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國際汽車大牌的供應商又能說明什麼呢?嘮嘮自己的看法

提供電池給國際汽車大牌的國內供應商多了去了,但作為零部件供應來說談不上好或者壞,大多數是企業綜合考量之後決定的,一句話,或者招標的價格更低。

做了國際汽車大牌的供應商又能說明什麼呢?嘮嘮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企業,應當負起相當的社會責任感,產品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涉事企業沒有擔當,將所有問題都推給消費者,這才是令人寒心的做法。

例如某品牌出現過電動大巴失控加速的案例,雖然調查結果顯示司機誤踩,但這麼多大客車駕駛員都會出現誤操作的情況,是否電門和剎車踏板距離過近呢?

另外也有一些品牌的電動車及雙擎車型出現過如大巴一樣類似的案例,事後無一不是推給消費者的誤操作。

作為消費者很倒黴,試想誰買了車會在油門剎車踏板附近裝監控探頭,並且還要聯動儀表盤甚至車輪等證明操作和行車的關係,這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兒,出事兒只能自認倒黴就好了,就技術基礎而言,一個個人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很弱的。

作為一個企業在遇到“疑似產品質量問題”進行危機公關時,應該還是先關注消費者權益,其次是宣告會盡責調查,以確定真因,方便善後。

而不是第一時間先質疑消費者,併發布“保留對惡意轉發評價”提起法律訴訟的權利。無疑這句話已經疑似“恐嚇或威脅”了,因為還是那句話,一個個人對企業來說,無疑處於弱勢地位。

另外還有某些企業利用“中間人”來誘騙供應商墊資,事後翻臉不認賬,將“中間人”以詐騙罪弄局子裡……儘管節省了一部分費用,但卻失了道義。

做了國際汽車大牌的供應商又能說明什麼呢?嘮嘮自己的看法

所以,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應該具有相當的責任感,並願意承擔相關責任,企業形象才會越來越好。也只有這樣,這種企業才會成為真正的強者!

例如:如果您經濟能力尚可,剛剛有了個可愛的小寶寶,您會選擇哪種奶粉呢?

有時候品牌聲譽是自己“作”下去的,真的和消費者無關,和民族情感無關!

以上案例無任何特指誰的意思,僅僅是對國內車市中出現的幾種案例談談個人看法,請勿對號入座!

千萬不要見天上飄個帽子就趕緊接過來戴上哦。

做了國際汽車大牌的供應商又能說明什麼呢?嘮嘮自己的看法

所以,個人看法:資本市場看好的,並不能說明其人品、品牌聲譽等方面的價值,無非就是能多賺點錢而已。

注:聽說一個鏟分的都能弄幾千萬,一個自來水公司的小工都能弄大幾千萬,甚至上億,請問這種人您會打心眼裡尊重它們嗎?這道理不是一樣麼?

對於個人,一定會向周圍人群提示遠離某些品德/品格不好,毫無擔當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因為萬一出現問題,我們一個個體,一定玩兒不過它,

正可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注:圖片源於網路,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