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一什麼輕紗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在紫禁城600年大展上,有一件最最輕巧的展品格外引人關注,它是一片紗,學名漆紗。1773年,南方匠人們同心協力織造好十餘片漆紗,千里迢迢送入紫禁城,成為符望閣裡“紗窗”。此次展出的漆紗便是其中一片。

符望閣:清代工藝頂尖水平的代名詞

符望閣位於寧壽宮花園第四進院落,為該院的主體建築。這裡是乾隆為自己“退休”後打造的專屬宮殿群,裡面一磚一瓦都代表了乾隆時期的工藝巔峰水平,紫禁城內無出其右。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符望閣外觀,圖片來自故宮官網

符望閣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宮花園的延春閣。外觀兩層,內實三層,四角攢尖頂。藍色琉璃瓦件飾簷、脊,其餘鋪黃色琉璃瓦。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上新了·故宮》影片截圖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符望閣內部,圖片來自故宮官網

符望閣的室內裝修精美,多以金、玉、琺琅等鑲嵌裝飾,室內裝修富麗堂皇、工藝精湛。

符望閣的名字是乾隆皇帝親自取的,意思是花園的建成符合他在位六十年之初願。

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中最高大的建築,登臨其上可一覽紫禁城內外的秀色。寧壽宮自乾隆三十五年下旨修建,至四十五年完成,之後乾隆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一日,都要在符望閣設宴款待王公大臣。

薄如紙的紗,此生怕是難見第二面

此次展出的這片小小的漆紗,製作於1773年,但以今天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未能實現對其工藝的徹底理解,更不要說以原樣複製了。可想而知,這片輕紗在故宮珍寶庫中的分量和珍貴。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它的厚度和一張普通A4紙差不多,卻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打底層、暈染層和勾線層六層組成。大家可以拿出手邊的A4紙摸一摸,捻一捻,感受一下這個厚度,要在一張紙的厚度裡存在6層工藝,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每一層的匠人不僅要手藝精巧,而且彼此要配合得天衣無縫。

由於儲存完整,雖早已佈滿塵灰,但稍事擦拭便露出燦爛的金色,可想當初的金碧輝煌。

此次展覽是它200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狀況,以後恐怕也難再有機會展出。能在紫禁城600年的大展上遇見她,真的是人生之幸,或許這也是我們與她的唯一一次相見。

漆紗,是個什麼來頭

漆紗是一種經緯糾織並滿飾中國傳統大漆的織物,外觀呈均勻而稀疏的方孔狀。最早的漆紗實物出自戰國時期,豐富而精美的漆紗實物出自漢代及漢代之後。空前的工藝水平和應用量表明,漆紗技術在漢代進入歷史上第一個高峰期。漆紗在漢代被稱作“纚”(xǐ),是一種成型的編織品,西漢時主要被用來作裹發的巾幘,後世被廣泛用於製作紗冠,一直是冠飾的專用材料。

漆紗冠是古代做官男子才會佩戴的飾品,早在兩漢魏晉時期就已十分流行。用漆紗做的冠,具有其他材質無法比擬的優點:漆紗輕薄,既不會有沉重感,通風透氣,也不會使頭部潮熱。如今漆紗技藝已經失傳。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魏晉時期壁畫中的漆紗冠,圖片來自影片截圖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專家根據絲織品的殘跡進行研究分析,確認劉賀下葬時佩戴的漆紗冠為西漢的大冠,這也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唯一一處漢代列侯級高階貴族佩戴漆紗冠。

關於漆紗冠的製作方法,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考古報告中認為:“當織物編好後,將此織物斜覆在冠子的模型上,碾壓出初具輪廓的帽型,再加嵌帽框的固定線,然後在經緯線上反覆地塗刷生漆,這種碾壓出的弧形放射線更加固定牢實。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漆纚紗冠,西漢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

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漆奩中,發現實物一具,由於存放在油彩漆奩中,得以很好的儲存。帽表層髹黑漆,堅挺且便於著戴。此帽為左右兩組經線開合交替上下編織而成,結點固定,不易變形,紗孔均勻清晰。

2009年,江蘇盱眙大雲山漢墓出土有漆紗殘片,經考古人員的科學分析,得知該漆紗殘片內部的使用材料為桑蠶絲,其外再髹大漆;編織結構為典型經編纂組結構;其表面可裝飾紅色硃砂礦物顏料。而楚、漢這一類漆紗冠情況概基本如此。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大雲山漢墓出土漆紗研究兼論楚系漆紗冠》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大雲山漢墓出土漆紗研究兼論楚系漆紗冠》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13年在山東臨淄齊故城遺址發現一處漆紗遺蹟,漆紗表面整體覆蓋紅色,顏色儲存極為鮮豔。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2019年合肥長豐發現了一座宋代家族墓葬群,在男主人棺槨中發現了其下葬時佩戴著漆紗冠,但遺憾的是已不完整。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影片截圖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影片截圖

