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古典譯文十一篇

宋文斌

氣度篇

丙馭吐茵

丙吉,字少卿,西漢魯國人。他從小讀書,尤對《詩經》和《周禮》有深刻研究。丙吉讀書不是死讀書,讀死書書呆子型別人,他注意理解文章大義道理,並能應用生活實踐中。他一生為人處世嚴謹,修煉出一種榮辱不驚的涵養。

漢宣帝地節三年,立皇太子,丙吉當太子太傅。很快升遷御史大夫。五年後,擔任丞相。他一生秉持禮儀謙讓,無論擔任地方官長、擔任丞相,始終為人低調,從不張揚,從而贏得朝廷臣僚們景仰。

丙吉任丞相期間,其下屬不乏貪汙犯過之人,這些人,有靠溜鬚拍馬貪汙腐敗獲得權力,有靠皇親關係攫取高位,而在其位又不謀其政。治理這些問題非常麻煩。然而,丙吉有他管制這類貪官、冗官一套行之有效辦法。他採取對一些觸犯法律同僚,政治背景顯赫大臣,讓他們長時間休假,不再給他們違法亂紀機會。丙吉作為皇帝最信賴大臣,出於對朝廷政治大局穩定考慮,也不急於給那些犯錯誤官僚處理。

有人問丙吉:“大人,您擔任丞相以來,那些壞官吏已經犯貪汙形成事實,你為什麼不給予懲辦呢?”聽到下屬質問,他終於有了要發洩滿腹怨氣的機會,有一天,他故意在朝堂面對所有大臣們說:“在中央官府做丞相,而獲得一個審判官吏的名聲,我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受?我的感受就是丟人!”最後,他用十分懇切的語氣對大家闡述了自己道理,他說:“丞相的職責就是對全國大局的治理,關心百姓生活,鞏固國家邊防,打擊外寇的襲擾,讓皇帝安心,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至於在朝為官之人,我們大家同為皇帝股肱大臣,誰要是觸犯法度,應該讓廷尉、刑部來管。”

自從丙吉在朝堂上有這樣表態之後,與他同朝為官的人,都對自己行為有了一定約束,朝廷風氣有所好轉。丙吉的大度胸懷,秉持的就是遵紀守法,正人先正自己,樹立起廉潔形象,帶動了全國官吏內斂修行,萌生出勤政為民社會新風尚,成為歷史美談。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丙吉擔任漢宣帝丞相,還停止了對“三公官府”的審判。在這之後,歷屆的西漢朝廷丞相,都奉行以丙吉為榜樣,不再過問丞相本部門下屬官吏違法亂紀之事。丙吉的車伕喜歡喝酒,有一次丙吉出外巡察,車伕醉酒後嘔吐在丙吉的車上,主管勤務的官吏申報丙吉開除車伕,丙吉說:“為喝醉酒的原因趕走人才,僅僅吐髒丞相車就讓他失去為國家效力機會,這樣不妥吧!我看還是給他改正過錯的機會吧!”這件事情最後作罷。丙吉寬仁下屬,循禮守法,崇德揚善的人文美德,給所有下屬官吏們起到垂範作用,也抑制了一些皇親貴族的狂妄不羈。丙吉為政做人的高尚品德,傳遍了當時的西漢朝野。

閱後啟示:

為將相治國良臣,為官從政,用人文美德感化人,比單純強調執法治理國家、百姓的方法效果會更好,更為管用。

愛民篇

反裘負芻

戰國初年,新崛起的諸侯國魏國,是周天子版圖內中原各諸侯國最強的國家。魏國於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立國,僅20年時間,就由一個疆域只有方圓幾百裡小國發展成為稱雄中原強國,是魏國第一代國君魏文侯發憤圖強,在其父魏斯重用一位名叫李悝的人,對所屬封地土地制度改革基礎上,對魏國各層的社會管理再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結果。

魏文侯,是當時諸侯國中最賢明國君。他繼承父親魏斯官爵,重用李悝這位“法家”人物,對魏國土地制度繼續深化革新,使得新型地主階級獲得利益,促進了國家經濟發展。然而,當時盤踞魏國執政層面的奴隸主勢力,還非常強大。魏國的發展一時還不能跨上快車道,這讓魏文侯憂心忡忡。為求得魏國改革的快速發展,魏文侯很快制定出招賢納士,實施富民強國新的重大改革措施。他重用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吳起、李悝、西門豹等人幫他治國。由此,魏國迎來了中興強國新時代。

