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高地之戰,邱少雲烈士就犧牲在這裡。和上甘嶺戰役有關嗎

391高地之戰,邱少雲烈士就犧牲在這裡。和上甘嶺戰役有關嗎

作者的話:391高地爭奪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是有名之戰,如果不是出了邱少雲烈士,很可能名不見經傳。所以關於這個高地爭奪戰的資料較少,近來有人在網上質疑邱少雲烈士,在收集有關邱少雲烈士事蹟及爭議的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了一些關於391高地作戰的材料,整理一下,寫成此文。

先簡單介紹一下391高地爭奪戰過程:

邱少雲烈士生前是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戰士。當時15軍駐守平康谷地和上甘嶺。15軍的主力師第44師駐守平康谷地,第29師87團配合44師,邱少雲就在這個團裡。15軍的另一個師第45師駐守上甘嶺一線。在第44師的另一側,是第38軍部隊。

敵軍佔領的391高地位於第44師陣地前方,當時由韓軍第9師防守。391高地位於鐵原東北十公里,山勢狹長孤立,南北兩座山峰,形若駝峰,距志願軍一三零團主陣地發利峰僅2000米,嚴重威脅著十五軍與三十八軍的結合部。對美韓軍而言,391高地是至關重要的前哨陣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範圍就再無險要可憑。

但韓9師防守的主要陣地是白馬山。1952年10月,志願軍第38軍進攻白馬山戰鬥打響後,韓9師的部隊都調到白馬山,391高地改由配屬韓9師的韓軍第51團防守。

1952年10月12日,志願軍第29師400餘人在敵陣地前潛伏一天後打響了391高地爭奪戰。邱少雲就是在這次潛伏戰鬥的潛伏過程中犧牲的。

1952年10月14日,美7師、韓2師向志願軍第45師防守的上甘嶺發起進攻。

1952年10月15日,志願軍第38軍結束白馬山爭奪戰,沒有拿下白馬山。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以我軍守住了上甘嶺、美韓軍進攻失敗而告終。

志願軍第44師與敵軍爭奪391高地的作戰一直持續到1952年11月底,志願軍最終奪取了391高地。

一.1952年10月12日87團奪取391高地的簡要過程

由於志願軍第44師的前沿陣地與391高地之間有3000米寬的開闊地帶。為縮短衝擊距離,減小發起攻擊時的傷亡,增加戰鬥的突然性,第44師在戰鬥發起前一天夜晚,將配屬44師的第29師87團一個營部率2個連400多名指戰員秘密潛入距391高地前沿60米的開闊地。10月12日晚,在支援火炮70餘門,坦克7輛的支援下,突然向391高地發起攻擊。炮火準備8分鐘後,步兵發起衝鋒,僅18分鐘,即全部解決戰鬥,全殲南朝鮮

守軍,計斃傷俘敵170餘名。

二.391高地爭奪戰是為策應白馬山之戰而打的嗎?

志願軍第44師進攻391高地,並不是為了策應第38軍奪取白馬山的戰鬥。

391高地之戰,邱少雲烈士就犧牲在這裡。和上甘嶺戰役有關嗎

1952年秋,志願軍經過近一年的鞏固陣地,已經建起完整的坑道防禦體系。志司給前線各軍發出“向敵發動有限的進攻,攻取敵前沿若干支撐點和在反覆爭奪中大量殺傷消耗敵人”的指示,讓前線各軍自己選擇對面敵軍營、連、排級防禦陣地發起進攻,用零敲牛皮糖的辦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蠶食敵軍陣地。從1952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志願軍前線各軍發起秋季戰術反擊。

當時第38軍選擇的進攻目標是由韓9師一個營防守的白馬山;15軍第44師選擇的是391高地;第45師選擇的是注字洞南山。

當時擔任志願軍第44師師長、後來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向守志曾寫文章回憶391高地爭奪戰:

在幾十年的革命經歷中,有許多事令我感動。我任志願軍44師師長時,配屬我師作戰的87團湧現了一個偉大的英雄——邱少雲,他英勇獻身的一幕,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終生難忘。

我走了一步險棋:決定拔掉陣地前的“釘子”