從冠到窗,故宮裡的這片漆紗有多特別

自漢代起至明代均有漆紗實物出土,但僅限於製作服裝、帽冠的材料。作為窗紗的漆紗有硬挺、耐水、耐熱、耐老化的特點,觸之手感較硬,外觀看其經緯線非常均勻,紗孔整齊劃一。這次故宮600年大展上這件花紋繁複的描金銀漆紗,是用於建築上的窗紗,也是故宮現存唯一一處漆紗,造價自是不菲,卻只用於隔扇裝飾。恐怕只是因為乾隆本人有錢任性。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漆紗原先鑲嵌在符望閣一層的欄杆罩上,正反面結有相同圖案,又能完全透光,精美異常

它的製作材料工藝與製作服飾的漆紗有一定區別。

符望閣槅扇漆紗融合了制羅工藝、漆藝和紙彩繪制等三種傳統工藝。

以桑蠶絲絞織成紗芯,雙面滿貼金箔,經緯線之間透空;再用桑皮紙鏤刻出完整圖案,貼在紗芯兩面,紙張在兩面對稱貼上時會有錯位現象;以朱漆為粘合劑,在紙上滿貼金箔;沿圖案邊緣,用鉛丹等顏料堆積出一定厚度;再用疏密不一的金銀粉,描出深淺變化的色彩;最後用紅金金箔單獨勾出圖案輪廓線。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所用朱漆中含有少量石膏、石英等成分,目的是增強漆的厚度。漆紗兩面貼有裝飾畫,

裝飾畫與紅漆紗之間用什麼粘合的呢?

經故宮工作人員做紅外光譜分析後,推測為桃膠的可能性較大。

經故宮工作人透過“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X射線衍射儀”檢測,推測符望閣槅扇漆紗採用的是

貼金工藝

。這是一項傳統技術,先將成色很高的黃金,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金箔具有很強附著性,當底漆乾燥到80%時,把金箔置於底漆上稍用力即可黏合。待貼金幹後,在上面塗刷一道漆或膠,稱為“蓋金”也叫“罩漆”,目的是使其表面顯得明亮有光澤,貼金的金層色澤純正,是我國古代髹漆中的常見工藝。故宮工作人員透過在顯微鏡下觀察金層,推測此紗的金層很可能用的是整張金箔。

在乾隆三十七年到乾隆四十年的清宮檔案中都有提及符望閣內簷裝修的記錄,但較為籠統,沒有細說。

綺窗玲瓏的寧壽宮槅扇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上新了·故宮》影片截圖

寧壽宮分前後兩部分,面積4。6萬平方米,前部分由皇極殿和寧壽宮組成,後部分分中、東、西三路,中路為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東路為暢音閣、閱是樓、尋沿書屋、慶壽堂、景福宮、梵華樓,西路為寧壽宮花園,建築有古華軒、遂初堂、萃賞樓、符望閣、倦勤齋等,總計房屋一千餘間。

乾隆皇帝晚年降旨對寧壽宮的未來做了特別的安排:

“寧壽宮乃朕稱太上皇后頤養意地,在禁垣之左。日後尤不應照雍和宮之改為佛宇……其宮殿,永當依今之制,不可更改。”

這是乾隆花園得以完整儲存至今的重要原因。所以,寧壽宮雖在光緒時期被慈禧改造過,但整體而言,寧壽宮中路,特別是西路的寧壽宮花園建築的內簷裝修,基本完好的保留了乾隆時期的裝修。

寧壽宮花園的大部分建築內簷裝修都是由揚州製作的,但乾隆皇帝對於地方工匠的藝術品味,並沒有表現出完全的信任,他下旨交給地方製作的裝修,大部分都是在宮內設計圖樣、製作燙樣,然後發給地方,按圖紙來樣加工。

據《宮中擋乾隆朝奏摺》記載“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月初四日。奴才李質穎(時任兩淮巡鹽御史)謹奏:為奏聞事,竊奴才於上年六七等月,接奉內務府大臣英廉等寄信,奉旨交辦景福宮、符望閣、萃賞樓、延趣樓、倦勤齋等五處裝修並燙樣五座、畫樣一百三張等因到揚。奴才隨機遴派熟諳妥商選購材料,挑僱工匠,擇吉開工,上緊成造。奴才不時親身查視,詳慎督辦,今已告成。奴才逐件細看,包裹裝船,於四月初四日開行……”