魏文侯熟讀古典經書,至今流傳著,關於他對“反裘負芻”,演繹出的一個十分精彩故事。有一年,魏國的東陽官府向魏國朝堂送來上貢禮單,其上交的錢比過去增加了十倍。在朝堂的大夫們,都來向魏文侯祝賀。魏文侯理政一向嚴謹縝密,對國家政策執行情況瞭如指掌。他知道國家的土地並沒有擴大,各地官民也沒有增加,而下屬上貢錢卻增加到十倍,他意識到這些錢必定是由各地官員,向下屬官吏、百姓強徵來的。這樣情況發生,讓他十分擔憂。

於是,魏文侯面對來向他祝賀大夫們說:“祖訓早有教導,百姓的生活不安定,國王也就不能安坐天下”接著,他給大家講了他一次到郊外去巡視,看到一些鄉民都反穿著皮衣,有的在耕田,有的在背柴草。他就迎上前去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反穿著皮衣幹活呢?”

鄉民們說:“因為我們喜歡皮上的毛呀。”魏文侯勸鄉民們說:“你們難道不知道皮被磨破,毛根毀掉也不存在了嘛!”聽了魏文侯的話,鄉民們分清了皮為毛根基的道理,紛紛把皮衣反過來穿。

戰國初期的魏國,之所以他能稱雄各諸侯霸業幾十年,主要是魏文侯能夠體察民情,愛護百姓,文武兼備,國庫豐盈,民富強國所致。他深深懂得一個國家,百姓與國君統治階層關係,就像是裘衣皮與毛的關係,百姓堪為是支撐國家的“皮”,國君朝堂的統治者為“毛”,一個好的國君,應該懂得只有讓老百姓生活過得好,國家才會聚集起財富,國家才能富強。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隨著時代更替,古人又由上述典故,逐漸歸納演繹出“皮之不存,毛將安附”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蘊涵哲理的警句,成為教諭後人之信條。

閱後啟示:

反裘負芻,意指人無論做什麼事,要懂得什麼為主要,什麼為次要。只有分清事情的主、次,我們才會少犯錯誤。

一:敝帚自珍

光武帝劉秀,出生河南蘭考縣,其祖為西漢王朝沒落貴族,是東漢王朝開國皇帝。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統治中國20餘年。劉秀從小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農家,九歲時父母雙亡,是他叔叔收養他長大。他有倆哥哥劉縯、劉仲。劉秀長大後,不僅是個種地行家裡手,還經常走村串鄉,做販賣糧食生意。劉秀哥哥劉縯喜好結交豪傑俠士,常常取笑劉秀只知道耕地種田,缺少男子漢大志向。

王莽所建新朝的天風中年,劉秀到長安,受職學習研讀《尚書》,拜於中大夫許子威門下。王莽執政時地皇三年,劉秀為逃避官府抓捕,躲避到新野縣姐姐家。同年十月,劉秀跟隨他哥哥劉縯,還有隨從得力干將李通,在湖北的宛城和春陵起兵聚義,參加到反抗王莽統治的隊伍中。

自此,劉秀在經歷了與王莽政權的多次武裝鬥爭中,他能夠駕馭千軍萬馬,攻城掠地,其軍事指揮上的才華逐漸顯露,使得他的勢力在一步步地壯大。劉秀具有為人寬和,謙讓大度的人文品質。由於他從小生活於社會的最底層,所以他蘊有善待勞動人民的樸素感情。劉秀從軍不久就有了屬於他自己的骨幹隊伍,他善於體貼關心部屬官兵,每逢打仗,總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很得將士們的愛戴。在各路起義軍推選的更始帝劉縯的武裝集團裡,他領導的隊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在我國曆史上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昆陽大戰”。當時,王莽派手下大將王尋、王邑率領四十三萬軍隊,向駐紮在昆陽的劉秀髮起圍攻。當時劉秀和他同僚守軍只有八千多人。在敵人大兵壓境,昆陽守軍所有將領都打算要棄城四散逃亡的時刻,只有劉秀堅持要大家固守城池,由他只率領十二位騎兵衝出重圍。劉秀求得少數救兵之後,他以自己僅有的三千將士,趁著天昏黑暗向王尋的一萬軍隊發起猛攻,最後取得勝利,誅殺了王莽手下大將王尋,及其一萬攻城軍隊。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劉秀致勝敵人的法寶,一是他的戰略指揮才華,一是他稟賦寬仁待人,能夠凝聚將士謙和仁善的博大襟懷。劉秀剛剛建立東漢王朝,在當時全國各地仍然還有少數不甘臣服的封建割據政權,有一次朝廷派大將吳漢率兵去剿滅公孫述時,出現了有士兵搶掠百姓財物的事情。光武帝劉秀聽說後非常氣憤,但是,他為這件事並沒有去直接批評大將吳漢,而是直接派人傳信斥責吳漢的副將劉禹。劉秀在信中斥責劉禹說:“成都投降我們將來有成千上萬百姓,一旦士兵對百姓搶掠,他們聽到會是多麼地難過。老百姓把家裡一把舊掃帚都看的很珍貴,你劉禹是咱皇家子弟,過去咱們破落時曾經有過這種經歷,你現在怎忍心這樣做呢?!”