在抗美援朝防禦作戰期間,為了爭取防禦主動權,擴大回旋餘地,我和師政委朱業奎決心以配屬我師的第87團3營為主攻,奪取391高地。

391高地山勢狹長孤立,南北兩峰對峙,形若駝峰,位於我前沿陣地約2000米處,是韓軍第九師東側前哨陣地的主要支撐點,可俯視我縱深前的10多平方公里陣地,嚴重威脅我與右鄰第38軍結合部的安全,是設在我陣地前的一個硬“釘子”。我陣地與391高地之間有3000多米寬的開闊地帶。為增加攻擊突然性,我決定拔掉這個“釘子”。1952年10月12日,我命87團3營400餘人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晚,秘密潛伏在距391高地前沿陣地數百米開闊地的蒿草叢及小雜樹中,這是一步險棋。

事前,上級指示我一線部隊攻擊金化以西“聯合國軍”前沿陣地,但並沒有具體給我們師賦予攻佔391高地的任務。為了實現敵前潛伏、發起進攻的突然性,在此之前,我們以小部隊行動,逼近敵前沿陣地,挖掘修築坑道和壕溝,既便於防禦,又利於進攻反擊。

391高地之戰,邱少雲烈士就犧牲在這裡。和上甘嶺戰役有關嗎

同時,師裡還多次組織潛伏部隊團、營主官和師偵察人員到敵陣地前偵察,對地形和守敵的活動規律摸得一清二楚。然後,我們反覆在沙盤上,從391高地的東北、正北和西北三個方向進行潛伏和進攻的推演,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制定了周密的應對措施。同時,對參加潛伏行動的指戰員進行思想發動,明確了潛伏的戰場紀律和發生意外情況的處置辦法,確保萬無一失。

從向守志師長的回憶文章中可以看出,第44師最初決定奪取391高地,與白馬山之戰是無關的。

三.391高地爭奪戰的特點及與上甘嶺戰役的關係

在志願軍15軍佈防的區域裡,由於平康谷地便於美軍發揮火力優勢和重灌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所以,15軍把頭等主力部隊第44師(師長向守志)、29師87團和大量火炮配屬在這一地區,做重點防禦。所以,第44師的火炮較多,用於1952年10月12日晚進攻391高地作戰的就有支援火炮70餘門,坦克7輛。在後來與敵進行391高地拉鋸爭奪過程中,44師使用火炮較多,投入兵力較少,多用炮、少用兵是391高地爭奪戰的一個特點。火炮較多,投入兵力較少,多用炮、少用兵是391高地爭奪戰的一個特點。

奪取391高地是44師師長向守志自行決定的秋季戰術反擊目標,10月12日第一次攻打391高地時上甘嶺戰役還沒爆發,所以當時與上甘嶺戰役也無關。只是後來為了策應上甘嶺戰役,44師加大了爭奪391高地的力度。

四.志願軍10月12日打下391高地後為什麼沒有堅守

邱少雲在10月12日潛伏過程中遇敵打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引起草叢燃燒,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身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以自我犧牲使潛伏部隊沒有暴露。10月12日傍晚,志願軍炮火準備8分鐘後,潛伏步兵發起衝鋒,僅18分鐘,即全部解決戰鬥,全殲南朝鮮

守軍,計斃傷俘敵170餘名。

但我軍並沒有堅守391高地。據後來負責尋找邱少雲遺體的梁嵩山回憶說,“由於戰鬥結束後,我方迅速撤離了391高地,敵人恢復了被總攻時炸燬的鐵絲網,高地也被後援敵人佔領,搜尋十分困難!”

我軍為什麼不堅守391高地呢?

由於缺少資料,我也不能給出志願軍第87團10月12日夜佔領391高地後又迅速撤出的準確原因。但從38軍白馬山之戰及45師上甘嶺之戰的過程看,我軍夜晚奪取陣地後,第二天白天敵軍肯定會利用其制空權和炮火優勢兇猛反撲。我軍如果據守陣地,肯定會有重大傷亡,往往陣地還會丟失。

