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起來健康的人會猝死?心臟突然“咯噔”一下是怎麼回事?

人到中年,邁入身體透支的階段,猝死成為常客,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幸福生活。而猝死80%以上均為心源性猝死,實際上高達97%的人無法在猝死發生前做好預防,釀成悲劇。

1

遠離猝死 記住這幾條

Q

如何辨別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呢?

心源性猝死是異常兇險的心血管疾病,猝死中90%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已成為猝死的首要病因。知曉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儘早發現疾病的潛在風險,對於預防猝死的發生至關重要。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冠心病為主的缺血性心臟病是導致全球範圍內心源性猝死的頭號病種;各種心肌性損傷;過度緊張、激動、勞累等;其他危險因素,如直系親屬的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歲前、女性65歲前),肥胖、吸菸、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長期口服避孕藥物、偏好高糖高脂飲食等。

Q

發生心源性猝死之前,身體會不會發出一些預警訊號呢?

會!比如暈倒、兩眼發黑、胸部悶痛、覺得極度疲勞等,還可伴有面色蒼白、恐懼、大汗淋漓、瀕死感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警惕猝死的發生,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

Q

心源性猝死會遺傳嗎?

會,但遺傳的機率比較低。家族中如有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建議去做心電圖檢查,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以進行相關的基因檢測,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攜帶心源性猝死的遺傳基因。

Q

如何有效預防心源性猝死?

健康飲食+健康作息。健康飲食。當前,我國肥胖、超重人群越來越多,容易患上冠心病、糖尿病等,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健康作息。身體處於熬夜、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等應激狀態下,血管都會受到損害,生活中應儘量避免這些危險因素。

需要強調的是,人們往往覺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不同於人們認知的是,近年來,心源性猝死的發生呈年輕化趨勢。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此前多數從未被確診過心臟疾病。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密切關注身體狀況,不可大意。

2

心臟發生這些情況意味著什麼?

Q

早搏是一種疾病還是症狀?會威脅生命嗎?

早搏是個病,症狀是心臟突然“咯噔”一下。絕大部分早搏是良性的,對患者最大的危害是心理上的,影響生活質量。早搏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絕大部分早搏是良性的,雖然會讓患者心煩意亂,但不足以致命。

惡性早搏發生的機率很低。所以不要因為發生了早搏,就惶惶不可終日,沒有必要過分恐慌。建議患者去做心電圖,由醫生去判斷早搏的性質。當前無法用藥物治癒,但可以控制。嚴重情況可用導管消融手術的方式進行根治。年紀越大,發生早搏的可能性越大。

Q

發生心動過緩,一定要裝心臟起搏器嗎?

因人而異。心動過緩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種。總體講,老年人發病率更高。

以往,我們認為正常人在清醒狀態,如果心率每分鐘低於60次,則診斷為心動過緩。最近,業內對心動過緩的標準有所調整,即心率每分鐘低於50次,才能診斷為心動過緩。因為透過大量臨床觀察和隨訪發現,人的心率為每分鐘50~60次時,對健康不會有大的影響。

遺憾的是,當前治療心動過緩的藥物,多數有較大的毒性,所以不能長期使用。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於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透過脈衝發生器發出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透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

是否裝起搏器因人而異,需要請專業醫生判斷,看患者是否有症狀,即“4個不好”(睡眠不好、胃口不好、記憶力不好、脾氣不好)。“4個不好”症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倒不是說有“4個不好”症狀的患者,不安裝心臟起搏器就一定會怎麼樣,但安裝心臟起搏器,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3

教您讀懂心電圖

Q

如何確診心律失常?

特別簡單,犯病時做個心電圖,一目瞭然。

心律失常的診斷並不複雜,多數人發作時會有心慌不適的表現,有症狀時到醫院做個心電圖就能確診;有的患者不是總有症狀,可以在身上戴一個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或者7天動態心電圖,持續對心跳進行監測。還有一些可攜帶穿戴裝置,也有監測心跳的功能。

Q

心電圖上的“心率”和“心律”有什麼不同?分別有什麼意義?

心率是心跳頻率;心律是心跳節律。

心率:即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心跳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快到一定程度甚至會死亡。

心律:心臟跳動的節奏和規律。心律整齊是好的,不整齊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