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西方哲學的起源真該歸於古希臘嗎?

知識和金錢是人類的兩筆最重要的財富,凡是有人對它們動手動腳,擁有者都會暴跳起來堅決捍衛,沒有理智可言。

——坤鵬論

坤鵬論:西方哲學的起源真該歸於古希臘嗎?

坤鵬論在前面講過,柏拉圖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赫拉克利特的哲學觀念。

所以,為了更順暢地理解,在繼續學習柏拉圖的對話錄前,我們便很有必要先來學習一下這位先哲的思想。

在《尋找“語境中的思想”》中我講到過斯金納的歷史語境主義。

它說的是,任何一個思想家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其所處的時代影響,並體現在其思想中,所以要從“歷史語境”中研究思想史。

於是,坤鵬論便特意學習了一下赫拉克利特生活的時代。

結果,不學不要緊,一學嚇一跳!居然學到了對西方哲學的起源是否該歸於古希臘的疑問。

因為赫拉克利特是以弗所人,所以,下面坤鵬論將以弗所作為切入點,作為整個愛奧尼亞地區的縮影。

——坤鵬論

地理上,以弗所屬於愛奧尼亞地區,該地區位於小亞細亞西海岸,今天土耳其安納托利亞西南海岸地區。

古希臘人有四個主要宗族:多利亞人,愛奧利亞人,阿開亞人和愛奧尼亞人(Dorian、Aeolian、Achaean、Ionian),基本屬於遊牧民族。

根據傳說,愛奧尼亞人原本居住在希臘本土的伯羅奔尼撒地區,後來以善戰、窮兵黷武著稱的多利亞人因為人口增加,屢遭旱災、饑荒之苦,舉族從巴爾幹半島南遷,他們征服了阿開亞人,阿開亞人則佔據了愛奧尼亞人當時的地盤,愛奧尼亞人愛好和平、哲學和藝術,在軍事上無法與其它宗族抗衡,就只得遷移到亞狄加(今天雅典附近)。

公元前12世紀和公元前11世紀,愛奧尼亞人又橫渡愛琴海來到愛奧尼亞地區,與當地土著融合,建立了12個繁榮的城邦,並形成了愛奧尼亞聯盟。

這是希臘的最早遷徙。

那時候,多利亞人的大規模南遷直接摧毀了邁錫尼文明。

古希臘的歷史車輪又退回到原始社會的末期。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是大劫之後的黑暗年代。

當時的希臘人沒有文字、沒有城市,社會處於普遍貧困狀態。

後來,愛奧尼亞透過港口和商業,學到了亞洲民族許多文化成就的知識,包括但不僅限於文字、天文、曆法、貨幣、重量單位等,並由它傳到了希臘本土。

而普遍認為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之一——羅馬文字,就是在此透過改良腓尼基文字,發明了人人可以學習掌握的拼音文字。

不誇張地說,希臘那些獨特的思想,幾乎都始於愛奧尼亞。

總之,為逃避“大力神後裔多利亞人之歸途”,希臘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殖民遷徙運動。

特別是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更是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海外殖民風潮。

據歷史統計,加上前面的愛奧尼亞一線,一共有5條個殖民遷徙路線。

殖民遷徙的希臘人在希臘半島和地中海、黑海沿岸建起了幾百個城邦,希臘人迅速廣佈於整個地中海地區。

這就是希臘歷史上的古風時代。

也正是在這樣的殖民遷徙中,希臘原有的軍事領袖和王的權力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最終大半消亡。

許多城邦的建立者——公民集體,得到了最高權力,實行集體領導,採取投票選舉的規則,實行法治。

因此,當時的希臘城邦不管實行什麼政體,都會包含有民主或集體領導的成分。

即擁有體制化的常設公民大會、貴族或民選議員的議事會和具體行政部門三級權力機構。

坤鵬論:西方哲學的起源真該歸於古希臘嗎?

一、古希臘的殖民遷徙活動

以弗所建立於公元前10世紀,傳說建立者是雅典的一位王子安德羅克洛斯,因為父王去世,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帶著部分族人根據德爾斐神廟的指示來到小亞細亞西海岸定居。

以弗所臨海,是個港口,所以,很快就繁榮強大起來,成為了愛奧尼亞聯盟的中堅力量。

公元前7世紀開始,以弗所和其他愛奧尼亞城邦一樣,先後被多位僭主和民主議會輪流管轄。

二、以弗所在內的愛奧尼亞簡史

小知識

僭主為古希臘統治者獨有的稱號,是指透過政變或其他暴力手段奪取政權的獨裁者。

古希臘很多城邦、如雅典、阿果斯、科林斯、敘拉古等都曾出現過僭主。

僭主一詞起初並無貶義,歷史上有些僭主還曾推行社會改革,但後來此名稱逐漸帶有貶義,指那些未經過當時合法的政治推選程式而進行統治的人,他們一般都是貴族出身,之後演變為暴君的意思。