閱後啟示:

為國君要懂得愛百姓,體貼百姓,百姓把舊笤帚都視為金貴,當國君就要像百姓愛自家笤帚一樣,懂得她的金貴。

二:宋均令虎渡江

宋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漢明帝時中書令。宋均父親宋伯,曾擔任過光武帝五官中郎將,他15歲就隨父親擔任了郎官,20歲時開始從政,到一個名叫辰陽的地方擔任長官。當時辰陽有一種令人擔憂的敗風陋俗,就是百姓迷信巫術鬼神。一些心懷鬼胎的人,以此作為騙取百姓錢財的伎倆。他們施以各種手段,利用敬神、驅鬼、祈福等祭拜儀式,矇蔽了百姓。宋均到任後,首先建立學校,督導百姓開化明智,嚴禁淫亂祭祀,對宣傳巫鬼最賣命的頭目,給予了示眾儆效,懲罰打擊。很快使得當地民風歸復自然。接著,宋均聘請先生到學校授課講學,教諭百姓子弟讀經書,學農工、技藝、天文、地理,使辰陽很快出現了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宋均任上蔡縣令後,他發現當地百姓犯有殯葬逾越朝廷規制現象。當時朝廷下有法令,不準百姓殯葬停放靈柩超過三天,一旦有人逾制當給予懲罰。然而,宋均對此事卻有自己的獨到認識。鑑於百姓出現殯葬親人違犯規制,宋均說:“有鄉民殯葬家人犯了朝廷制定的法令,屬於較輕犯了過失,目前有些鄉民不懂朝廷規矩,還沒有體驗到遵守制度的重要,今後要引以為戒。如果立刻執行懲罰,有些不近人情。”宋均執法不偏不倚,受人們高度讚揚,在他教諭督導下,當地殯葬死人停靈柩侈長浪費現象很快滅跡。

宋均升遷九江太守時,他剛剛到任,就有百姓呈書,說這地方有虎豹經常出沒,並且時有傷人事件發生,成為百姓心中一大禍患。以往官府管事,只知道募捐錢款讓人修柵欄、挖陷阱來防止虎豹,可是收效不大,始終沒能夠徹底根除虎豹傷人事情的發生。宋均系百姓安危,親臨虎豹出沒的山嶺和鄉村進行實地考察,回到府衙後召集幕僚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他說:“這地方虎豹住在山上,黿鼉住在水裡,這是老天爺的安排,像這樣山上駐有虎豹猛獸的地方,長江和淮河沿岸地區都有。就像北山鄉民家養的雞和豬一樣。如今這地方之所以出現虎豹猛獸襲擾百姓,成為當地百姓禍害,這罪過應該歸咎過去官府管理上的失職。他們只知道斂錢財,然後糊弄性地到野獸出沒地去挖陷阱、扎柵攔,假借防虎豹,實際為了肥腰包。現在,先把過去搞得攬柵和陷阱統統除掉,廢除為這項搜刮百姓錢財的賦稅制度。”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作為九江太守宋均的這一番話,很快在地方得到各級下屬的貫徹執行。百姓們填埋了過去挖的陷阱,撤除了攬柵,然後按宋均制定的辦法實施,從此再沒有在發生虎豹傷人事件。百姓們都讚頌宋均執政講仁義,就連虎豹野獸都聽他使喚。後來,傳說老虎首領向東走渡過了江,循道遠去了。

閱讀啟示:

宋均為官一生正義,他執政處處為百姓著想。他根治虎患,講究的是尊重科學,保護生態平衡。顯示出大智大勇。

三:

馮諼

客孟嘗君

孟嘗君當齊國國相時,在他封地薛養食客三千人。所養之人,他都視為有一技之長的能人。有位名叫馮諼的人,生活貧困,他讓人轉告孟嘗君,說願意到他的門下做食客。孟嘗君問,他有何愛好?回答:“沒什麼愛好。”又問:“有何才幹?”回答:“沒啥才幹。”孟嘗君笑了笑,不情願收留了他。”出於收留天下人才目的,孟嘗君暫時留他住下。後來,馮諼提出要有魚吃、要有車坐,還要求撫養他的母親。好多人譏笑他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再理他。孟嘗君則有他自己觀念,他想,馮諼即然敢訴求優渥,必有大志,就全部滿足了他。

