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用極簡心態,過精緻生活

什麼心態把日子過好

目前的社會是一個物質及其豐富的社會,各種各樣的物件隨處可見。從而大多數人居住生活的屋子裡也常常是五花八門的物品到處都是,如果有整理收納的習慣還好,沒有,具體會是什麼樣我無法想象。

以前我覺得擁有很多物品能給人安心的感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快樂。實際上並不能,而恰恰是這些多餘的並沒有什麼用的物品讓人在無形中產生了很多不好的情緒,無法發現真實的自我。

不要覺得物品有用就去買去收藏,而是自己要用再買,最好是經常使用。這樣做既可以勤儉節約,也能讓物品更好的發揮它自身的價值。

其實可以嘗試一下斷舍離的過程,具體什麼是斷舍離,在《斷舍離》這本書有這樣幾句話:

斷舍離就是——透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換句話說,就是——透過收拾家裡的破爛兒,也整理內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氾濫的破爛兒。透過不斷重複斷和舍,最後會到達這樣的狀態: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透過這個過程,你可以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最終實現對自己的深刻、徹底的瞭解,並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在我們生活的居住空間中,有很多物品都是沒用的,那些一年四季都沒有穿過的衣服,角落裡堆放的各種落滿灰塵的器件,還有總覺得會用到的各種工具,其實很可能近幾年內都沒有用過它們。

說不定直到這些東西真的已經變成了垃圾也都沒有用過,如果這些物品會說話,我想它們說的一定不是感謝你把它們收藏的多麼好,而是懷恨離去地訴苦你為什麼不能讓它們物盡其用,尊重它們存在的價值。

在生活中,擁有必要物品其實就已經足夠了,對於哪些算是必要物品,書中作者認為需要考慮兩個維度,一是自身與物品的關係,二是當下的時間。必要物品也就是在當下與自己確實有關係的物品。

要篩選必要物品,就得進行收拾。而收拾的過程,正是實踐斷舍離的核心。

斷舍離並非絕對要以把房間弄乾淨為目的,而是要透過收拾的過程瞭解並喜歡上真實的自己,實現自我肯定感。

在收拾的過程中,也會發現自己擁有的那麼多物品中,哪些是自己該珍惜和感恩的,哪些是自己該放下的。表面上收拾的是物品,而實際上收拾的是自己混亂不堪的內心。

收拾中可能會碰到那些勾起過去或美好或痛苦回憶的物品,對於那些有紀念意義的相簿或者自己非常喜歡的工藝品這些物品,是值得作為必要物品留在身邊的,而那些讓自己一看到就會感受到痛苦的物品還是捨棄吧。

如果身邊的物品都是自己真正喜歡而且有美好意義的,生活也會充滿美好,即便偶爾遇到不愉快,看著身邊都是美好的東西,也會就此釋懷。

斷舍離,舍和離透過收拾就能做到,而斷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做到。要做到斷,需要的是改變心態,改變自己對物品的態度,不要對物品有太多執念,也不要因為物品有用或廉價就不斷地往家裡搬,而是確保自己當下要用。

雖然做到斷很難,但斷是斷舍離中必須要做到的,不然所做的努力都會前功盡棄。這個過程就像一邊抽水出去,而另一邊卻不斷放水進來,那這個過程就沒頭沒尾了。

在實踐斷舍離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會不斷減少人對物質需求的慾望。

而人活著總是需要追求點什麼的,既然對物質沒什麼太多的追求,那就會不斷追求精神上的需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思想方面很優秀的學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踐行斷舍離的人,可能他們自己不會這麼稱呼,但他們生活的居住環境確實如此。

可能有些都不能用簡單來形容了,而是得用極簡才合適。越是對內在的思想有很高追求的人,對外在物質的執念越低。甚至只要能生存,哪怕空無一物也毫無關係。

當然這絕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也做不到如此精簡。

不過斷舍離的這種極簡心態,至少是值得嘗試學習並實踐的。

極簡心態,精緻生活,是我向往也在不斷實踐的生活模式。我相信每一位去嘗試這樣生活的朋友,定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