公元前561年,包括以弗所在內的整個愛奧尼亞地區,被西亞強國呂底亞吞併。

不過,呂底亞在文化民俗上和希臘十分類似,歷史上因地理原因接觸頗多,愛奧尼亞沒少向其學習,比如:錢幣鑄造就學自呂底亞,這促使貨幣經濟和海外貿易最先在愛奧尼亞發展起來。

而且,呂底亞的君主對於希臘人和希臘文化頗有好感。

所以,愛奧尼亞的希臘人也對於呂底亞的總體印象不錯,對於歸屬後者,沒有太多反感。

公元前546年,呂底亞被波斯居魯士大帝(居魯士二世)所滅。

愛奧尼亞所有城邦也都一併納入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領土。

起初,波斯帝國的統一為愛奧尼亞各城邦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因為,該地區各城邦擁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廣闊的市場和高度發達的工商業,再加上和一個遠比他們更為發達的外界文明發生了最為直接的長時間接觸。

於是,在波斯帝國初期,這些愛奧尼亞城邦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湧現出一大批文化精英,比如:哲學界的米利都學派。

波斯人給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波斯國王支援各城邦的統治者,各城邦也忠於波斯國王。

因此,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赫拉克利特從出生起,以弗所就是波斯帝國的一員,實行的是僭主政體,而在被波斯佔領前,則是民主和僭主交替,如此看來,後世一直說他是反民主的,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

後來,波斯在岡比西斯和大流士時期對這一地區收取繁重稅賦,終於導致公元前499年發生了以米利都為首的愛奧尼亞叛亂,成為歷史著名的希波戰爭的導火索。

這場叛亂依賴於雅典的支援,但最終並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援,以致於運動徹底失敗。

米利都這座愛奧尼亞的核心城市,化為一片灰燼。

不過,這期間,以弗所並沒有與其他城邦聯手參加叛亂,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向波斯稱臣,避免毀滅,成為唯一倖免於難的城邦。

之後,在希波戰爭中,以弗所站到了雅典-斯巴達聯合領導的希臘聯軍這邊。

持續近半個世紀的戰爭最終以希臘聯軍獲勝,波斯勢力暫時被驅逐出愛奧尼亞。

但是,希波戰爭結束(公元前449年)的18年後,公元前431年,爆發了希臘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

以弗所跟從雅典同盟,與斯巴達開戰。

但是,斯巴達最終佔據上風,於是波斯介入,和雅典開戰,並戰敗雅典。

整個愛奧尼亞地區又一次落入波斯統治,一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

對於強大的雅典為何會失敗歷史有著眾說紛紜,但是,有個原因被不少人忽視,那就是從公元前430年~公元前427年三年間,雅典爆發了一場大瘟疫,奪走了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

這場瘟疫的致病原因至今都無法確認,後世學者對這次疾病的解釋包括鼠疫、麻疹、流感、天花、呼吸道疾病或斑疹傷寒,但至今都沒有能讓所有人信服的結論。

接著,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擊敗了波斯,將波斯勢力徹底攆出小亞細亞。

亞歷山大死後,以弗所歸他的將軍管轄,歷史著名的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時代)開始。

希臘化時代指,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滅亡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托勒密王朝為止的一段中近東歷史時期。

這段時期內,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在19世紀30年代以後逐漸被西方史學界稱為“希臘化時代”。

後來,以弗所統治權幾經易手,包括敘利亞人、美索不達米亞人、埃及人、帕加馬人,最終歸於羅馬共和國。

到屋大維稱帝后,將以弗所設定為亞細亞省(小亞細亞西部)的省府,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這裡再次興盛起來。

它最繁榮的時候是羅馬治下的公元1~2世紀。

公元100年時,它的人口達到40萬~50萬,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比羅馬還大。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263年,以弗所被哥特人損毀,由此衰落。

隨後到了東羅馬、拜占庭時期,君士坦丁大帝在此重修了很多神廟建築。

到了5~6世紀,它成為拜占庭帝國僅次於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大城市。

但是,由於港口的淤塞不斷加劇,以弗所這個原本的良港被淤泥徹底封死,從而喪失了愛琴海的運輸優勢。

隨之,它的商業也逐漸凋敝,再加上7~8世紀的地震,阿拉伯人的入侵,更加速了其衰落。

到1090年塞爾柱突厥人佔領愛奧尼亞地區的時候,以弗所只是一個小村落了。

1359年之後,愛奧尼亞被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征服。

1920年,一戰協約國獲勝同盟國,簽訂色佛爾條約,將愛奧尼亞地區劃給希臘。

1922年,“土耳其之父”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擊敗了希臘。

1923年,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包括以弗所在內的愛奧尼亞地區重新迴歸給土耳其,至今這裡都是土耳其共和國的一部分。

今天的以弗所屬於土耳其的一個小鎮塞爾丘克,位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南邊大約50公里的地方。

作為《聖經》都提到過的城市,以弗所在今天是土耳其旅遊業的招牌,被西方人稱之為土耳其的龐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希臘羅馬古城(現在看到的以弗所,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古羅馬帝國時期所建,而且地理位置也不是最初的地點),該國的旅遊宣傳資料從來都少不了以弗所,甚至土耳其全國流行的一種啤酒也叫以弗所。

坤鵬論:西方哲學的起源真該歸於古希臘嗎?

