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2018年的第一場雪紛紛揚揚的下著,大地蓋上了一層不薄的棉被,坐著寬敝明亮、安全舒適的動車組列車,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隔著車窗,拿手機拍攝著白雪映襯下的高樓大廈,不一會兒,列車馳出了市區,看見被雪覆蓋著的四合院煙筒冒著炊煙,腦海裡飛過:一家人圍座在火爐旁,吃著熱氣騰騰晚餐的景象,這,將我的思緒帶到40多年前……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記得小時候,在我們農村,吃飯問題總困擾著父母,各家各戶都置辦幾口做酸菜的大磁缸,將酸菜調拌在雜麵糊糊裡充飢。那時,不像現在可買菜做酸菜,因為即沒錢也沒菜可買,於是便漫山遍野地找著挖野菜,野菜挖沒了,就摘掬榆樹葉子、洋芋葉子、野枸杞葉子等等,反正,只要是地裡長的綠色野菜全挖來做酸菜,最難摘的是野枸杞葉子,那刺太尖太硬,扎破手是常態;最難吃的是洋芋葉子做的酸菜,那個麻澀味道真是鼓著脖子沒法下嚥,真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也許沒有比這更難吃的菜了!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孩子們最期盼過年了,當時,農民再困難,也餵養一頭豬,春節前宰了,臘月二十九再蒸上白麵饃,大年三十穿上新衣服新布鞋,那真正是在過年,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開心極了!而現在的孩子,根本享受不到對過年的期盼感,因為,近40年來,人們逐漸每天可以吃白麵、吃肉。穿衣也不是一年才能穿上一件單衣,孩子在成長,穿的是“乞丐”式的七分褲。四十年前,一件新棉襖基本上是老大穿了老二穿……如此往返,到了最小的孩子穿時,棉襖也不是棉襖了,硬棒棒的裡面串著風,外面是綴著補丁不知顏色的“皮衣”(髒的明光閃亮)。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那時,到村大隊看電影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看著電影中,人們坐著火車,行走在柏油馬路上,羨慕的不得了,在心裡想:啥時候能坐上火車去看看外面是啥樣的?柏油馬路什麼時候也能修到我家門口……這個夢想,只能是自己想,不能說出來,否則,小夥伴們會以為你是腦子有毛病了!現在柏油馬路不但修到了我家門口,而且動車組列車也經過我的家鄉。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列車繼續飛速前進,看著屋頂上的雪已有些融化,又想起小時候吃水的困難。那時候,遇上這樣下大雪的天氣,是很快樂的時刻,除了腳後跟凍的裂開了口子,痛的鑽心,但畢竟不用去抬水,可以掃雪倒進水窖融化為水。那是70年代初,我所居住的村莊是打不出吃水井的,雖然,耳邊會灌進哥哥姐姐的讀書聲:“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想:要是我家也能有口井就好了,我絕對不會忘挖井的人!後來,還真是來了挖井人(聽大人們講,是國家配來的人,長大了,才明白來的是國家地質堪查工作隊)。當年,即便是深挖十幾丈打出來的水也是鹹的毛驢都不喝。村莊旁邊有一條苦水河,鄉親們沒辦法時就挑苦水河的滲水喝,當地人形象地說:“苦水河的水,真能苦斷人的腸子。”到現在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挑著水桶的農民,在溝底一瓢一瓢舀上兩半桶帶著泥沙的泉水,然後沿著蜿蜒的山路蹣跚而去;全家人在倒有一碗水的臉盆裡輪流洗臉後,小心的積攢起來餵豬,等到天下雨的時候圍留一些泛黃的雨水洗洗衣服;滿臉憔悴的農婦在鍋裡燒著開水,鍋的一圈竟然是泛白的水垢……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

為了找水吃,天下雨時孩子們就會幫母親打掃院子、巷道,改好水路,好讓雨水乾淨的流到當時用紅土築成的簡陋水窖裡,同時,拿出所有能盛水的盆盆罐罐放在屋簷下,等待著屋面上瓦渠裡彙集的水滴往下流,可常常是久旱的瓦片太乾燥,淅淅瀝瀝的雨水溼潤不了它,就更別想在你擺放的盆盆罐罐裡裝有水。我和姐姐、弟弟就坐在屋簷下的臺級上等啊盼啊,小弟著急時就仰著脖子淋著雨水張開口接雨水,一旦遇上一場大雨,盆盆罐罐終於盛滿了水,就小心地倒在大缸裡,等雨過之後,如果水窖的水還沒有蓄滿,那就得把所有的樹坑、水渠裡的水抓緊用瓢舀到水桶再倒進水窖,不然就要到好遠的地方去抬水。