於是,馮諼既有了魚吃,也坐上了車子。他見到朋友就說:“孟嘗君把我當客人一樣看待哩!”半年後的一天,孟嘗君拿出記事本子詢問他的門客:“誰熟悉會計的事?”門客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回答。此刻,馮諼站起來道:“我熟悉會計的事。”孟嘗君很驚奇地問:“你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向你要求苛刻條件的人”孟嘗君衝馮諼笑道:“看來您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們還沒見過面呢!”然後,問他是否願意到薛地去收債。馮諼回答道:“願意去。”於是就套好車馬,載上契約票據動身了。辭行的時候,馮諼問孟嘗君:“債收完了,買什麼回來?”孟嘗君說:“您就看我家裡缺什麼吧。”馮諼來到薛地,派官吏把該還債務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核驗完畢後,他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債款賞賜給欠債人,並當場把債券燒掉。百姓都高興得千恩萬謝。馮諼趕著車,馬不停蹄,直奔齊都,清晨就去求見孟嘗君。馮諼回來得如此迅速,孟嘗君感到很奇怪,就問道:“債都收完了嗎?”馮諼說:“收完了。”“買什麼回來了?”孟嘗君問。馮諼回答道:“您曾說‘看我家缺什麼’,我私下考慮您宮中積滿珍珠寶貝,後面馬房裡多是駿馬,您所缺的只不過是‘仁義’罷了。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回來。”孟嘗君還是不解,馮諼道:“現在,您不過只有小小一塊薛地,如果不撫愛百姓,而用商賈之道向百姓索利,就會失去民心。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百姓,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聽後還是不太愉快。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過了一年,齊閔王不重用孟嘗君,就讓他回到他的領地。孟嘗君十分鬱悶,就無奈地乘車向他的領地走去。離他的領地還有百里遠,就見薛地人民扶老攜幼,站在路邊迎接他。這讓身心苦悲的孟嘗君,感動得淚流滿面,才醒悟馮諼收債燒契據,為己播撒仁義的良苦用心。這事很快傳遍列國,天下人都讚揚孟嘗君為親民仁德之君。不久,又獲得齊王重用。

閱讀啟示:

馮諼是孟嘗君府裡的一位普通門客,人雖卑微卻思想深邃,高瞻遠矚。其故事,無不閃耀著中華歷史文明光輝。

四:謝安贈扇

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浙江紹興人。東晉朝晉孝文帝時,歷任吳光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謝安為官一生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後人讚賞他有宰相氣度。

謝安出生士族,年輕時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山東山遊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挺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山東,不願做官。有人推舉他做官,他上任一個月就不想幹了。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到了四十多歲,謝安才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山東,所以後來把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情稱為“東山再起”。

謝安在朝廷當太傅時有位好朋友袁宏,字彥伯,年齡小於謝安,然而他善於辭令,應答敏捷,極賦超人的反應能力。謝安與袁弘從小就成為好朋友。兩人同朝為官,經常一起談古論今,針砭時事,十分投緣。尤其每當謝安談論古今名人軼事,譬如,像上古傳說的先賢大禹的輔佐良臣皋陶、伯益,夏朝的“少康中興”的故事,還有關於前賢大臣關龍逄規勸夏桀,伊尹輔政商湯的故事,西周春秋時的管仲、晏嬰,百里奚、蹇叔的故事,漢劉邦靠張良、蕭何建立漢朝的故事,袁宏都能對這些人的故事,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這讓謝安對他博覽群書,強聞博記,刻苦學習精神十分地欽佩。倆人的親密關係,使得周圍人都對他們懷有豔羨與敬慕。

有一天,謝安聽說袁宏將要去一個叫東陽郡的地方擔任太守。太傅謝安一向很賞識袁宏的應答敏捷才華,然而這一次他要借去為袁宏踐行機會,有意識地再考驗一次這位老朋友的悟性感知能力。謝安腹嗣內涵深廣,可謂他考驗人的奇招可說也有很多。他當時就約了另兩位與袁宏也不錯的朋友一同去歡送袁宏。謝安把自己想讓袁宏現場鬧出點小尷尬,與兩位朋友策劃好一個“小節目”。當謝安等人送袁宏到一座名謂冶亭地方分別時,他把自己素常十分鐘愛的一柄扇子贈與袁宏。在身旁的三位好朋友都凝聚精神看著袁弘,滿顏微笑都在窺視他,看他是否能夠悟出謝安贈予他扇子所蘊含的意味來。

