攻,東線助攻,以鴨綠江為目標展開鉗形攻勢的計劃,第10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命令陸戰1師沿長津湖西岸大膽北進,迅速向江界、滿浦地區推進。但是陸戰1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少將認為按照這一命令列動危險極大,因為從後方基地興南港到長津湖地區之間100多公里路途上只有一條地形情況非常複雜的簡易公路,那是由泥土和砂石混合鋪設的狹窄小路,曲折穿行在山區之間,只能勉強算得上公路。特別是山區的近80公里路段,道路狹窄到只能容許一輛汽車通行,而且又是在山腰,一邊緊挨著突兀的山石,一邊就是陡峭的深淵!所有部隊和補給品都得從這條道路上透過,這樣整個行軍隊形將會拖得很長,加上為了保障這條生命線的暢通,還必須在幾個要點上部署守備兵力,勢必造成兵力分散,一旦遭到分割包圍,極易被各個擊破,從軍事上看這樣的部署簡直是愚蠢至極。所以立即提出了不同看法,卻被阿爾蒙德一口回絕。戰後史密斯就曾對美軍戰史學家馬歇爾談到:“長津湖地區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會想去征服它。”

美軍這麼牛,裝備好後勤足還有空中支援,為何在長津湖還要撤退?

【本號關聯影片號“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內搜尋,同時全網各大影片平臺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援】

阿爾蒙德也和麥克阿瑟一樣對戰局充滿樂觀,認為已經是穩操勝券!他甚至在史密斯提出打算在下碣隅裡修建機場以便及時撤出傷員運送補給時,竟然脫口而出“怎麼會有傷亡?!”

在阿爾蒙德每天一個“快速前進”的催促下,陸戰1師只好遵令行動,開始向北推進,不過由於史密斯心存擔憂,雖然志願軍的阻滯力度並不大,但陸戰1師還是行動謹慎,部隊推進非常緩慢,每天平均推進距離不超過2公里!

到11月27日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美軍主要分佈在五個地區:

新興裡:美7師31團支隊(2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

柳潭裡:美陸戰1師的2個步兵團和4個炮兵營;

下碣隅裡:陸戰1師師部、步兵3個連、炮兵2個連、工兵2個連以及一些排級零散支援單位;

古土裡:陸戰1團2營;

真興裡:陸戰1團1營。

這五個地區之間全靠一條單向簡易公路相連,公路沿線也只有兩三個連級單位控制的支撐點,可以說戰役態勢非常惡劣。

志願軍方面,決心投入九兵團3個軍12個師,利用長津湖地區美軍兵力分散的機會,先切斷各部之間的聯絡,再各個擊破,殲滅美軍陸戰1師和第7師一部。就兵團的計劃是由北向南,首先殲滅最北面柳潭裡與新興裡兩地的美軍,接著再殲滅下碣隅裡的美軍,最後轉移兵力圍殲陸戰1師敢於北上增援的部隊。

美軍這麼牛,裝備好後勤足還有空中支援,為何在長津湖還要撤退?

戰役開始後,新興裡和柳潭裡首先遭到志願軍的猛攻,加上西線“聯合國軍”也在志願軍的猛烈攻勢下節節敗退——西線志願軍於11月25日就發起了進攻,比東線攻勢要早了兩天。

從整個大局來看,既然擔負主攻的西線“聯合國軍”已經在志願軍的猛攻下敗退了,那麼作為助攻的東線繼續再向北進攻,就有孤軍深入的危險了。

從東線的區域性來看,志願軍顯然已經早有準備,投入雄厚兵力,要將美軍各部聯絡割裂,使之首尾不能相顧,再逐個圍殲。繼續進攻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因此,在28日晚,麥克阿瑟將美軍東西兩線的最高指揮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和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緊急召到日本東京,連夜研究朝鮮戰局,最後決定全線轉為防禦,鑑於東線的嚴峻情況,第10軍很可能要從海上撤退,所以“聯合國軍”總司令部下達了預先號令,命令第10軍開始制定海上撤退計劃。

