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今天,我們跟家長和小朋友來分享學習說文解字《千字文》之寰宇澄澈的

“日”“月” 二

字,瞭解古人智慧,感受宇宙之浩渺,造化鍾靈,時光靜默,梭乎來去。

“日”字形演變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日”字源解說

甲骨文之,外像太陽的邊緣,內像精光。金文以圓形表現,更接近太陽的樣子。其第二例雖少了精光,然音、義依舊,仍像太陽之形。戰國文字三例,都承甲文之形而來,只是邊形表現較多元。篆文承自甲、金、戰國文字,只是將精光用橫畫表現,連線了邊緣的二側。其古文的精光,用曲線表現,無損其義。字經隸書,以扁平之形表現,對照古文字,仍可看出為太陽之形。楷書沿之,脈絡應很清楚。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日”造字本義

:太陽。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這是一個象形字,本義“太陽”。引申為“白天”,就是從天亮到天黑的這一段時間;又引申為時間單位為一天,即一晝夜。

“日”《説文解字》:

實也。

注:以疊韻為訓。《月令》正義引《春秋》元命包雲:日之為言實也。《釋名》曰: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大易之精不虧。

注:故曰實。

從囗、一。象形。

注:囗象其輪郭。一象其中不虧。人質切。十二部。

古文。象形。

注:蓋象中有烏。武后乃竟作 。誤矣。

“月”字形演變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月”字源解說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月”造字本義

月亮。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字形原來像一彎新月。由於月亮都是在晚上才出現,所以又表示“夕”。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月”與“夕”常通用;到小篆以後,兩字才有明顯的區別。

“月”《説文解字》:

闕也。大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

月闕㬪韻。釋名曰。月、缺也。滿則缺也。

象不滿之形。

【“日”“月”引申解讀】:

日,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的日,外圍的一圈象徵太陽的輪廓,裡邊加了一個指示符號,一點或一橫,表示太陽的光,或象徵太陽實而不虧。這一點或一橫也使得日和口有了區別。

甲骨文的字形寫的看著總有些稜刺,這是因為甲骨文是拿刀刻到骨頭上去的,金文的“日”承續了甲骨文的字形,金文是圓形的,因為青銅器是鑄造而成的,線條就比較圓潤。小篆中將金文這個小點寫成了一個短橫,所以日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

《說文解字》:“日,實也。光明盛實也。大易之精不虧。”意思就是日,能量充實,包含宇宙陽氣的精華,永遠不會枯竭匱乏的意思,所以日也叫做太陽。有陽就有陰,和太陽相對的就是月亮,月亮也叫太陰。

引申義,從太陽昇起到落下,能看到太陽這段時間叫日,太陽落下到升起,看不到太陽的這段時間,稱夜。這樣一整體的輪迴就叫日以繼夜。一天又一天,則是日日夜夜。日子過的飛快,日夜如梭。也有把整個的一天叫作日,如昨日,明日,生日,節假日,日積月累等。

繼續引申表示每天的意思,日報,日記,日曆,日用品,日用人倫,日理萬機,吾日三省吾身。

再繼續引申為整個光陰時間的引申,日久天長,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們漢語引申義非常的豐富。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再看月,甲骨文的“月”字,先是一個半圓形,中間有一個短豎的指示符號,表示這是一個半圓形的天體在發光,這樣一個特性。月亮有圓缺的變化,蘇東坡有詞:“月有陰晴圓缺”。月滿的時間比較短,缺的時間比較長,所以這個字用了一個上弦月和下弦月殘缺的形象來代表月亮。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要特別注意的是篆體的“月”和“肉”字有細微的不同,小篆的“月”內部的兩橫是平行的,而“肉”內部的兩個筆畫是折筆。不是兩條直線。

現在很多字的部首說“月”字邊,實際是“肉”字邊,很多描述我們人體的字都是“肉”字邊,比如我們身體的肝、腎、脾、胃,說的是人體的一部分,不是“月”字邊。瞭解了這個也非常有助於我們學習《黃帝內經》。