結果,當袁弘以珍愛虔誠的心地雙手捧到謝安這把扇子的剎那間,他就恭恭敬敬地站住說道:“我一定奉揚您的仁風,去撫慰東陽郡百姓,把地方治理成一塊讓百姓興業和平的示範模樣,不辜負朝廷對我的提攜,不辜負在位同仁對我期的期望!”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謝安和朋友們對袁弘這樣一番表態,大家讚賞!也都暗自對袁宏具有超人悟性應答敏捷,非常欽佩。大家預測袁宏一定是位愛護百姓,有所作為好太守。

閱讀啟示:

謝安贈扇,反映了謝安與袁宏志同道合者,胸懷國家和百姓的高尚情操,心靈相通有識之士,同為治理國家良臣。

五:文帝露臺

漢文帝劉恆,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第五子,其母,薄氏。西漢第三代皇帝,在位24年。漢文帝繼位後,繼續推行漢高祖、漢惠帝施行恢復生產、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積極帶頭戒奢倡儉,艱苦奮鬥,反對鋪張浪費,並且能夠做到身體力行,樹立起漢朝一代節儉樸素新風尚。

漢文帝還是一位勵精圖治,蘊有興邦強國襟懷的有作為皇帝。他先後制定了一系列中興漢王朝的新政策:鼓勵民眾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革新法律規章,廢除肉刑,彰顯親民情懷;為漢朝經濟的長遠發展,他實行減賦稅,為富足百姓,制定將賦稅徵收制度減至額度為十五稅一。長達10餘年的優惠政策,使得西漢王朝由初期土地荒蕪,人民貧窮,國力羸弱的狀況,突顯了很大改觀。

他繼位後十餘年,由於前期兩朝遺留給國家虧空太大,譬方,國內大部分生產糧食的膏腴之地,分封給了諸侯。朝內每年還需養活三公九卿、眾多臣僚,耗費大量納稅開支、撫卹邊疆將士經濟開支,等等。所以,儘管他以身作則,率領皇室親族節儉生活,引領全國百姓提倡勤奮創業,戒奢靡,可是漢朝國家仍然很窮。後來,他接受了大臣晁錯的建議,以薄賦斂的方式鼓勵人們開荒種田,宣佈稅收額度只收一半。這樣當時的賦稅就減至為三十稅一,併成為定製。有了這樣鼓勵百姓拓荒耕田的新政策,促使沒地和只有少數土地農民開發荒地的積極性。沒過幾年,國家的農耕土地有了大幅度地增加,農業人口也出現了大幅度地增長,西漢王朝出現了空前的繁盛富庶,國力由衰弱轉為強大。

漢文帝還是我國西漢歷史上“文景之治”創始者。他在位後半期,國庫糧食、物資貯備富裕,國防武備器械積儲充盈,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將士們生活待遇大大提高。朝廷大臣們都賦詩填詞,頌揚漢文帝為中興盛世明君。於是有人提建議,為了彪炳漢文帝昌明功勳,應該造一座高聳的露臺,以昭告後人,流芳千古。

正當朝中主管建造露臺官員醞釀籌劃之際,漢文帝卻派手下人從民間悄悄請進皇宮多個造樓築城的工匠,讓他們在私下仔細合計合計,造一座大臣們預先設計的露臺,究竟需要花多少錢。結果,工匠們把採購物料、運料、人工,合計算下來需要花費百斤黃金。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得到手下人的彙報,漢文帝聽說造露臺要耗費一百多斤黃金,他原先盪漾著喜色的臉上,立刻泛起了愁雲。一向崇尚節儉的漢文帝心裡清楚,一百斤黃金是當時老百姓十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產價值。繼而,文帝對大臣們說:“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產業,我繼承了先帝留下的宮室,時常擔心有辱於先帝,還建造露臺幹什麼呢?”

閱讀啟示:

文帝露臺,反映漢文帝崇尚儉樸,胸懷國家和百姓的襟懷,沒造露臺卻給後人心中築起一座永不塌陷的“露臺”。

六:網開三面

商湯王,是我國夏朝最後一個帝王夏桀統治時期,生活在黃河下游一個叫商的部落首領。夏桀是一個出了名的暴君,他和奴隸主貴族殘酷地壓迫、剝削人民,對奴隸的鎮壓更為嚴重。夏桀不但不關心人民生活,還大興土木,建造豪華宮殿,只顧自己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就起了要徹底消滅夏朝的決心。他表面上對夏桀服從,暗地裡不斷在擴大自己的勢力。

