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梅姑娘

再見,梅姑娘

據氣象臺釋出的官方訊息:浙江今日出梅,6月10日入梅,7月5日出梅,今年梅雨期長度共25天。

再見,梅姑娘

怪不得早晨上班路上,感覺空氣中多了幾分晴熱和舒爽。幾乎同一時刻,人們在朋友圈奔走相告:“梅姑娘”走了!“梅姑娘”走了!也許,會有外地朋友問我:“梅姑娘”究竟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去哪裡?

再見,梅姑娘

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被稱作梅雨季。因為梅雨每年都會按時造訪,在我們江南地區,人們習慣親切地稱梅雨季為“梅姑娘”。

再見,梅姑娘

“梅姑娘”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再見,梅姑娘

每逢“梅姑娘”相伴的時節,老天像是一個流不完淚的怨婦,雨忽大忽小,大如瓢潑,小如柳絲輕拂。整日不見陽光,物體上凝結一層水珠,空氣溼溼的,像一張鋪開的蛛網,擺不脫逃不掉,身上黏糊糊的,洗過的衣服總是曬不幹,穿什麼都不爽。

再見,梅姑娘

也許是久別歸來的緣故,自己對“梅姑娘”並不厭煩,內心深處反而有幾分歡喜,甚至很享受與“梅姑娘”相處的短暫時光。

再見,梅姑娘

在“梅姑娘”陪伴下,擇一段閒暇的時光,於城中某處清幽的亭榭,抑或是一座寧靜古鎮,在連綿不絕的絲雨中,泡一杯“莫幹黃芽”,看著絲絲飄落的雨,或打著窗子玻璃或落在水塘裡砸起一個個水泡,滅了一片又起一片,思緒就似那連綿不斷的雨絲,忽近忽遠。

再見,梅姑娘

粉牆黛瓦的街巷,潔白的牆壁被溼氣浸淫而黴變,白中帶灰,年代感實足。

再見,梅姑娘

生活在古鎮的人們也放慢了腳步,就著那雨的節奏,偷一偷懶,細細品味江南水鄉不一樣的季節。

再見,梅姑娘

“梅姑娘”停留的日子裡,沿河的石階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長滿一層青苔。路邊行道樹、街邊的花草,吸足了雨水,將葉子和花撐得鼓鼓有生機。尤其那牆頭凌霄花,藉著溼潤的空氣瘋長,將老房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幾朵火紅的花朵在雨滴中分外豔麗。

再見,梅姑娘

“梅姑娘”就是江南人的一個夢,一個不想醒的夢。一旦“梅姑娘”離開,就如夢醒時分,豁然開朗,清空萬里,氣溫驟升,酷熱襲來,這就進入了伏季。

再見,梅姑娘

這時候,城裡城外的人們開始“曬梅”,忙著被溼氣滲透的衣服、鞋子以及老物件拿出來在太陽下曝曬,門前臺階上擺著的、拉起繩子掛著的、凳子上擱著的,五顏六色,此時的小巷又是另一番景緻。

再見,梅姑娘

再見,“梅姑娘”——江南人的“梅姑娘”,我的“梅姑娘”!

再見,梅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