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亞戰役——查理五世擊敗法蘭西,俘虜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引言

法蘭西應對其他幾路入侵,同樣輕易、同樣幸運。福斯坦堡伯爵率領一萬二千僱傭兵入侵勃艮第。吉斯公爵守邊,除了民兵和大約九百名重騎兵,沒有任何武裝力量。他命令民兵進駐設防市鎮,親率騎兵野戰。德軍疲憊厭戰,樂於撤回洛林。他們渡過默茲河時,吉斯公爵發動進攻。德軍陣形大亂,後衛損失慘重。

皇帝在納瓦拉邊境厲兵秣馬,雖然天險難逾,但現在強大的敵軍似乎可以犯境。查理圍攻幾年前落入弗朗西斯手中的封塔拉比亞。他將勞特累克率領的法軍吸引到城下,然後突然解圍,直取巴榮納。勞特累克明白他的戰略,急行軍進駐巴榮納,積極勇敢地抵抗。西班牙人不得不解圍撤退。皇帝如果沒有回軍封塔拉比亞,就會在這條戰線上滿盤皆輸。

他不顧所有將領返回冬營的建議,屯兵於深溝高壘的封塔拉比亞市鎮前。若非總督的怯懦與失職,他很可能再度蒙受無功而返的恥辱。

這座市鎮幾天內就投降了。皇帝大功告成,收兵返回冬營。

弗朗西斯執著於遠征義大利,不顧王國四境受敵,決心親率強大的軍隊征服米蘭。

波旁密謀敗露,逃亡國外,國王因此在里昂暫停。弗朗西斯擔心公爵有權有勢、深得人心,王國可能因他的陰謀而發生內亂,決定自己留在法國,以防萬一,派大將博尼維特率軍挺進。米蘭公國有意保持某種不設防狀態,誘使弗朗西斯進攻,以便促成波旁舉事。博尼維特一渡過特芬河,聯軍就陷於極度恐慌之中,甚至審慎的聯軍統帥普雷斯佩·科隆納也是如此。

帕維亞戰役——查理五世擊敗法蘭西,俘虜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一般人都同意:如果博尼維特立刻直取全公國所倚重的大城市米蘭,米蘭肯定會不戰而降。但他在瑣事上浪費了太多時間,使得科隆納有機會加強城防,準備應戰。博尼維特現在只能以封鎖和饑荒來迫使米蘭投降。他佔領了米蘭所有道路的要衝,但聯軍在此期間並沒有無所作為。

他們封鎖、騷擾法軍營地,似乎圍攻部隊比米蘭城市更有可能餓死。法軍苦於疾病、疲憊、匱乏,幾乎準備解圍撤退。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法王麾下的瑞士大軍來援,天天期待他們。

但這些山民剛剛進入法軍大營視線內,任性和憤怒就突然發作——不但沒有增援博尼維特,反而下令那時在法軍大營中的瑞士同鄉立刻起程,一起回家。

博尼維特被瑞士人拋棄後,別無選擇,只有儘快撤回法國。

就這樣,法國人被逐出義大利。教皇、威尼斯、佛羅倫薩滿足於現有的利益,決定見好就收。

所有列強,尤其是克萊蒙特教皇,都強烈地猜忌查理皇帝的野心。

他們看到:皇帝早已承認弗朗西斯·斯福查的爵位,保衛他的領地;現在卻拒絕將帝國采邑米蘭封授給他,如今這種懷疑就更為增加了。他們都斷定:理決定自己佔據這個重要的公國,把義大利降為臣屬。

克萊蒙特教皇在猜忌的驅使下,敵視皇帝尤甚,以至於派遣教廷大使前往倫敦,為英格蘭和法蘭西調解。

但改弦易轍的條件尚未充分成熟。

帕維亞戰役——查理五世擊敗法蘭西,俘虜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沃爾西對皇帝反感,但仍然迷戀虛榮,決定將促成大變革的盛名保留給自己。他促使國王拒絕教皇的調解。亨利和查理甚至簽訂了入侵法蘭西的新條約。查理有義務給波旁公爵提供一支強大的軍隊,準備入侵普羅旺斯和達菲內。

亨利同意第一個月付給他十萬克朗,以後可以自由選擇:或者每月支付同樣的費用,或者以一支強大的軍隊入侵皮卡迪。

波旁承認亨利為法蘭西國王,自己以國王封臣的身份佔據這些省份。勃艮第公國歸查理,王國其餘部分歸亨利。

這份荒誕不經的瓜分條約當時就無法執行,原因在於波旁拒絕承認亨利為法蘭西國王。

不過,入侵普羅旺斯還是發生了。波旁公爵和佩斯卡拉侯爵率領人數眾多的帝國大軍入侵該地。

他們圍攻幾乎沒有設防的馬賽,希望很快就會攻陷。

但馬賽市民英勇頑強地抵抗。波旁和佩斯卡拉獲悉法蘭西國王率領人數眾多的軍隊來援,發現只能解圍撤退。他們率領削弱、惶惑、沮喪的軍隊,進駐義大利。

弗朗西斯現在擊退了迄今所有入侵王國的敵人,本可以從容享受榮譽。但他獲悉:

