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這句話明顯前後矛盾,是對舅舅和外甥關係的調侃,還是說外甥不懂禮數?

其實句子中反映了社會場合中的實際情況,同時在我國某些地域也存在的一種奇葩風俗。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舅舅大似天”,這句話很容易懂,孃親舅大,這是我國民間的普遍說法,人們對些沒有任何異議。“外甥坐上邊”這句就讓人有點莫名其妙了。如果按字面上理解, 就是說舅舅地位再尊貴,可外甥與舅舅同時在的場合之中,不論是酒席也好,平時待客也好,按理說舅舅都要坐在外甥座位的上邊。然而這句話則說,外甥坐在了舅舅的上邊,也就是外甥坐在舅舅的上座。這確實讓人有點想不通了,這是不是違背了我國民間傳統的禮制呢?

然而,

在社會現實中這種現象還是存在的,只是我們平時不太注意罷了。

而且這種情況並不違背傳統禮制,不能說外甥不講禮法,不懂規矩,恰恰相反,外甥的這種做法就是傳統禮制的一部分,或者說是社會秩序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是現實和生活的秩序的安排,不得不讓外甥坐在舅舅的上邊。

1、外甥坐上邊是舅舅的驕傲

在一場特定的場合,外甥能夠名正言順地坐在上邊,說來還是舅舅的驕傲,說明自家的外甥有出息,能出人頭地,地位比自己高,青出於藍而甚於藍。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什麼情況在外甥坐在舅舅的上邊呢?在舊時,外甥做了皇帝,或者做了朝廷的官員,在朝堂之上,或者在公堂之上,外甥當然要坐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朝堂有朝堂的規矩,官衙有官衙的規矩。這些地方不是家庭的聚會,國法大於家法,廟堂的規矩要大於家庭的規矩。

比如說,古代朝廷官員,如果外甥是二品官員,舅舅是六品官員,在公務場合與出席官僚之間的聚會上,外甥肯定是要排在舅舅的前面,座位也肯定是坐在舅舅的上邊。只有回到了家宴之中,舅舅才能坐在外甥的上邊。

再比如說現在的農村,如果舅舅與外甥為同一個村的人,舅舅是普通村民,外甥是村委會負責人,村裡開會設有主席臺,外甥肯定要上主席臺講話,舅舅只能坐在主席臺下。主席臺就是“上邊”,這也正是“外甥坐上邊”的意思。誰又說這種場合,舅舅與外甥之間的座位安排,不符合傳統禮制呢?再說,在這種場合之中,哪個舅舅又不希望自家的外甥坐在自己的上邊呢?

2、農村外甥坐上邊的奇葩風俗

在人們的印象中,舅舅到了外甥家,一般都是坐上席。尤其是一些關鍵的節點,外甥家的上席必定是舅舅坐,誰也不敢與舅舅爭,也不好意思去爭,這就是農村的傳統禮數。

比如說,外甥的婚禮宴席,外甥女的出嫁酒席,還有父母百年之事的答謝酒席等。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就是沒有紅白喜事的酒宴,平時舅舅來到家裡,同樣也是坐上席,即便有些舅舅不想坐,他們的座位也都在外甥之上,而不是“外甥坐上邊”,這是民間最起碼的禮節。

那麼外甥到了舅舅家的情形又如何呢?在人們通常的思維意識中,舅舅肯定是坐在外甥的上邊,難道外甥還能坐到舅舅的上邊,這也說明外甥太不講禮貌了。我國可是一個禮儀之邦,這點規矩還是要講的。

但是,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國一些農村,比如湖南西部、貴州等地的一些地方(不是所有的都是如此)就有一種奇葩習俗,其他少數地方也同樣有這種講究,外甥正月到舅舅家拜年時,外甥要坐酒席的上席位置。外甥不能推脫,一定要坐到上席上面去,否則就是對舅舅的蔑視,看不起舅舅。這種規矩,不僅只是在舅舅面前,在外公外婆面前也是一樣的,外孫坐上席,外公外婆只能坐次席。如果不是正月的話,倒沒有這種講究。

一般來說,這種地方風俗,首先應該溯源到女婿的酒席座位安排。女婿結婚的三年內,被稱為“新郎官”或者“新貴人”,既然是“官”或“貴人”,招待的規格就不能與普通客人相比。

正月給岳父拜年時,就要安排在上席主客的位置。如果家裡女兒多,女婿也自然多,那就看哪個女婿最“新”(結婚遲一些),最新結婚的女婿“官”最大,位置最正,其他按結婚時間早晚,從新到舊依次排位。這裡的說法主要是為了表現岳父家很看重女婿,也說明女婿在岳父家的重要地位。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當外甥出生並稍長大以後,女婿坐上席的位置就要讓給兒女了。外甥外甥女到外公家拜年時,上席的座位就歸他們坐了。

這些地方在正月,還稱拜年的外甥為“外甥大爺”,尤其是正月初二更是如此。

據說,這種說法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下的聖旨,定的規矩。至於朱元璋有沒有下過這樣的聖旨,或者說他有沒有說過這種話,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

