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從九號線小南門站出來,就可以看到左右兩邊的差異:一邊是豪華的高層住宅,代表著上海永遠摩登的一面;一邊則是破敗老舊的老街舊弄,象徵著即將褪去的城南舊事。

但只要花上三五分鐘,拐進一條名為巡道街的馬路,就立刻如同穿越百年換了人間,這條“巡道街”,曾是上海的行政權力中心,路名即得名於曾設在這裡的衙門。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追溯歷史,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江蘇巡撫委託蘇松巡道管理海關。那時南北交通海運發達,帶來商業繁榮,關稅頗豐。

雍正八年(1730年)經巡撫尹繼善奏請,將分巡蘇松道移駐上海,加兵備銜,遂稱分巡蘇松太兵備道(有“上海道臺”之稱)

兵備道移駐上海後,第一任上海道臺王澄慧在上海大東門內建造公署,圈地14畝餘,費錢4000緡,迄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成,即為上海道臺衙門。

衙門造大門朝南,門前留出一條近九米的通道(既今天的金壇路),而她的西側有一條路,是道臺進出必經之路,遂叫作巡道街,沿用至今。

西側的巡道街從前的地面是彈格路,不知從哪一年起改成了水泥路。

咸豐三年(1853年)小刀會起義後,這裡成為主攻物件,衙門建築全部毀壞,後又原址重建。辛亥革命時,上海道臺衙門被革命黨人攻佔,起義軍發現末任道臺劉燕翼和所有官員均已逃之夭夭,便找來煤油點火焚大堂。一時火光沖天,藉著風勢,僅半個鐘頭,道臺衙門就被燒得只剩一堆廢墟。

後來原衙門作為上海革命政府警察廳機構,“道前街”被改為“警察廳路”;解放後,改為“金壇路”。今天,如果想找衙門舊址,它不在巡道街上,它的遺址今為金壇路 35 弄集賢邨。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上海南市巡道街,即將被歷史重新整理三次的馬路

如今巡道街一帶至慶餘堂68號,居民已經十室十空,路上行人寥寥,煙雜店也關了門,沿街門窗均已堵起。不遠的藥局弄,居民早已搬光,窗門堵起,一片死寂。

當你慢步走過集賢邨、慶餘堂,街道兩旁慢慢開始恢復了人氣,有了日常的煙火氣和市井的喧譁,這些等待拆遷的老城廂居民依然在老街舊弄裡安靜地堅守著,默默延續著老上海即將消失的最市井的生活。

然時光飛逝,巡道街即將面臨第三次歷史性的改造,未來如何,我們將拭目以待。

如今百餘年的歷史和城市人情往事已成追憶,那濃濃的鄉愁都纏繞在了老城廂迷宮般的弄堂深處久久未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