英格蘭國王由於以前的入侵徒勞無功、對皇帝不滿,不再準備入侵皮卡迪。他征服米蘭的原有雄心又開始燃燒。

雖然季候已晚,他不顧最明智顧問的忠告,立刻決定進軍義大利。

他在塞尼峰越過阿爾卑斯山,一進入皮埃蒙特,米蘭全境就陷於慌亂。皇帝和斯福查的軍隊撤退到洛迪。弗朗西斯幸運地乘勝追擊,他們放棄了洛迪,全軍潰散。但他不幸地決定圍攻帕維亞。

這座市鎮有相當強大的駐軍和完善的防禦工事,由最勇敢的西班牙軍官之一西雷瓦鎮守。

法蘭西國王為了奪取這一要地,屢次進攻,但都毫無結果。他猛烈攻擊城牆,打開了幾處缺口。

但西雷瓦保持警覺,立刻在缺口後面緊縮防禦。國王試圖讓市鎮的側翼屏障特辛河改道,但一夜洪水毀壞了所有的堤壩。士兵用很長時間,以無窮的辛勞才築成這些堤壩。此時季候惡劣(已是晚冬),法軍疲憊不堪。在此期間,帝國將領並沒有無所作為。佩斯卡拉和那不勒斯副王拉努瓦從各地集結軍隊。波旁典押珠寶,前往德國;以一己之力,徵集了一萬二千僱傭兵,與帝國軍隊會合。這支大軍趕來解帕維亞之圍,法軍每天都面臨著更緊急的危險。

帕維亞戰役——查理五世擊敗法蘭西,俘虜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當時,除了義大利和低地國家,歐洲各地缺乏工商業,各大君主國的國民仍然享有廣泛的特權。

由於這兩個原因,各國君主的歲入微薄,以節儉為準則,甚至手中的軍隊也不能按時發餉。

波旁、佩斯卡拉和拉努瓦統率的帝國軍隊不超過兩萬人,他們是皇帝僅有的軍隊(因為他無力征集軍隊,從佛蘭德或西班牙邊境入侵法蘭西)。

這位雄主如此窘困,付不起這支軍隊的餉金。他們保持陣形、繼續前進的原因是希望分享法軍大營的戰利品。

如果弗朗西斯在他們抵達以前解圍,退回米蘭,那麼這支軍隊勢必立刻解體,他可以兵不血刃,安享全勝。但這位君主性格頑強,跟他遭遇的困難旗鼓相當。他曾經說過:要麼拿下帕維亞,要麼死在城前。他寧可忍受極大的困難,也不願意改變這個決定。

帝國將領首先炮轟法軍大營數日,最後發起總攻,攻破塹壕。西雷瓦從城內發動突擊,更增加了圍攻部隊的混亂。瑞士步兵團一反常態,卑怯地拋棄了他們的崗位。

弗朗西斯的軍隊潰散;他本人被敵人包圍,以英雄氣概勇敢地戰鬥,親手格殺七人,最後被俘。

全軍大部分貴族和英勇的軍官要麼殞命鋒鏑,要麼溺斃洪流。僥倖逃生的極少數人落入敵人手中。

彭納洛薩獲得被俘國王頒發的安全通行證,穿過法國,向皇帝報信。

查理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了溫和與節制(如果出於至誠,會為他贏得榮譽)。

他沒有欣喜若狂,反而同情弗朗西斯的噩運,對最偉大君主遭遇的不幸感同身受。

查理不允許馬德里市鎮舉行任何公共凱旋儀式,宣稱他把一切狂歡保留到戰勝異教徒的時候。

他命令前線駐軍不要對法蘭西採取敵對行動。他主張立刻以合理條件達成和平協議。但所有這些表面的溫和只是偽裝,因為隱蔽而更加危險。他已經設計好通盤計劃——如何從這件大事中謀取最大利益,滿足主導他以往一切所作所為的過度野心。

帕維亞戰役——查理五世擊敗法蘭西,俘虜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彭納洛薩途徑法國,也把弗朗西斯的信帶給他母親。後者留任監國,當時駐蹕里昂。信中只有一段話:“夫人,一切都完了,除了榮譽。”監國得知大禍,震驚不已。

她看到王國沒有君主、沒有軍隊、沒有將領、沒有資金,受到不可調和的得勝之敵的四面包圍。

在當前的困境中,她主要寄希望於英格蘭國王的和議,甚至援助。

如果亨利加入對法戰爭,則須有任何通盤政治考慮。

顯然帕維亞勝利、弗朗西斯被俘是他從天而降的幸運。只有這樣,他的計劃才能實現。

以前,戰爭有氣無力地進行著,沒有任何決定性的勝利。亨利佔領任何邊境市鎮或者寸土,都不能不付出超過其本身價值的代價才能守住。現在法蘭西遭遇大禍,全軍覆沒,他可望獲得某些重要省份,甚至肢解掉偉大的君主國。

這個大國極其熱愛自己的政府和君主。不過,亨利大概迄今從未考慮得這麼遠。

這件大事使他震驚不已,他意識到:由於查理不再有勢均力敵的對手,他自己乃至全歐洲都岌岌可危。

因此,他非但沒有利用弗朗西斯的困境謀利,反而決定在這場大禍中支援他。扶助落難敵手的豪俠氣概跟他的政治利益正好吻合,因此他毫無困難地決定採取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