商湯與他妻子成婚時,女方孃家陪送來一位名字叫伊尹的奴隸,商湯發現這個奴隸很有才華,就讓伊尹做了為他出謀劃策的官吏隨從。這兩人情投意合,對治理國家,對如何才能贏得民心,雙方的見地非常合拍。伊尹作為商湯的下人,經常給商湯講一些前賢堯、舜尊賢治理天下道理,這對商湯增強自覺愛民思想的產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有一天,商湯到野外遊覽,看見有一位捕鳥人在四面佈網,並且面向著蒼天禱告道:“願上下左右四方飛鳥,都墜入我佈置的網裡!”商湯聽說後想,這可不行,如果四面都佈網,就會把天下飛禽滅絕。這種殘暴行為,只有像夏桀這類不行人道的人才做出。於是,他令捕獵人撤去三面網,只留一面。並且教給捕鳥人說:“布一面網,你可根據情況,東面飛鳥多,你可把網布在東面,西面飛鳥多,你可把網布到西面。鳥飛得高,你可把網支架的高。鳥飛得低,你就可以把網支架的低。你再不必向天禱告,鳥就會墜入你網裡了。”

天下諸侯聞知這個故事後,都說:“湯王對飛鳥禽獸都有如此愛憐之心,他也會是一位賢德國君。”漢水以南有很多的諸侯,原先對商湯王不瞭解,對他欲王霸天下的主張不予理會,也不準備臣服他的統治。自從聽了商湯訓教捕鳥人的故事後,都誇獎說,商湯王對待飛禽走獸都能以慈悲為懷,可以見得他一定是位很仁德的大王,於是,後來有四十四個諸侯方國,都自願歸順了商湯王。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商湯王是一位很有政治遠見的政治家,他以對飛鳥走獸的憐惜和愛護,彰顯的是他具有懷善親民的政治襟懷。故事是針對統治階級進行教化,治國理政上要寬厚優民,所必須的一個根本措施。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國家要安定富強,就要有對百姓適宜安居樂業的開明政策。上古的商湯王,僅僅指教捕鳥人,將原先的四面佈網,撤去三面,就是教捕鳥人,學會從長遠利益考慮問題。商湯王以一個帝王的心態,教捕鳥人學會愛及禽獸,不要四面佈網,從而使得天下人知道了他的慈悲心懷,都臣服於他。故事給後人教諭,不論做什麼事情要注意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辯證關係。絕不能只顧及眼前蠅頭小利,而失去長遠更大利益。

閱讀啟示:

網開三面,就是提醒治理國家者,要蘊有寬容大度襟懷,對百姓,甚至對觸犯法律之人,也要給予悔過自新機會。

七:威王之寶

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齊威王,接替父親齊桓公午爵位時,齊國有兩個諸侯。一個是正宗姜氏齊康公,因勢力弱,被田氏諸侯趕到一座海島上;另一個就是齊威王。後來姜子牙血脈的齊康公死了,沒兒子。齊威王就名正言順成為齊國諸侯。這就是戰國“田氏代齊”大事件。

齊威王在位的時候,已是東方大國。這時候,周天子勢力非常弱小,天下諸侯紛紛自封為王,有些諸侯王內部也出現了士大夫當權,尾大不掉局面。齊威王為王初,大臣裡沒有他的嫡系,都對他陽奉陰違。他雖有治國圖強雄心,可身邊缺乏輔助賢臣。所以,好多年政績不大。當一位叫鄒忌的能臣出現,齊威王才振作精神,開始了他的謀國圖強大業。

齊威王很有才華,頭腦清醒,不為身邊的佞臣、奸詐小人所迷惑,具有明辨是非的聰穎智慧。他拜鄒忌當國相,嚴懲朝堂和各地弄虛作假的腐敗官吏,舉賢任能,提拔了一大批像鄒忌一樣的賢良來管理國家。很快使齊國出現了生產發展,商貿繁榮,兵強馬壯蓬勃局面。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攻打趙國,包圍了邯鄲。趙國的趙成侯派使者向齊國敬獻中山土地,求救。齊威王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趙國。孫臏用“圍魏救趙”策略,殺掉龐涓,大敗魏國。從此,魏國大傷元氣,魏國由魏文侯創立霸業20餘年輝煌,就此落下帷幕。齊威王則領受到吃了敗仗魏王的朝貢。韓國和趙國國君也都感激齊國,前去朝賀。齊威王名聲大震。

魏國自齊威王用孫臏“圍魏救趙”吃了敗仗之後,已漸漸變成了弱國。這時的魏惠王已喪失鬥志,不思進取,只顧貪圖生活享樂。有一年,魏惠王到齊國朝拜,齊威王盡地主之誼表示答謝,邀魏王到郊外打獵。魏王見齊威王的隨駕和人員衣飾儉樸,以炫耀口氣問威王:“大王可有寶物?”威王說:“沒有。”魏王得意說:“我魏國雖小,若十二輛車出行,會有十顆直徑一寸的夜明珠照路。齊國號稱萬乘之國,怎能沒寶物呢?”