····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到別的村子抬水困難更大,我們姐弟四人,兩人一組到好多村莊都抬過水,最多的是到距離我們村幾里路,一個叫“野狐溝”的小溝裡排隊抬水。有時,我們排了幾小時的隊到舀水的時候,山泉中已無水了,就只能舀些帶著泥的濁水回家,如果遇上該村淘氣的孩子,還給你“臉色”看,說我們不能吃他們的水,甚至把你好不容易舀的半桶濁水會倒進他們的水桶裡,可我們不能空桶回去呀,沒有了水也就沒有飯吃,就又焦慮地盼著泉水能多湧些。就這樣,去的稍遲點就沒有水可抬,去早了吧,半夜三更的,不是聽見有人在後面,就是看到前面也似乎有人影,有時還聽見貓頭鷹、狐狸的叫聲,使人毛骨悚然,嚇得我們姐弟搶著往中間走。這溝的水沒有了就得到十多里遠的村莊去抬水,要經過兩條溝。記得有一次,我們剛抬了水往回走,恰好大雨傾洩,到離家近的那條溝時,溝底已是小河了,路滑的差點兒讓河水沖走了我們,上坡時滑的不能走就往上爬,水桶滑在我懷裡,幾乎是抱著水桶往上爬,等折騰到家時水桶裡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水,小腳的母親著急的等候在門口,看著全身是泥水的我們,心疼的掉淚,說:為啥不把水倒了往回跑,我說:擔心雨下的不多,害得我們沒有飯吃。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到了80年代初期,我們縣南部幾個缺水鄉鎮,還是水利部門用水車供水來保障生活用水。再後來,國家 “121”集雨節灌工程的全面實施,使孩子們終於告別了尋水、抬水的苦差。特別是到改革開放20多年到30年之間,國家實施的引水工程及各婦聯、水利等部門組織實施的“母親水窖”、“慈善水窖”這些惠民工程,使山區的婦女們拂去了臉上以往缺水的苦惱。現在,自來水都通到我鄉下的家,真使人感慨萬千!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列車繼續前進著,突然,一個小女孩甜甜的喊道:“媽媽,我的作業已經寫完了,爺爺是開車接我們嗎?”這,又勾起了我的心思,想起了我童年上學的不易!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記得40年前的老家,那個比較偏僻的村莊裡,總認為上學是男孩子的事,女孩子生來就是領小弟妹、拔草餵豬、撿拾柴草、鏟掃填炕的。雖然,父親很開明地送我到村八年制學校讀書,誰知,兩個弟弟整天在家哭鬧,嗓子都哭啞了,僅僅上了一週學的我,在遺憾和無賴中,輟學在家照看兩個弟弟。後來,弟弟上學了,又迎來了侄子,我的讀書生涯也就結束了。那時,我每天拼命幹完母親安排的家務,然後揹著侄子爬到學校圍牆旁老榆樹下的土堆上,踮著腳尖,悄悄地看學校的女孩子排練節目,別說心裡有多羨慕!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1977年春暖花開,夥伴們又揹著書包去上學,我羨慕極了,死活哭著鬧著要去上學,父母認為過了上學的年齡,說:算了吧!我就等父母收工回家,爬到高房(當時用土坯築的二層房)上,任憑家人怎麼喊,就是不下去吃飯,哭著把沒有瓦的窯頂用腳踹開了兩個大坑,用手抓了兩個小坑,害怕被母親打,就把上高房的梯子拿上去,小腳的母親是沒法上房頂收拾我的,嘴巴也一刻沒閒著,講了要上學的一大堆理由。就這樣,連著幾天哭著鬧騰,嗓子嘶啞的說不出話,看我實在鬧得不行,父親就同意讓哥哥領我去報名。那種勝利感用語言是無法表達的,我蹦起來,也沒顧上往下放梯子,直接跳到院裡拉上哥哥就跑。

到了學校,問題又來了,十一歲的孩子上一年級,自己都嫌丟人,執意要找以前一起上了一週的小夥伴,她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哥哥和校長拗不過我,決定讓我上三年級。從此,只有一週學歷的我上了三年級,那個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10以內的加減法沒有學就接觸兩位數乘法,一個字不會寫就要進行課文閱讀、寫作文……談何容易啊!我就不明白怎麼就“三三得九”呢?真像是在聽天書!幸好班主任發現了,看到這個倔孩子不就是沒有一點兒基礎麼,便在班上挑了最負責的兩個同學,專門負責給我補數學和語文,從1+1和a、o、e開始教,到現在我還在心裡感念他們!