根據“聯合國軍”總部的指示,第10軍於29日命令陸戰1師轉入防禦,“以1個團戰鬥群迅速從柳潭裡轉用於下碣隅裡,救出長津湖東岸的陸軍部隊(31團支隊,即美軍在新興裡的部隊)。”同時命令美第7師在惠山的部隊向興南撤退,美第3師切實保障興南公路和元山,韓國第1軍團收縮至咸興,保障第10軍側翼安全,並授權史密斯少將指揮長津湖地區所有第10軍的地面部隊。

不過這時志願軍已經開始向新興裡、柳潭裡發起猛攻。到12月2日,在新興裡地區的美軍31團支隊被擊潰,3200人中1700人被殲,另外大約有1500人失去建制,十多人或數十人一股,陸續潰逃到下碣隅裡。

而且從29日開始,志願軍也開始向下碣隅裡發起進攻,美軍在下碣隅裡的作戰部隊只有2個連,其餘都是勤雜單位,但下碣隅裡既是陸戰1師的師部所在地,又是後勤補給基地,一旦被志願軍攻佔,將對整個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造成災難性後果,因此史密斯師長立即組織了德賴斯代爾支隊馳援下碣隅裡。

美軍這麼牛,裝備好後勤足還有空中支援,為何在長津湖還要撤退?

此時,無論是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還是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都已經清楚,在長津湖地區別說繼續向北進攻,就是就地轉入防禦都很困難,因為美軍作戰高度依賴後勤保障,美式裝備的巨大威力要靠源源不斷的彈藥支援,沒有彈藥,再先進的美式裝備都成了一堆廢鐵。而在長津湖地區,補給線就是一條蜿蜒行進在山區的單車道簡易公路,不但路況惡劣,而且還處在志願軍的威脅之下,如果這條脆弱的補給線北志願軍截斷,那在這一地區的美軍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儘管陸戰1師在下碣隅裡修建了簡易機場,但設施簡陋,根本無法保障空運來維持所有的後勤補給。

加上新興里美軍31團支隊的覆滅,此時長津湖地區的陸戰1師,戰略上失去了西線“聯合國軍”的策應,戰術上又失去了31團支隊的側翼掩護,成了名副其實的孤軍,而且更嚴重的是,後勤補給線還是這麼脆弱!

所以,眼下唯一的選擇就是——撤退,儘快撤出危險重重的長津湖地區,再退到興南港,來一個反向兩棲登陸,登船海運撤離。

當陸戰1師作戰處處長阿爾法·布斯爾上校將撤退命令交給作戰參謀瓦恩科夫上尉,要求他制訂撤退計劃時,瓦恩科夫竟然驚呼起來:“老天啊!我得趕緊去找一本參謀手冊,我從未想過陸戰隊會後撤!”史密斯師長立即糾正他的這一說法:“撤退?見鬼!我們不過是換個方向進攻!”(Retreat?hell, we‘re just attacking in another direction!)

陸戰1師此次後撤,確實不同於一般意義的後撤,不僅要有堅強的後衛進行殿後戰鬥,還要克服後退途中幾乎不曾停歇過的阻截與側擊,將其稱為轉向一百八十度的進攻毫不為過。

陸戰1師的整個撤退行動是逐次進行的,位置最為突出的柳潭裡部隊首先後撤,撤到下碣隅裡,會合了下碣隅裡的部隊再一起撤往古土裡,最後會合古土裡的部隊一起撤往興南港——整個撤退行動就像滾雪球一般,撤退的部隊越滾越大,最終全師一起撤到興南港。

當柳潭裡的部隊撤到下碣隅裡後,美國空軍曾提議可以利用下碣隅裡的簡易機場,將部隊空運撤離。但史密斯經過再三考慮後拒絕了空運撤離計劃,因為他很明白,如果空運撤離,最後掩護機場的部隊肯定是要被犧牲掉的,而且如果下碣隅裡的部隊空運撤離,那麼在古土裡的部隊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危險境地,很可能會被志願軍消滅。所以他最後還是決定且戰且退,將一路上各個孤立據點的部隊全部會合起來,全師一起撤到興南港。

美軍這麼牛,裝備好後勤足還有空中支援,為何在長津湖還要撤退?