什麼是僭(jiàn)主?

仔細地掐指算來,我們會發現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愛奧尼亞大部分時間並不歸屬於希臘,它所屬國家的名字不是波斯,就是羅馬,還有今天的土耳其。

而且,歷史上並沒有存在過一個統一、強盛的古希臘國家體系,而只能稱為古希臘地區。

愛奧尼亞與希臘有著最深刻聯絡的就是傳說的希臘殖民遷徙活動,並將愛奧尼亞列為希臘的一個部族。

言外之意,愛奧尼亞是希臘人開拓的,且其主要民族是希臘人。

但是,這個說法至今也還沒有充足的史料和考古支援,邁錫尼文明則主要靠《荷馬史詩》的內容,它講什麼,就是什麼。

而被認為是西方哲學起源的米利都學派,則主要生活在波斯統治之下,所以從歷史上講,所謂的古希臘哲學應該叫古波斯哲學,那些哲學家該被稱為古波斯哲學家,如果從國家從屬角度上說,或許叫古土耳其哲學或古土耳其哲學家更合適。

而且,事實上,從公元前5世紀一直到公元3世紀,在希臘文人學者圈子裡,認為古希臘整個“哲思”其實源於“蠻夷”的看法相當普遍。

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就曾在他的喜劇《飛鳥》中稱“靠三寸不爛之舌為生”的哲辯師們“按照出身應該算是野蠻人”。

3世紀,雅典學者菲洛斯特拉託斯在《哲辯師傳》中記載道,智者派普羅泰哥拉的父親是一位富商,曾經在家裡招待過率大軍入侵希臘的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

透過向薛西斯獻禮,他父親贏得這位波斯國王的特許,使兒子得以在波斯博士的門下學習。

而普羅泰哥拉的許多在希臘顯得很不正統的觀點,當時都被認為源於波斯。

而被後世學者重點參考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史家第歐根尼·拉修爾,在其《名哲言行錄》一書的開頭花了不少篇幅,一本正經地反駁認為希臘“哲學研究起源於”包括“波斯賢哲”在內的“野蠻人”這一當時顯然很有影響的說法。

他指責相信和傳播這一說法的人“把希臘人的功績加到蠻夷的頭上”,完全是出於“無知”,因為“希臘人不僅是整個哲學而且是整個人類的起源”。

顯然,第歐根尼·拉修爾的斷言顯得非常民族沙文主義和驗證性偏見,這反而讓人們懷疑他所寫史料的公正性,有沒有因為與希臘中心主義的大前提不相容,許多真實被漠視和刪除!

而且,他的《名哲言行錄》其實是大量前代資料的總彙,有時編排得不好,顯得前後不一致,特色是軼聞、趣語佔很大比例。

知識和金錢是人類的兩筆最重要的財富,凡是有人對它們動手動腳,擁有者都會暴跳起來堅決捍衛,沒有理智可言。

而如果一個人因為某事開始說胡話、講大話、亂用“絕對”的時候,反而證明了他自己的心虛,對那件事也沒有數,只能靠嗓門、靠發誓賭咒、靠誇大其詞、靠虛張聲勢來掩蓋自己的脆弱。

中國有句老話雖然粗糙,但真有道理,那就是:會叫的狗不咬人,會咬人的狗不會叫,其實那不是叫囂,而是害怕的大叫。

另外,坤鵬論曾在之前的文章寫過,12世紀之前,歐洲幾乎不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古希臘的文化遺產。

正是由於十字軍的東征,流傳在外的古希臘文化被歐洲人在阿拉伯人那裡重新發現。

那時候掀起了一股翻譯風潮,人們把許多被翻譯成阿拉伯語的古希臘名著再翻譯回拉丁語。

後來,文藝復興又來了一次發現與翻譯潮。

因此,包括《聖經》、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荷馬史詩及全部所謂希臘羅馬古史,都不是像中國史籍和經典那樣一而貫之地儲存下來的直接原著,而是繞了個彎(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翻譯而來)重新返回歐洲,繼而又被輾轉翻譯成為英語、法語、德語等。

坤鵬論講過翻譯的問題,特別是哲學著作的翻譯非常困難,最好的辦法是看原著。

所以,這些著作、歷史、神話有沒有譯者、改編者的添枝加葉,或者杜撰,甚至偽造呢?

誰也不敢肯定沒有!

三、疑問重重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