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戲曲人物之蒲劇名小生筱月來

山西戲曲人物之蒲劇名小生筱月來

山西戲曲人物之蒲劇名小生筱月來

筱月來, 蒲劇已故著名錶演藝術家, 他以文武小生而成名,在蒲劇小生行當中獨樹一幟,成為造詣頗深的一家流派,和閻逢春、王秀蘭、楊虎山、張慶奎被譽為晉南蒲劇五大名家。筱月來出生於 1905 年 5 月,原名段連傑,乳名呆娃。 臨汾堯都區東蘆渠村人。 年少時由於家貧,生活無著,11 歲進入趙城侯村娃娃班學藝,工小生。 幼年既體格魁梧,相貌英俊,被大家譽為“人參娃”。 十三四歲時,筱月來因傾慕楊登雲的雲盛班,前來投班。 楊登雲是蒲劇著名二淨,也是蒲劇“革新派”先驅。筱月來很崇拜這位前輩,故拜楊登云為師。從師父那裡,他除了學習武打戲外,楊登雲的藝術創新思想,對他的感染和影響力則更為深遠。 雲盛班是當時的著名班社,集中了很多著名的藝人,演員陣容十分強大,在這塊藝術的沃土中,筱月來廣採博收,並受名小生彭福奎親授,很快就成長起來。 1922 年筱月來隨班到太原演出,一出《黃鶴樓》使他成名,因彭福奎乳名月來,觀眾遂譽其為“筱(小)月來”。 二十來歲時,筱月來就成為雲盛班的著名小生。 與彭福奎、宋福林、姚恆春被譽為小生“四傑”。

山西戲曲人物之蒲劇名小生筱月來

筱月來出科後,搭過很多戲班擔任主角,先後在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演出。 在蘭州期間曾因嗓子變化,改演短打戲,如《獅子樓》中武松、《男起解》中陳伯玉等,箭袍戲《獨木關》之薛禮、《戰宛城》之張繡等,靠甲戲如《回荊州》之趙雲、《伐子都》之子都等,被譽為文武全才。 後在他的努力下嗓子練出一股“複音”,他根據自身嗓音條件巧妙運用,以腔不裹字,字不裂腔稱絕,特別是在尾音上不挑不甩,別具特色,自成一家,使他在西北有很高的聲譽。

抗戰時期返回西安,先後入晉風社、虞風社演戲。 特別是在“虞風社”期間,他請一位號稱“關公戲通”的京劇藝人為他傳授關公戲,儘管當時蒲劇名角董銀午的“關公戲”已很有名,但他認為“牡丹雖同,花色各異”,他另闢蹊徑,悟出“莊重、倨傲、穩健、含蓄”八個字,終於開闢出一條“關公戲”的新路。 他演的《古城會》、《掛印封金》、《出五關》、《華容道》等戲名重一時,為人稱道。 他解放前期演出的劇目很多,主要有《白水灘》、《溪皇莊》、《三拉堂》、《黃鶴樓》、《奪元》、《小別母》、《獨木關》、《八件衣》、《七星廟》、《日月圖》、《雙玉鐲》、《長坂坡》、《戰宛城》、《二度梅》、《狸貓換太子》、《垂金扇》、《古城會》等。

山西戲曲人物之蒲劇名小生筱月來

1950 年他回到山西,進入山西蒲劇學社。 1958 年隨山西省人民蒲劇團併入晉南專區蒲劇一團。 五十年代他曾兩次隨蒲劇團赴京演出,受到好評,聲名遠播,被列入“蒲劇五大名演員”之列,並和北路梆子、中路梆子的知名演員參加赴福建前線慰問演出團。 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4 年,他以飾演《燕燕》中的李素卿,獲山西省第一屆戲曲會演一等獎;1957 年飾演《牆頭馬上》中的裴少俊,獲得山西省第二屆戲曲會演演出獎和演員獎。 不幸的是,上世紀60 年代初他身染疾病,從此離開了他熱愛的戲曲舞臺。1968 年 4 月辭世。生前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劇協理事。新中國成立後,他排演了不少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傳統戲有《西廂記》、《燕燕》、《牆頭馬上》、《法門寺》、《雙蓮鳴冤》、《趙氏孤兒》、《少華山》;現代戲有《看誰勝利》、《血訓圖》、《肉之親》、《老虎嘴》;新編歷史劇有《紅娘子》、《青田縣》、《屈原》等。

生活中的筱月來文質彬彬,氣質不俗。 舞臺上的筱月來更是舉止瀟灑、器宇不凡。 他嗓音清亮、甜潤、醇厚,深受觀眾歡迎。 他最大的特長是氣質不俗,能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徵,注重人物精神風貌的刻畫,動作洗煉大方,表演含蓄蘊藉,不溫不火,格調高雅,從不以繁枝縟節的程式和特技賣弄噱頭。 故其所演角色個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 如他的代表作《截江》中的趙雲,驍勇善戰,沉著鎮靜;《屈原》一劇中,把戲曲和話劇手法融為一體,正氣凌然、氣概不凡的楚國偉大政治家兼愛國詩人屈原的形象矗立於舞臺;《黃鶴樓》中周瑜,器量狹窄,矜持自負;《燕燕》中的李素卿,薄情寡義,朝秦暮楚;《西廂記》中塑造了一個書生氣十足而又痴情的張君瑞。 凡此種種,均成為廣受歡迎的藝術精品。 筱月來不僅在飾演大角色上出眾,在飾演小角色上他採用“畫龍點睛”的辦法,塑造的小角色也同樣出彩。如反串老生飾演《竇娥冤》之張驢父,醜相百出,滑稽可笑。《石佛口》 中透過一個誇張的倒牛奶的身段動作就塑造出了善於阿諛奉承的小番子;他在現代戲中反串《智取威虎山》中的傻大個,《骨肉之親》中的陳修德,《李雙雙》中的陳支書等,別出心裁的化妝造型,饒有情趣的表演,無不為觀眾津津樂道。 觀眾評價他“裝龍像龍,裝虎像虎”,確為蒲壇一代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