有的地方則說,外甥外甥女正月給舅舅拜年時,坐上席的風俗,據說是舅舅家想以此來表示,對外嫁姑娘的尊重和疼愛。

不過,這裡也也有關於神話故事中的傳說,講起來很有意思,下節就講講這個故事。

3、“外甥坐上邊”的風俗與姜子牙封神有關

在一些農村地區,正月外甥來拜年的時候,酒席上舅舅讓他們坐上席,而自己甘願坐下座的風俗,

據說與姜子牙的當年封神有很大的關係。

姜子牙在封神的時候,一口氣封了很多神,就是絕口不提玉皇大帝這個位置誰來坐,這讓很多人感到很是疑惑,到底姜子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不過這些人對姜子牙深信不疑,認為他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不會有什麼私心,也就只好等待最後的結果揭曉。

這一回,人們想法都錯了。姜子牙確實有那麼一點私心,就是要把玉皇大帝的位置留到最後,由自己來坐。姜子牙有一個外甥,名叫張友仁,平時沒有什麼本事,就只好跟著姜子牙混飯吃,做了他的書僮。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又說知父莫如子,說明父子的所思所想,他們之間是最瞭解的。張友仁跟舅舅姜子牙時間長了,本來兩人就有血緣關係,形同如親父子一般。也就是因為姜子牙對自己的外甥太瞭解了,認為張友仁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成不了大器。而張友仁也知道舅舅遲遲沒有封玉皇大帝,就是要把這個神位留給自己。

那些在作戰中死了的人,還活著的人,自己陣容的人,還有那些敵方陣容的人,都封了神。連當初姜子牙七十二歲那年娶的老黃花女馬氏,因與姜子牙與她結婚後,什麼事都不順,認為他是一個做不成事的人,是個“背時貨”,便棄他而去,並改嫁他人。姜子牙曾盡力挽救這段婚姻,可還是失敗了,當時可把他氣得不得了。

馬氏聽說姜子牙正在封神,哭哭啼啼找姜子牙要個神位,姜子牙因厭惡她,隨口她罵了一聲“掃帚星”。沒想到,馬氏雖然臉上有羞愧之色,但還是應聲去了。結果馬氏做了天上的星宿,就是民間所稱的“掃帚星”,按現在的天文學來說叫慧星。雖然 “掃帚星”這個名字難聽一點,但畢竟是天上的一個星宿,在天上的地位並不低,也是能排的上號的星座,比起一些小神來說,地位真的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看到極不賢惠的前舅媽都做了星宿之神,張友仁也要找舅舅姜子牙索要一個神位。姜子牙壓根就沒有打算給馬氏封神,結果讓她給鑽了空子,他也沒有打算給外甥張友仁封神,以顯示他封神公正無私,不優親厚友。

剛剛因自己說錯了話,讓令他討厭的馬氏佔了一個大便宜,無意中讓她做了天上的星宿,姜子牙內心正煩躁。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張友仁開口向舅舅要一個神位時,姜子牙很不耐煩地說:“沒有神位了!”張友仁指著玉皇大帝的寶座說:“那裡不是空著位置不沒有封嗎?”姜子牙心想,你小子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我連小神小仙都不打算給你,這位置是你坐的嗎?是留給你舅舅我自己的。因此,

隨口就說:“有人了”。張友仁一聽,平時養成的小聰明起了很大的作用,讓他腦子來了個急轉彎。他立馬就坐到玉皇大家的寶座上去了,說了一聲“謝舅舅大人!”。姜子牙對外甥呵斥道:“這位置是你能坐的嗎?”張友仁笑著說:“舅舅不是說這個位置是“友仁”(有人)的嗎?大家可都聽得清清楚楚,是你老家親口封的。”

姜子牙後悔不迭,看來馬氏真是“掃帚星”,她一出現,自己就倒黴,一不小心又在陰溝裡翻了船,讓外甥張有仁這小子撿了一個比天還大的便宜。就這樣姜子牙的外甥張友仁就做了玉皇大帝。

後來,

姜子牙翻遍了封神冊子,實在找不到神位了,剩下一個牛欄土地神的位子,沒辦法只得委屈地做了一個牛欄土地。

記得二十年多年前,農村家家戶戶養牛耕田的時候,每年的春節或者農曆四月初八牛生日(有的地方為穀雨牛神生日),人們就到牛欄前祭祀姜子牙,如有豬瘟流行時,人們就是豬欄上貼上“姜太公在此”,驅除瘟疫。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外甥張友仁賺得了玉皇大帝的神位後,姜子牙已無神可封,氣得爬上房頂,坐在屋脊正中大聲喊道:“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從此,姜子牙就成了民間住宅的守護者。

在傳統古民居建築之中,凡蓋有青瓦的屋脊正中央,有的人家放三塊“品”字開的青磚,或者三又疊青瓦,有的則在屋脊正中做成各種雕塑,這些東西都是“姜子牙”,象徵“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何有此種相互矛盾的說法?

從此以後,民間就有了一種風俗,外甥到舅舅家拜年時,讓他們坐上席主賓的位置,如果外甥多的話,就按從大到小,依順序排下來,最後才是舅舅坐的位置。這就是“外甥坐上邊”的來歷。

至於這其中的說法,農村有俗語說:“外甥狗,外甥狗,吃了就走!”民間認為,外甥是喂不熟的狗,但好歹與自己姐妹的骨肉,又不能對他們怎麼樣。“外甥坐上邊”,就是從小讓外甥懂得一個道理,小時候舅舅讓外甥坐了上席的位置,長大以後,就不要像張友仁那樣耍小聰明,來搶舅舅的位置,讓舅舅無處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