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秦朝的中央機構被稱為“三公九卿”,其中“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秦朝之前,三公是司馬、司徒、司空,分別負者軍事、政務和工程建設,又有說法是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戰國時代,以五官為首的貴族世官體系走向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以丞相為首的官僚體系開始建立。秦朝建立後,這一套新的制度得到了正式確立。

(一)丞相

丞相一職,來源於“相”,也就是輔佐的意思。不過在戰國之前,相還並非是正式的官職名稱。公元前309年,秦武王開始任命甘茂、為左右丞相,一人掌管軍務,一人掌管政務,這標誌著丞相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丞相是百官之首,位高而權重。秦始皇親政之後,便對相權進行了制約。在軍事方面,秦始皇以太尉掌管軍務,也就剝奪了丞相的軍事權;在政務上,秦始皇掌握著最高的決定權,丞相成為了一個執行機構。根據《史記》的記載,秦朝歷史上先後有王綰、李斯、趙高等擔任過丞相一職。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秦朝名相——李斯

秦始皇是一個精力旺盛的人,《史記》記載他每天要看的奏章重量有120斤(當時的奏章寫在竹簡之上,且當時的一斤相當於現在的半斤),根據現代人的推算,其字數應當在4萬字以上。其中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以可以說明秦始皇可謂是日理萬機。秦始皇如此勤政,那麼丞相的權力也就自然得到了限制。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秦始皇

另外秦始皇在平時也在刻意觀察丞相的行為。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梁山宮山上看到丞相的車馬眾多,表現除了不善之意。

隨後有人將此訊息透露給了丞相,丞相便刻意減少了車馬。秦始皇得知後便大怒,便捕殺了當時在場的所有人。此後無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蹤。從這些現象可以得知,君權和相權有著深層次的矛盾:國家制度的執行必須依賴於助理萬機的丞相,不然皇帝一人是無法完成巨大的工作量的,然而皇帝又擔心丞相的權力過大,因而時刻堤防。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秦朝書簡

(二)御史大夫

三公之中,另外一位非常重要的官職是御史大夫。御史在西周時期隸屬於太史寮,是君主的秘書機構。

其中的官員有太史、內史、外史等,其機構的主要職能有四:一,管理國家的典章圖冊,包括國家律令;二,負責起草詔令;三,記錄宮中大事件;四,向君主提出諫議。其中御史負責掌管別國使臣獻國書,記錄兩君相會之事。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由於御史和君主的關係最為密切,因此御史的地位在秦朝建立後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御史大夫不僅從太史寮機構中獨立而出,還從一個秘書機構上升成為了國家正式機關,其地位僅次於左右丞相的官職,被稱為“副丞相”

御史原本是皇帝身邊的文書小吏,因為皇帝政務繁多,因此不得不依靠其來幫助處理政務,因而其地位也就得到了提高。在秦朝歷史上,曾有許多重要的事件有御史大夫的參與。在秦朝擔任過御史大夫的人員有馮劫、張蒼等。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御史大夫的職責主要在於制定律令、起草詔命文書;監察百官,負責全國司法稽核等。地方向朝廷上書的檔案,一律要經過御史的稽核。

根據《雲夢秦簡》的記載,每年廷尉都要到御史府核對刑律。在《秦始皇本紀》中,有御史大夫審問的大事件就有在“焚書坑儒”前在咸陽審問諸生;追查公元前211年的石隕石銘文“始皇帝死而地分”事件等。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駐在宮中;侍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和彈劾宮中人物;監御史,負責監察地方郡縣官員。

(三)太尉

秦朝建立之前,秦國的軍武也由丞相來負者,秦國最早的兩位丞相——甘茂和樗(chū)裡疾就曾先後領兵東征。秦王親政後,將軍務收歸在己,並設立太尉來幫忙處理軍務。秦朝歷史上著名的太尉有屠睢、斯離等。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屠睢

秦朝的有關於軍事、治安方面的官職一般都帶有“尉”字。在郡有郡尉,縣有縣尉,守衛宮門的叫衛尉,負責首都治安的叫中尉,而總理全國軍務和治安的就因當時太尉。郡尉、縣尉等都不是由郡守、縣令掌管,而是直接對上級負責。而秦始皇貪戀權勢,並不會將全國軍務委任給太尉一人,而太尉在多數情況下沒有調兵之權。

從戰國以來,各國的軍權都牢牢掌握在了國君的手中,國君透過虎符來調動軍隊。虎符是形狀像虎型,製成兩半,右半由國君掌握,左半在將領手中。如需要調動軍隊,必須持有左右兩個虎符。虎符必須專符專用,一地一符,也就是一個虎符只能調動一個地方的軍隊。目前出土發現最早的虎符均是秦朝時期的,共三件,分別是新郭虎符、杜虎符、陽陵虎符。杜虎符上有銘文,上面規定除了邊防緊急事件之外,調動五十人以上的甲士則需要左右虎符。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雖毋會符,行也。”——杜虎符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秦朝杜虎符

歷史上記載的唯一一次秦朝太尉領兵出征的大事件是屠睢率領50萬大軍南征百越。除了太尉之外,秦朝的大將軍也是十分關鍵的軍務職位。戰國末年到秦朝,秦國的著名的大將軍就有王翦、李信、蒙恬、王離等。王翦曾經率領60萬大軍滅楚,蒙恬曾率30萬大軍北伐匈奴。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蒙恬

(四)中央其他重要官職

在過去,人們常常將秦朝的中央官制稱為“三公九卿”,實際上秦朝只有三公之名,並無九卿之稱,九卿是漢武帝之後,儒家按照復古思想總結牽強附會地將俸祿在中二千石一類的高官稱為“九卿”。

實際上,除了秦朝中央的官吏除了三公之外,還有許多比較重要的官職。如廷尉、典客、治粟內史等。

秦朝官制:秦朝中樞官僚機構——三公

雲夢秦簡

廷尉

掌管國家的司法權,還必須要審查核實地方的案件。許多地方無法處理的案件也必須要由廷尉來處理。廷尉甚至可以對皇帝提出一些建議,以糾正皇帝的錯誤。在秦朝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廷尉是李斯。

典客

,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在漢景帝時曾改為“大行令”,漢武帝改為“大鴻臚”。王莽改為“典樂”,其屬官有行人、譯官等。

治粟內史

是掌管穀食錢貨的官吏,漢景帝時期更名為“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

博士

,為博古通今之士,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傳授學問,議論政務等。秦代的博士曾多次參與重要的大事諮詢,並且在秦始皇巡遊過程中也有跟隨左右,以備諮詢。在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只允許博士能夠收藏和閱讀各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