威王回答說:“我視為寶物與你觀點不同,我讓大臣檀子鎮守南部邊疆城池,楚國人不敢越境。泗水之濱十二諸侯皆朝拜於我。我讓大臣盼子鎮守高唐,趙國人不敢到齊境黃河捕魚。我派官吏黔夫鎮守徐州,結果:燕國人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到西門祭祀,求神靈保護。百姓自願追隨黔夫的有七千人。我讓大臣種首管理治安防盜,齊國的城鄉呈現路不拾遺民風景象。我手下這麼多的治國良臣,他們的人文光芒照耀千里,難道不抵你十顆夜明珠照亮的十二輛車嘛!”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魏惠王聽完齊威王這番蘊含哲理“視寶”問題的解答,慚愧地無言以對。他感覺與齊王相比,自己胸心萎靡狹窄,真不配當國君了。

閱讀啟示:

威王之寶,向人闡述了齊威王以治國良臣為寶的人文價值觀。提醒人們莫學魏王貪戀物質生活享受,而貽誤了國家。

八:王安期治郡

王安期,字安期,生活於司馬氏王朝的兩晉時期,今太原人。曹魏時期司空王昶的孫子。西晉王朝汝南太守王湛的兒子。東晉王朝尚書令王述的父親。王安期為東晉王朝時期官員。其少年苦讀經書,聰穎過人,早年就被朝廷授予官爵。王安期為人耿介,品德高尚,為官一生勤政為民,執法不枉不偏,在所治地方郡縣,深受百姓推崇和愛戴。他的從政經驗曾被當朝皇帝作為教育官吏優秀典型,而聞名全國。他曾經被晉明帝提名為宰相人選,因身體有恙婉拒。他被史學家尊奉為:東晉初年第一士。

升遷任東海郡內史時,有一位小吏偷了府上池塘裡的魚,當時府上主薄要追查這件事,給予嚴肅處理。當時東晉皇帝所制定的法律制度非常嚴苛,尤其是針對普通百姓而言,凡是違犯法律者,必須要嚴懲。有人就把主薄要嚴懲偷池塘魚小吏這件事,傳到了王安期的耳朵裡。

王安期知道這件事兒後,經過一番思索說:“我們古代先賢周文王的狩獵場都是和老百姓共同享用的。涉及眼前,池塘丟失幾條魚又有什麼值得可惜吶?”由於他對大家勸導,追查偷魚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這一件事兒,使得所有官府上的人,都知道了王安期待人寬厚,就是對待犯錯誤人,也能給其改正錯誤悔過自新的機會。對待生活中觸犯法律之人,在不違背治國安邦大原則基礎上,以情去感化人,要比動輒依法嚴懲的效果要好。後來,再無有人私自偷魚的事情發生。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王安期升遷到東海郡時,東晉王朝由於經常遭受到北方各個少數民族政權的侵襲騷擾,以及內部官僚割據勢力矛盾和鬥爭,天下混亂。地方治安情況堪憂,天下惶惶不可終日。王安期按照朝廷旨意,在他治所的東海郡實行宵禁。有一天,他手下差役抓到一個違犯宵禁人,將他捕捉到府衙審問。王安期問被抓之人:“你從哪裡來?”那位被捕者回答:“我從老師家聽課,沒有想到時間太晚了。”王安期又問:“你要到哪裡去?”書生回答說:“我就是要回家。”差役問王安期說:“長官,對他是否照規鞭打?”王安期經過一番思索,對這位書生確確實實是到老師家讀書學習,疏忽大意違犯宵禁,他說:“雖然是皇帝頒佈宵禁令,那主要是用來對那些為非作歹,擾民禍國壞人,處分鞭打一位讀書人,以此來樹立朝庭尊嚴和治郡官吏的威信,這不是朝廷實行宵禁本意。我認為,鞭打讀書人,是對朝廷實行宵禁曲解,這根本不是地方官吏要獲取政績的合理途徑。”隨後,王安期命令差役把這位書生護送回家。王安期對這一件事情的處理,傳揚到老百姓那裡,大家都稱讚他是和百姓心貼心的人,是位一身正氣的好父母官。

閱讀啟示:

做官要處處為百姓著想,為政執法要掌握好一個原則,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不枉施王法濫行無辜。

