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圓明園被燒燬,卻留下了頤和園?

我原來也有這樣的疑惑,後來讀了幾本書,終於明白了。

圓明園和頤和園本來是同屬一個系列的園林,只是修建的時間有早晚。圓明園歷史最早,是康熙年間修建的,雍正時候又加以擴建。到了乾隆皇帝的時候,正趕上國庫充裕,乾隆本人又愛玩、愛講排場,將原有的園林做了大規模擴建,完成了“三山五園”的系列園林工程。所謂“三山五園”是指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周圍環繞建成的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五個皇家園林。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大肆燒殺搶掠,最著名的就是火燒圓明園。其實,英法聯軍無差別的燒燬了包括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在內的所有園林。所過之處,都成為了一片廢墟。

根據張寶章所著《三山五園》記載,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回京以後,總想重溫五園中的幸福愜意的生活。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頒佈諭旨:重修圓明園工程定於十月初八日正式開工。

雖然有了諭旨,但仍有兩大難題:一是經費籌措困難,二是缺少建築材料。同治皇帝先後兩次下旨,號召“王公以下大小官員報效捐修”,但效果甚微,只有三十餘人捐了不足三十萬兩白銀。沒有建築材料,只好將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等處石料拆卸下來供圓明園使用,但這些石料僅夠需要量的十分之一。圓明園的修復工程進展緩慢,步履維艱,最終被迫放棄。

圓明園修復不成,慈禧並不甘心,她改變主意,決定在清漪園的廢墟上進行重建。為解決資金問題,她不惜挪用海軍軍費,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動工,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完工,改名為頤和園,作為自己頤養天年之處。新園修建好之後,成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主要場所。

儘管如此,新建的頤和園仍然沒有逃過八國聯軍的劫難。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頤和園遭到侵略者的侵佔、劫掠和毀壞。《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八國聯軍撤走。1902年,清政府耗銀四十八萬兩,對頤和園進行了修復。

正是因為圓明園被燒之後沒有重建成功,頤和園被燒燬後經過重建和修復,今天才能展現在遊客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