不過,史密斯還是利用下碣隅裡只有880米長,寬僅15米的簡易機場,空運撤離了4468名傷員(其中3150名是陸戰1師官兵,1150名是陸軍第7師官兵)。C-47運輸機在運走傷員的同時,還運來了在空投中容易受損的藥品、無線電器材等物資和537名傷愈歸隊的陸戰1師官兵。除了C-47空運補給物資外,美軍還出動C-119運輸機向下碣隅裡空投了包括彈藥、燃料、食品等在內的各種補給物資,總共約372噸,由於地面已經凍得堅硬如鐵,很多物資在空投中受損,還有一些落在志願軍火力控制地區,所以美軍實際得到的數量並不多,好在陸戰1師從11月23日起就在下碣隅裡儲存了大量補給品(其中糧食和燃料各8日份、彈藥1。3個基數),這才剛剛達到撤退行動所需物資的最低數量。

可見,美軍在下碣隅裡的簡易機場對於整個撤退行動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志願軍一開始就集中兵力,一舉拿下下碣隅裡,那麼長津湖戰役的結果很可能就要改寫了。

12月7日,下碣隅裡的美軍全部撤到古土裡。古土裡也有個簡易機場,但是條件比下碣隅裡的還要簡陋,跑道長度雖經連日施工截止12月8日才勉強達到530米,所以只能起降輕型飛機,美軍飛行員極富創造性地把老式的TBM魚雷機加以改裝,使之每次能運送6至8名傷員,然後在地面著陸指揮的精確引導下,按照航母起降的技術要領進行起降,7日後送200名傷員,8日因風雪交加天氣惡劣,只有1架C-47憑藉飛行員的高超技術奇蹟般降落並帶走了19名傷員,9日又送走了225名傷員。以上後送的444名傷員全部都是無法行走的重傷員,極大減輕了美軍撤退的負擔。

史密斯師長考慮到大量的人員和車輛蝟集在狹小的古土裡,只要落下一發炮彈就會造成多人死傷,所以他沒有像下碣隅裡那樣進行休整,而是立即決定不做任何停留繼續向南撤退!

美軍這麼牛,裝備好後勤足還有空中支援,為何在長津湖還要撤退?

12月8日古土裡美軍開始撤退,到11日全部撤到真興裡。

陸戰1師到達真興裡,意味著陸戰1師終於結束了陸戰隊歷史上最為艱辛的磨難,從真興裡到興南,可以說是一路坦途了。因為不僅真興裡是長津湖地區崇山峻嶺的終點,從真興裡到興南全是平原,而且從真興裡以南再無志願軍活動,從柳潭裡開始的前堵後追的危險也不復存在,最多隻有尾追之患了,而志願軍依靠步行是很難追上在平原依靠公路甚至鐵路機動的美軍了。

12日,陸戰1師在五老里美軍第3步兵師的部隊接應下,順利到達五老裡,終於徹底逃出志願軍的重圍。

【本文主要討論美軍為什麼要撤退,以及撤退的簡要過程,對於撤退過程中的戰鬥,因此沒有介紹如在德洞山口、1081高地等處德爭奪,有關長津湖戰役德詳細經過,本號將會推出最新修訂的完整版《冰血長津湖》,敬請期待】

13日,史密斯師長將師部轉移到“貝菲爾德”號登陸艦上,開始指揮部隊進行一次“反向兩棲登陸”,至14日全師22215人登船完畢,15日起航駛往釜山。

抵達釜山後,美國海軍為陸戰1師運來了聖誕樹和聖誕禮物,史密斯師長將所有軍官召到師部,開懷痛飲,士兵們也得到了啤酒、甜餅和火雞的豐盛晚餐,以慶賀終於活著逃出了地獄般的長津湖——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歷史上,這場全程125公里的撤退(從柳潭裡至下碣隅裡為22公里,從下碣隅裡至古土裡為18公里,從古土裡至真興裡為16公里,從真興裡至咸興為56公里,從咸興到興南港為13公里,總計為125公),整個撤退過程中,最慢的速度是一小時只前進了142米,完全是如同噩夢一般最為苦難的一場敗退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