九:韓休仁者

韓休,字良士,京兆長安人,在唐玄宗時高居丞相。他一世從政,剛直不阿,是位不追求名利,為國家社稷兢兢業業,經常冒險勸諫皇帝的名相。唐玄宗為了起用他,寧願自身消瘦,也要把他請來做朝中大臣。在後來朝堂之上,唐玄宗和韓休君臣之間經常為一些事情發生衝突。然而,每當韓休與唐玄宗發生勸諫質懟,鬧出不愉快之後,玄宗又總能體會到韓休的直諫良臣之舉,對他反倒懷有無比的信任與敬重。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韓休蘊有博大的胸懷,心裡時刻裝的是天下的安寧,治國富民大謀略。

韓休在擔任宰相期間,有一年,一個名叫萬年地方的尉爵官吏李美玉犯了罪,皇帝要將他流放到嶺南去。韓休說:“尉是小官,犯得不屬大的罪惡。如今朝廷有大奸,為什麼不先治理?金吾大將軍程伯獻依仗您的恩寵,貪汙受賄,他家住宅、車馬超越法度,應該先處置程伯獻,然後處置李美玉。”皇帝不答應,韓休堅持爭辯說:“罪輕的人不被寬容,罪重的人竟然放過不問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獻,我就不能接受詔令。”皇帝對金吾大將袒護,不能使韓休改變自己的態度。韓休堅持自己的主張,認為這是關係到國家法律尊嚴,治國理政之大事。

起初,韓休是由朝中大臣蕭嵩推薦給唐玄宗的。當年蕭嵩認為韓休雖然有才,表面看他秉性軟弱,是一位挺順他管束的人,可以好控制,所以才引薦了他。結果沒有想到,韓休面臨事情總很有自己的見地,有時會指正蕭嵩,蕭嵩也不能說服他。韓休原來是一位很有主見,很有政治操守的良臣。他不是像蕭嵩原先想象的,那種對上級只會唯唯諾諾平庸之人。這讓後來的蕭嵩萬萬沒有想到。宋璟聞訊此事後,倒是有他自己對於韓休人品的獨到認識,他針對韓休敢於直言的行為說:“沒有想到韓休會這樣,這是仁者的勇氣啊。”

蕭嵩寬容、博愛、隨和,而韓休卻嚴正剛直,對時政得失,說話沒有不說徹底的。有一次唐玄宗曾經在苑中打獵,有人大肆奏樂給大家助興,玄宗自己感覺這樣做顯得奢靡稍微過分些,他必定小心翼翼看著近臣問:“韓休知道嗎?”結果,不一會兒就有韓休的奏章送到。皇帝曾經對著鏡子悶悶不樂。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為韓休敢於直諫玄宗皇帝的行為,身邊侍候的人對皇帝說:“自從韓休入朝後,陛下沒有一天是歡樂的,為何這樣悲傷,難道不可以讓他離開?”皇帝說:“我雖然瘦了,但國家富裕了。況且蕭嵩每每啟奏事情,必定順著我的意思,我退朝後想想天下,總是睡不安穩。韓休大量陳說治理國家的道理,大多責備我,但是我退朝後想想天下,睡覺必定安穩。我重用韓休,是為國家社稷考慮。”

閱讀啟示:

順耳軟語埋禍災,良言逆耳好修身。要想治理好國家,身為國君就應該兼聽大臣的批評和建議。不偏聽偏信,則為明君。

美術作品作者為國家一級美術家:劉鑄嶺先生插圖。2018年4月。

讀者同志們:此十一篇古典文章,由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西安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中南大學、廣州大學等30餘名教授,於2018年向全國作家、學者徵集古文翻譯比賽。作者與北京市另一位學者,屬於唯獨一次獲得教授評審團透過的兩篇譯文之一。作者為河北省邯鄲市工人出生作家。

雖然,該十一篇古代譯文,獲得著名大學教授評審團認可,我還是尤感自己翻譯古文名篇裡,文筆字句還有欠妥之處、不夠完美。限於我只為上世紀“文革”時期高中生語文水平。走向社會研讀歷史、古文,只是我業餘愛好。故而,在翻譯古文一定還會存在這樣或那樣,對古文含義理解不夠準確,遣詞造句不達意瑕疵。倘有讀者同志看出我錯誤之處,懇求提出批評為盼。

深表感謝!

古典譯文十一篇,作者 宋文斌

作者簡介:

宋文斌,又名宋文彬、宋雅,男,1956年出生。當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峰峰礦區人。現為河北省邯鄲市作協會員,河北省作協會員,北京文化傳播中心特邀作家。北京《採風中國》特邀編輯。有百餘篇散文、雜文、報告文學,發表於全國多家出版社書刊,暨省、市報刊、雜誌。本人與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名校教授

合集

出書萬餘冊,多次榮獲獎項。其40萬字散文著作《高山逸秀》,已被邯鄲市、河北省、國家圖書館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