學年結束時,兩門課都及格了,並且成績是班級中等偏上,又趕上這年招生轉制到秋季招生,這樣,我在三年級共上了三個學期。第三學期,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新內容,特別是數學課本中的珠算、四則混合運算等等,加上以前兩個學期的學和補,竟然以班級第一的總成績升入四年級,並保持到初二期末。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1982年,家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中地多農活也多,村裡人都說這麼大的女娃娃不讓勞動還念什麼書,遲早還不是別人家的,但母親和父親不想讓我再次輟學。初三畢業那年,恰好趕上師範第一批招初中生,一個才讀了6 年書的我,以本校應屆生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師範,錄取通知書送達的那一刻,哥哥第一句話就說:“差點把個秀才給折騰沒了!”父親的臉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讓我從快修建好的屋頂上下去,不要再提泥搬瓦了。在此之前,我們鄉甚至相鄰的幾個鄉鎮還沒有女孩子以文化課考上師範的記錄。記得過了幾天,我去趕集,人人擠著看考上大學的女孩子,當時在鄉村,人們對“大學”和“師範”的概念不清楚。母校的老師們是自豪的、很有成就感的,把我樹為榜樣,批評學弟學妹們:“看看人家一個女孩子能考上師範,你們怎麼就不知道好好讀書,丟人不!”說來也奇了,後來我們學校考上師範的還真比其它學校多,一個班50個學生就能考上七、八個,這在當時的條件下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女孩子上學是很正常的事,學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都比當年我們考上師範的比例高。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1983年底,終於盼到放寒假了,坐著班車回到縣城時,大雪封山,縣鄉路上定時放行的班車,原本一天放一次,遇上這麼大的雪,根本沒法行車,當時的山路是坡大彎急,我和同學只好住宿在縣城工作的她姐家,看著下的沒完沒了的雪,她突然說“咱們走,回家去!”。兩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就這樣揹著幾十斤重的書包,衝進揚揚灑灑的大雪中,我不識路,跟著夥伴踩著淹過小腿的雪往前走,那天的雪很大,路上的積雪很厚,遇上風吹的渠道,雪已經沒過了膝蓋。渴的不行,抓把雪吃,走到中途還差點滑倒溝底:當時,本來是沿著溝邊走,雪厚加天色已暗,踩空了,幸運的是快滑到崖邊時腳蹬到了一個小坑停下來了,把夥伴嚇壞了,等把我拉上去時,才發現崖下面看不到底,驚嚇後更累了,好不容易折騰了4個小時,才到了夥伴溫暖的家,第二天早飯後,迎著陽光、踩著積雪,又用4個小時,終於回到了別離一學期的家。過完年開學了,雪還沒有融化,父親找到跑運輸開解放牌卡車的熟人,讓捎我去縣城,當時暈車特別厲害,爬在裝滿糧食的麻袋上,頭伸到車箱邊嘔吐,誰知滑的抓不住麻袋,在急轉彎時,要不是同行的一個小夥子抓住了我的衣服,估計就摔下去了!現在,人們家裡的小轎車都比80年代初的腳踏車多,回家基本是自駕,特別是動車組列車從我家門口經過,僅用52分鐘,方便又安全。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說實話,當時,比我大幾歲的孩子,如果能在用購物證買來的煤油燈下寫作業也算是很奢侈了。住校的學生每個週末,都要回家帶上用洋麥面做的曬乾的麵條,趟河翻山,住宿在潮溼的燈都掛不住的土窯。到了冬天可有罪受了,起遲了趕不上聽課,起早了天黑路滑,有時掉進冰窟窿裡溼了褲角和鞋,結成的冰割破腿腕流血,等到了學校宿舍沒有生火,教室裡的小火爐因為沒錢也沒有多少熱量,只能用自己的體溫使冰融化,然後再暖幹褲角和鞋。中午,啃幾口結成冰的糜面等雜糧饃,晚上點煤油爐子煮曬乾的雜麵麵條,煮的時間少吧就生著不能吃,時間稍長些的話,麵條外面化開了裡面還是生的,沒有辦法就只好拿它填肚子。睡覺的時候,先是同宿舍的兩個人都在地上跳,然後是猜拳,輸者就得鑽進潮溼的土炕上暖被子,勝者繼續跳,等被窩有了人的體溫再鑽進去兩人擠著互相取暖……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如今,我們國家發展也真快,孩子們不但能順利上學,還享受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衣食住行都不用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實施人才素質培養,重視學生健康和品質教育,有效推進教育改革,學校蓋起了學生公寓,引來了自來水,用起了煤氣灶,或者直接是在免費或補助食堂吃飯……真是今非昔比呀!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各位旅客,列車前方到站——通渭站”, 隨著乘務員悅耳的報站,微信也顯示,家人已開車等候在火車站外。思緒從自由飛翔中收回,我,開心地笑了!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作者:醜環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

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供稿

省婦聯宣傳部

甘肅省婦聯網路及新媒體中心出品

“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展示(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歲月飄過 家鄉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