所以估計是向守志師長預料到在391高地會與敵人有一番反覆拉鋸的過程,而且44師當時也不急於將391高地馬上控制在手上,所以在消滅了高地上南朝鮮

守軍一個加強連後,迅速撤離,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當時這樣做不失為明智之舉。

五.391高地爭奪戰對上甘嶺戰役的配合策應

1.上甘嶺戰役爆發

1952年10月14日,美韓軍隊向志願軍第45師駐守的上甘嶺發起攻擊,上甘嶺戰役開始。但最初,15軍領導及志願軍總部都沒有判斷出上甘嶺是敵軍的主攻方向。

10月15日,美韓軍再度猛攻,又是一整天的殘酷惡戰,日落時分,美第七師終於拿下了597。9高地西北山樑上的6號、5號、4號、0號陣地和主峰,韓第二師也佔領了537。7高地大部分陣地。——直到此時,上甘嶺的戰鬥已持續了兩天,志願軍還沒有判明美軍的作戰企圖。志願軍總部雖在當天下午致電十五軍,但那是對十五軍13日上報的反擊注字洞南山計劃的答覆,指示根據第38軍進攻白馬山的經驗教訓,認為反擊敵營以上部隊據守的陣地,代價太大,戰鬥不易迅速解決,因此否決了第45師反擊注字洞南山的作戰計劃。電文中隻字未提上甘嶺戰鬥,因此完全可以說,經過兩天的激戰,志願軍總部首長還沒有意識到在上甘嶺是敵軍的主攻方向!

第44師這邊,據梁嵩山回憶,10月14日晚上9時許,梁嵩山帶領偵察排50多名戰士,迅速潛伏,匍匐著向391高地邱少雲犧牲的地方靠近。雖然團部距離高地不遠,但必經之地有反坦克溝、交通壕、鐵道、一片丘陵地帶,到達高地十分困難,而他們晚上潛伏尋找,必須趕在黎明前返回團部。14日、15日連續兩個晚上都沒有找到邱少雲的遺體。16日晚,梁嵩山繼續帶著偵察戰士潛伏到391高地。17日凌晨1時許,他們終於在391高地一片燒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雲的遺體。

可見到10月16日為止,第44師沒有安排再次反擊391高地。

2.上甘嶺轉為15軍重點作戰方向

10月16日,美韓軍繼續猛攻上甘嶺,四十五師先後已有15個連投入戰鬥,秦基偉決定,四十五師改為主攻,四十四師則改為助攻;軍、師組織火炮向上甘嶺機動,並組成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建立後方供應機構,加強後勤保障,除原先儲備的彈藥外,另為一線部隊每連增加配備8000枚手榴彈,三個月的補給品儲備量,並積極組織向坑道補充彈藥、食物和飲水。

秦基偉沒有抽調44師部隊增援上甘嶺,但44師肯定也不能閒著,他們在391高地開始與敵人進行拉鋸戰,以策應上甘嶺戰鬥。

44師是在什麼時候再次反擊391高地的,我沒有確切資料。但從講述上甘嶺戰役的下述文字中可以看出大概:

“在十五軍的另一戰場上,西方山地區的四十四師對當面之敵發動了一系列的攻擊,從戰術上積極配合五聖山戰場。四十四師主要的攻擊目標是391高地,該高地位於鐵原東北十公里,南北兩座山峰,形同駝峰,距一三零團主陣地發利峰僅2000米,嚴重威脅著十五軍與三十八軍的結合部。對美韓軍而言,391高地是至關重要的前哨陣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範圍就再無險要可憑,將直接影響整個金化防線。……經過激烈爭奪,在10月中旬形成志願軍佔北峰,美軍佔南峰的局面。上甘嶺打響後,四十四師就以此高地為主要目標,進行爭奪戰,以牽制美軍。”

也就是說,在10月20日前,44師曾組織反擊,再次佔領391高地,並守住了391高地北峰。可見為了策應上甘嶺戰役,44師沒再採取打完就撤的儲存實力戰法,而是開始了拼消耗的陣地拉據爭奪戰。

3.曾記有回憶的10月24日潛伏作戰

到10月20日左右,志願軍總部也根據戰場情況及時調整,原定10月22日結束的秋季戰術反擊,延長至11月底。命令十五軍左右鄰的第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六十五軍、六十八軍在各自防區的正面發動攻擊,策應上甘嶺戰鬥。

曾紀有回憶的10月24日那次潛伏戰鬥估計也是有的,是44師佔領391高地北峰後奪取敵軍佔領的南峰的一次作戰。我們看看曾紀有的回憶報道:

“指揮部決定派一支部隊秘密潛入敵軍後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時,一旦進攻時間到,迅速搶佔391高地。曾紀有所在的一排擔起了這個重任。10月23日下午6時,我軍向敵軍陣地猛烈發射炮彈,趁敵軍慌亂之機,1排52名官兵(本為48人,上級臨時增加4名醫護及話務人員)渾身插滿蘆草匍匐前進,三小時後,部隊靜悄悄地進入預定地點,我軍炮彈也停止了。”