所以,寧壽宮的一器一物、一草一木用料、用材、用藝,都可說登峰造極,是乾隆時代江南工藝水準的代表,融匯了乾隆時期各種材料和工藝,體現出皇家建築裝修的精緻奢華風,其中的

木雕、竹絲鑲嵌、漆雕鑲嵌、琺琅鑲嵌、鏨銅鑲嵌、玉雕鑲嵌、螺鈿鑲嵌、織繡鑲嵌、書畫鑲嵌貼裱等都是當時的頂尖水平。

展覽現場還展出了兩件原是分別安裝在符望格東、西兩間寶座床的床沿上,再一次踐行了乾隆皇帝本人“有錢任性”的原則。先來介紹一下啥叫炕沿板。過去清朝皇宮裡是地暖,在地暖之上再放一個木炕,皇帝就睡在上面,炕的前面得裝飾的漂亮些,這地方就叫炕沿板。

寧壽宮符望閣東間紫檀邊框鏨銅鎏金炕沿板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這一件使用了複雜的“鏨銅鎏金”裝飾工藝。鏨銅,是利用銅材料的延展性來做圖案紋樣的一種鏨刻工藝。鏨刻出由無數細密流暢線條組成的畫作,少說也要經過千萬次的敲擊,且容不得一次失誤。鎏金,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劑,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

寧壽宮符望閣紫檀邊框百寶嵌炕沿板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上新了·故宮》影片截圖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這一件使用了“百寶嵌”工藝。用珍貴的玉石珊瑚等寶石製作成精美的浮雕,鑲嵌在漆器或是木器之上,極盡華麗。有清一代,百寶嵌都由兩淮鹽政在揚州督辦,如今這種極耗人工的裝飾已少有人再做。

除此之外,在紫禁城600年大展上還有一組來自寧壽宮花園各建築內的精美槅扇,處處透露著乾隆的“有錢任性”。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網路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圖片來自網路

槅扇,亦稱隔扇,因多采用兩面夾紗做法,故又稱碧紗櫥。它屬於內裝修的一部分,經常用於室內空間分隔,視開間大小而安裝四扇、六扇、八扇,以至十扇、十二扇不等。其形式多樣,裝飾精美。槅扇質地有花梨、紫檀、紅木、楠木等,裝飾鑲嵌多用玉、寶石、象牙、螺鈿、陶瓷、琺琅和金、銀等珍貴材料,製作工藝設計竹木雕刻、雕漆、金漆、刺繡、鎏金、貼簧等。

萃賞樓紫檀拼竹夾玻璃畫槅扇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槅扇材質是紫檀的,槅心用紫檀木雕回紋隔心框,框內用湘妃竹拼接回紋,花卡子鑲嵌用各種螺鈿組成的花卉,槅心中間夾玻璃畫,絛環板裙板髹黑漆,上面用金漆描繪花卉圖案,這在當時可說是極其的奢華。

樂壽堂嵌琺琅書畫屜心槅扇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嵌琺琅銅鎏金雲龍蝙蝠裙板,絛環板的外框鑲嵌琺琅夔龍框,卡子花琺琅鑲嵌蝙蝠如意“壽”字。槅眼上貼落的其中一首宋人詩:“翻經人已去,誰為立幽亭。一望野雲白,半藏山骨青”,不知曾經在樂壽堂槅扇的藍紗下,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三友軒紫檀嵌玉檻窗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外框為紫檀槅芯卷草紋,上嵌菱形淺浮雕的如意紋和田玉,中間則是臣工所作的書畫,光是三友軒這幾扇檻窗上所嵌的和田美玉就有上百塊。槅心雙屜夾紗,屜心飾以植物、詩詠為題材的臣工書畫。窗扇絛環板為紫檀雕萬字錦紋。深沉渾厚的紫檀木上鑲嵌著潔白瑩潤的玉片,起到了點綴裝修,美化居室的效果。

延趣樓紫檀回紋嵌瓷片夾紗檻窗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故宮裡的獨一無二:A4紙厚的一片紗藏6層,今日技術仍無法複製

整體用名貴的紫檀製作,槅心以粉彩瓷片嵌成“攢盤”式圖樣,四周點綴以長方形鬥彩嵌片,絛環部鑲嵌青花礬紅彩瓷片,這哪裡還是一件窗扇,簡直就是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注:文中圖片除說明外,拍攝自故宮“丹宸永固”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