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導語

開門見山地說,個人認為五代十國的混亂,這個鍋推給唐朝背沒問題。中國人愛記錄歷史,講究“前車之覆,後車之鑑”,但並不是所有的後人都能夠從前人那裡吸取教訓的。比如周有分封導致東周之後天子權力盡喪,都知道中央專權的好處,但還是有西漢的七王和西晉的八王混戰。

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李世民之後,高宗李治和武后時期,是一個分水嶺,雖然國力依舊在上升,但是統治階級不斷洗牌,宮廷政亂時有發生,決策也經常變換。到了李隆基時期,唐朝才是真正的走向滅亡。要知道唐朝時期的統治階級,就要了解其與漢朝有何不同,兩個時代的落寞皆有大混亂出現(五胡之華,五代十國)。

漢末三國時期,也是幕府割據的時代,曹操,劉備等幕府集團代表的是豪強莊田主們的利益,到了三國末期,土地兼併等,形成大的世家門閥,如晉朝的琅琊王氏等,五胡之華,漢姓民族衣冠南渡,大權皆由各大世家門閥控制,到了唐朝,李唐一開始也是關隴貴族集團出身,這個家族和漢初的家族可是不一樣的,漢帝國和唐帝國的中央專權也是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唐朝從一開始建立的時候,就有這種各大家族互相傾軋爭鬥的局面出現。

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到了李隆基時代,則是充分給予了這些大家族分裂帝國的養分。李隆基後期喜歡用制衡之術,潘鎮建立起各個節度使,關係盤根錯節,寄希望於外鎮互相爭鬥,傾軋,消耗彼此,同時又達到了戍邊,維護帝國統治的作用,但是不利影響很容易看到,只要外鎮有一個梟雄或居心叵測者,這一制衡也就成了無稽之談,頃刻間就能毀掉這一平衡。

而且,石堡城從丟失到一直不能收復,唐朝就有了另外一個天敵外患,吐蕃。唐朝拓邊時期,府兵制日益崩壞,已經不能維持帝國的正常發展了,改府兵制為募兵制,並增設外鎮節度使,一開始節度使並非有那麼大的權利,直到李隆基時期,一切都變了。安史之亂以後,李唐雖有過中興,但也阻止不了割據稱霸地方的事實,因為後來的中興,外鎮依舊在節度使手裡,李唐能做的,只有制衡。

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另外,唐朝因為疆域太大,對外的異族和敵人就沒有消停過,比如西南的吐蕃,北方先後的突厥、薛延陀、回鶻,西面的西域諸國甚至包括黑衣大食。疆域太大,以古代的道路交通條件、資訊傳遞速度,必然會導致中央對地方放權。所以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前將節度使設為定例,不能說這種選擇是錯誤的。

但是安史之亂以及唐玄宗一系列的操作,從根基上就斷絕了大唐再度興盛的可能性。不說頑固的河北三鎮,從安史之亂後歷代皇帝都想著收回藩鎮權力,但是統治階級自身有問題,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原本已經勉強可以說藩鎮與中央達成的一種微妙平衡再度被破壞,從唐懿宗、僖宗再到昭宗,三代皇帝的亂搞瞎操作,讓唐朝的中央權力徹底衰敗。

中央不再具有與地方藩鎮相抗甚至勉強壓制的軍事實力,為了封賞有功的平亂軍人,導致了朱溫、朱邪克用、李茂貞、王建等地方權臣的崛起,除了長安周圍,大唐幾乎喪失了所有州縣的實際統治權,東南不在手,西北又被回鶻等異族把持,經濟上缺失了絲綢之路和海貿,於是軍事、經濟上使得大唐中央一直處於弱勢。

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實際上節度使制度在唐朝相當一段時期內,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也正是在邊境設定的節度使,保證了唐朝內地的相對安全。這種制度是結合了唐朝的實際情況而決定的,不能說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或者錯誤。但是節度使的權力過大,最大的惡果也不過是五代十國的亂世。

遼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的崛起,甚至包括西夏之党項鮮卑混血的割據一方,這個鍋還扣不到唐朝頭上,只能說是大宋無能。任何一個大統一王朝的滅亡,必然會有各種勢力崛起,在前王朝的屍體上分割。

比如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先後消滅了重新分封的諸國以及背後最大的敵人項羽,比如唐朝開國,對抗的是薛舉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等,最終依靠武力統一天下。再比如宋朝之後的明朝,朱元璋一樣是打敗了各路對手,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完成了天下的統一。

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唯獨宋朝,趙匡胤看到了唐朝節度使制度的遺禍,看到了軍人當權的貽害,拿歷史作為借鑑固然可以,但是像宋朝這樣徹底斷絕軍人的前程無視軍隊的作用,那就是矯枉過正了。如果按照自秦朝以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立國方式,宋朝應該也是以軍事實力剿滅四方,很可惜,宋朝也就只能欺負一下南方相對弱小的割據小國,定難軍也就是西夏的前身不能平定,契丹壓制不住反而被壓制,唐朝的靜海軍節度使獨立成為越南一度殺到廣西也不敢反殺回去,這是宋朝自身的問題,怪不到唐朝頭上。

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實際上唐朝之後,哪怕是留下了藩鎮這個最大的毒瘤,但是中原地區周邊的情勢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曾經強大的吐蕃王朝早於唐朝滅亡,自此以後吐蕃之地就一直內鬥不止,北方突厥、回鶻帝國先後被滅之後,也不過是鬆散的遊牧部落,連名義上的統一都沒有,突厥、回鶻、鐵勒等諸族形成了更加破落不堪的韃靼。

而且還被分為陰山、河西兩大部,根本沒有任何凝聚力。東北也不過是契丹聯合奚部,藉著中原大亂的機會休養生息,而且外有室韋等諸多勢力。西北也就是党項鮮卑混血的定難軍勢力,在河套平原以南暗中積蓄力量。再向西北,好歹沙州還有歸義軍這個雖然弱小但卻是漢姓民族掌權的小勢力,面對的是四分五裂的回鶻,甘州、西州、龜茲、高昌四回鶻,西域故地還有於望這個心向中原的勢力。

西南方向吐蕃已經對劍南道形成不了任何威脅,王建也是個狠人,對西南各族勢力壓制得厲害,東南靜海軍至少還得向鄰居南漢低一頭。

唐朝之後為何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五胡之亂和唐朝有何聯絡

所以唐朝雖亡,但實際留下的遺產是相當豐厚的,後來的五代,至少朱溫的後梁、李存勖的後唐甚至郭威的後周都還有一定的機會統一天下的,哪怕到了宋初,經過幾十年動亂的重新整合,宋朝面對的情況依舊比大唐開國好了太多。可惜宋朝不給力,自己不爭氣,自廢武功,選擇的路線有問題,把被打的原因歸結於唐朝,可真有些可笑了。

至於華夏文明斷層於宋亡,宋朝自己要佔很大的責任,如果說其中有唐朝的原因,那就是唐朝對異族的平等對待(哪怕是表面上的)、適合於唐朝特定條件下但不適用於所有國情之下的節度使制度,這兩條一定程度上放任了某些表面恭順的異族的最後崛起(說的就是自認為鮮卑實際上是党項的拓跋思恭以及其後代的西夏、還有契丹等)。

導致宋朝不得不面臨著兩路異族政權和勢力;節度使制度在中央權力失去平衡下導致地方坐大形成藩鎮割據進而進化為諸國,讓宋朝統一的道路充滿了艱辛。問題是,哪個朝代得天下,不是一路衝殺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