首先,這次潛伏是在敵軍陣地後側,為什麼是後側?因為391高地北峰已經被我軍佔領,北峰與南峰之間距離不會很長,無需潛伏(可能也無法潛伏),但派一支小部隊到南峰後側潛伏,進攻開始後,就能趁敵軍防備北峰我軍正面進攻時,出其不意從後路一舉拿下敵軍陣地。

為什麼潛伏部隊只有一個排?因為南峰上駐守的敵軍不會還是一個加強連,很可能只有一個排或稍微多一點。我軍一個排潛伏攻擊就夠了,人多了反倒容易暴露。張嵩山寫的《血祭上甘嶺》第六章中,提到過志願軍進攻391高地是“第87團先上,兵力不大,一個排一個排地攻,攻克後再一個班一個班地守,少用兵,主要用炮火砸他們。”

那麼,守在391高地南峰的敵軍是不是隻有一個排左右呢?我這裡沒有直接的資料。但從《血祭上甘嶺》第六章的有關敘述中,大致可以估計出來:

……連續三天炮擊,將美三師轟懵了。

一個叫亞當斯的副排長被俘時說“你們的炮彈打起來沒個數,我們的許多弟兄被炮震得精神失常。……有個弟兄問排長,是否可以離開這座山,排長迷迷糊糊象忽然被提醒了,大呼一聲:ok,走吧!就呼呼啦啦全往山下跑。”

上面說的事發生在美三師接替韓九師以後,但從中可以看出,美軍守在391高地南峰的只有一個排。那麼先前韓9師駐守部隊估計也不會多。

4.我軍最終佔領鞏固391高地

10月27日駐守391高地的韓九師調往後方休整(其第30團增援上甘嶺的韓2師),由美三師接防,乘著兩軍換防之機,四十四師一舉奪佔南峰(看來曾紀有他們排10月24日奪取南峰後,敵軍又奪了回去)。美3師與韓9師各出一個連全力反撲,把南峰又一次奪了回來。44師便集中炮火轟擊敵軍陣地,一連轟了三天,美三師守軍(約一個排)逃跑。

範佛里特迫於391高地的巨大壓力,從上甘嶺抽調出五個炮兵營加強西方山方向,美軍這一剜肉補瘡之舉,大大有利於四十五師上甘嶺方向的作戰。上甘嶺戰役結束時,391高地的爭奪還在進行,直到11月30日,四十四師才確實佔領並鞏固了391高地,戰鬥殲敵4000餘人(我方資料),將戰線前推十公里。

志願軍總部連續通令表彰四十四師,不僅有效牽制了敵軍,分散了其在上甘嶺的兵力火力,有力保障了上甘嶺的勝利,而且大大改善了在平康谷地的防禦態勢。

六.對網上一些謠傳的批駁

有人在網上利用白馬山、391高地都是韓9師防守這一點,有意將391高地爭奪戰和白馬山之戰混為一談,又將白馬山之戰與上甘嶺戰役聯絡在一起。說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為解白馬山之危,採取的圍魏救趙之策。最後的結果是雙方打了平手,志願軍沒打下白馬山,聯合國軍沒拿下上甘嶺,但雙方都達到了保住自己陣地的目的。

391高地之戰,邱少雲烈士就犧牲在這裡。和上甘嶺戰役有關嗎

這個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前面已經說過,奪取391高地是44師師長向守志自行決定的秋季戰術反擊目標,與白馬山之戰無關。10月12日第一次攻打391高地時上甘嶺戰役還沒爆發,所以當時與上甘嶺戰役也無關。後來為了策應上甘嶺戰役,44師加大了爭奪391高地的力度。最終在11月底完全佔領鞏固了391高地。

38軍爭奪白馬山之戰在1952年10月15日就結束了。而上甘嶺戰役是在10月14日開始,11月25日結束的。

有人在網上對我軍佔領391高地後,將戰線前推十公里表示質疑。他們拿出391高地距一三零團主陣地發利峰僅2000米這個資料,說我軍佔領391高地最多把戰線前推2、3公里而已。

這些人其實是故意忽略“對美韓軍而言,391高地是至關重要的前哨陣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範圍就再無險要可憑”這個情況,也就是說,丟掉391高地,美韓軍在這一地區的防線就會因無險可憑而被迫後撤8、9公里。

所以,我軍佔領391高地後將戰線前推十公里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