《說文解字》:“月,闕也。大陰之精。”月是宇宙間富於陰晴圓缺的天體,是宇宙太陰的精魂。

月和日經常一起使用,描繪出非常美好的意境,給我們寰宇澄澈之感,如《詩經》有云:“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日升月異,猶如錶述著時間大道,一去不返。

懸若日月,一種穿透宇宙的生命力。

日月合璧,出自《漢書·律曆志上》,指地球進入太陽與月球之間或月球進入地球與太陽之間所發生的神奇日食和月食現象。

日月經天,江海帶地,太陽和月亮每天都會經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大地,感受道的特立獨行,周行不殆的永恆、偉大。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日月合璧

此外,再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祖先仰望蒼穹,看到日與月,又發現了什麼宇宙奧秘?總的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驚人發現。

1. 讀出時間,發現氣候與時間的對應變化關係

考古發現一些類似於立杆測影的器物可以追溯到萬年以前,皆為圖案化標誌。這是古人看到太陽,發現太陽好像對我們的生活有某種影響,為了研究清楚這種影響到底是什麼而不斷摸索,發現了樹的影子變化與太陽出沒的方位和正午的高度不同,有著週期性的變化規律,因此而發明了立杆測影,透過觀測立起來的樹幹的影子長短從而讀出時間,發現四季,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由此產生了太陽曆。後來古人又改進觀察器具,發明了日晷及圭表。

再後來又觀測月亮的圓缺週期規律,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月,透過設定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就製成了比較完善的歷法了。再定下二十四節氣,這就為我們的農耕生產做了一個清楚完美的時間表。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2. 奠定中醫理論基礎

古人觀察發現了來自太陽的能量:陽氣,來自月亮與地球的能量:陰氣,一起推動著萬物的生長與死亡程序。當然,其他天體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影響,這裡就不展開了,等以後學習了很多中醫知識再聊。

萬物都因為陽而生,因為陰而長。還因為春夏陽多而生,秋冬陰多而死,人有陽氣則生、無陽氣則死。有陽氣就生長,有陰氣就收藏。進而發現宇宙也猶如一個大生命體,而萬物就如同這個大生命體的各種小細胞,如果身體與宇宙的運轉同頻的話呢,這些小細胞小生命體也會更加健康,反之則會生病。這些經典的中醫知識就收錄在《黃帝內經》之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要容易看懂就推薦徐文兵解的《黃帝內經》,目前還沒有解完。

3. 發現是事物變化關係的哲學理論

最長的日影和最短的日影之間的區域就是陰陽的區域,日影不是總能填滿這個區域,填不滿的地方就是陽,有日影的部分就是陰。由此而建立如下主要陰陽學論點:

陰陽對立:陰和陽永遠不會重疊,這就是陰陽的對立關係。

陰陽互根:陰和陽的產生來自於陽光照射,所以陰陽互根。

陰陽消長:陰和陽的總量固定,此消彼長,這就是陰陽消長。

陰陽轉化:日影短到夏至這一天,之後就要變長;日影長到冬至這一天,之後就要變短,所謂熱極生寒,寒極生熱,自然之理,這就是陰陽轉化。

我們說否極泰來,窮則思變,正是根據陰陽理論來推論人事的發展規律的呢。

還有兩個小故事:

后羿射日,其實是曆法出現了錯誤,春天的時候卻出現了大旱大熱,所以導致無法種出糧食來,所以要進行曆法調整的故事。而嫦娥奔月,是開始建立以月為計時單位的故事。這其實是兩個天文故事,我們可以講給孩子聽,既進行了精神教育,也進行了天文知識普及,真是一舉兩得。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大家看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是不是超有用呢?今天就聊到這裡,碼字不易,喜歡的話,歡迎關注轉發留言分享。大家的鼓勵是我創作更大的動力。謝謝。

有讀者反映,之前的文章過於長而臃雜,故“日”字與“月”字的用法附於下一篇文章,僅作參考之用。趣味解讀,請看此篇。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

你知道嗎?神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背後其實是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