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江南,為何沒有發生能源革命

工業革命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能源革命,煤炭取代了木材成為了主要能源來源。英國缺乏木材,正好他又有非常充裕的煤炭資源,所以轉向了煤炭消費。這似乎一個非常合理的邏輯。但是對於清代中國來說,為何沒有完成這種轉變。

回答這個問題似乎可以從兩個方面看。

首先就是我國雖然不缺煤炭,但是煤炭距離市場太遠。英國是一個島國,任何一個地方距離海岸線的距離不超過120公里,與此同時,泰晤士河又是一條非常適於航行的河流。

清代的江南,為何沒有發生能源革命

英國海岸線全長12429公里

顯然江南地區在英國這樣的一個大小範圍內並沒有充足的煤炭,如果從區域外輸入,其成本必然是非常高昂的。所以農民在木材缺乏的情況下,儘量使用稻草作為燃料。如果按照一畝地可以產稻草500斤計算,那麼一戶農民擁有9畝土地則可以得到4500斤稻草,基本可以滿足一家一年之需。如果不足,還可以有一些其他的秸稈作為補充。如果一戶農民的土地過少不足以得到充足的稻草,他也可以到市場上購買,基本上一擔稻草的價格在50文。但是如果他購買煤炭的話,則同樣重量的煤炭價格大約在3錢,已經是稻草價格的6倍。所以除了少數富裕之家以及冶鐵行業之外,基本上不會使用煤炭作為燃料。

清代的江南,為何沒有發生能源革命

農戶家的稻草堆

第二個方面就是對於煤炭開採的阻力。中國的封建王朝講究“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也就決定了在產權上,所有的土地以及土地上、下的附屬物全部屬於皇帝,如果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就不能夠開採礦產。於是,煤炭的開採被控制的也極為嚴格。雖然允許私人採煤,但是對於採煤執照的稽核非常嚴格,一般人很難獲得執照。在這件事情上,地方官員與皇帝保持了高度一致。無論是地方官員還是皇帝,都非常害怕民眾的聚集。而開礦,恰恰需要招攬大量的人員。而當開採過程中發生衝突或者煤礦枯竭之後,往往有引發“匪患”的危險,所以即使允許開礦,對開礦的規模、人數也會進行嚴格的限制,還會對開礦的工人實行嚴格的保甲制度。在被嚴格限制的情況下,商人對於投資煤礦的興趣也不大。

清代的江南,為何沒有發生能源革命

煤礦工人運煤出礦井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在英國,雖然1066年,諾曼征服後,諾曼公爵也像我國曆史上的皇帝一樣宣佈了所有的土地歸國王所有。但是貴族與國王的不斷鬥爭削弱了國王的權力,1215年的《大憲章》簽訂後,王權被很大程度的限制。隨後亨利三世頒佈了《森林憲法》,默認了除了在土地上發現金銀礦歸國王所有外,其它資源則歸土地使用者所有,煤炭的產權被賦予了實際的土地佔有者。

清代的江南,為何沒有發生能源革命

1215年英國簽訂《大憲章》

而當時英國的貴族控制著全國80%的土地。所以當煤炭的需求高漲時,在自己的領地上發現了煤炭的貴族非常熱衷於開採,他們或者自己親自投資,或者將煤礦出租出去獲取租金。當然,在獲利的動機下,他們也有足夠的動力擴大煤礦的生產能力,對於各種能夠提高產量的機械都非常感興趣。

清代的江南,為何沒有發生能源革命

紐科門蒸汽機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