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排斥親密關係的人,內心越是嚮往,女人更是如此!

01.

粉絲來信:

凱紫老師你好,我的困惑是

無法跟一個異性正常持續交往下去。

一開始剛認識的時候都挺好,對方也挺熱情關心,主動獻殷勤的,可是沒過多久,我會感覺到厭煩,對方也會熱情減退,我會覺得處著沒意思,

甚至會對對方吹毛求疵的挑剔,

無法忍受接受對方的缺點。

我知道自己也有缺點,可是我一直是這樣,沒辦法改變,而且我認為一開始對方都我都挺好的,

可是後來慢慢對方就會變得很渣。

我不知道是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問題應該在我身上了,但是哪裡有問題以及該如何改變自己我不知道。

越是排斥親密關係的人,內心越是嚮往,女人更是如此!

凱紫回答:

姑娘你好,為什麼你會沒辦法和異性交往下去呢?一開始挺好,慢慢的就開始厭煩,開始吹毛求疵?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當你進入親密關係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是恐懼、焦慮、害怕、擔憂還是什麼感受?

那麼又是為什麼不能進入親密關係,來看看是不是這兩個因素?

1、透過不靠近的方式避免失去

先看看兩個人什麼情況下會越來越親密,是因為我們瞭解越來越深了對不對?

那瞭解深入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我們就會看到他越來越的缺點,可是我們剛剛開始認識時一切都很美好的樣子,看到的都是他的優點,似乎很不能接受對方有這麼多缺點的樣子。

於是,我們會開始產生負面情緒,開始厭惡、反感。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戀愛時我們帶著理想化,而關係深入時理想化就會慢慢破滅,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現實,這時候很殘酷的一點就是:

“我們以為那個看起來很完美的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完美”。

這就是這個姑娘為什麼後來會開始吹毛求疵,又會覺得對方越來越渣的原因。

那我說到這裡有沒有讓你醒悟什麼,我們為什麼會避免親密,

不是因為不喜歡對方,恰恰是因為喜歡,所以才不敢靠近。

因為我希望你永遠是我理想化的樣子,這樣我才會永遠愛你,我不能接受我居然會愛上一個這麼多缺點的人。

有句話說:

“我不曾走近你,就不會失去你。”就是這個意思。

越是排斥親密關係的人,內心越是嚮往,女人更是如此!

2、靠得越近,受到的傷害越大

我們來回憶下我們小時候,在依戀關係形成的那個階段,我們會嘗試和父母親近,但有時候可能爸爸媽媽會忽略了我們的感受,不給予迴應。

甚至還會在孩子提出依戀需求,以及表現出對父母的依戀時用拒絕的態度,甚至是羞辱孩子。

比如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媽媽要去上班,孩子捨不得媽媽,就抱著媽媽的腿大哭。媽媽不是去安撫孩子,而是告訴孩子說:

“你這麼大了還哭,不害臊嗎?你再這樣哭,我就真的不回來了。”

你看,這就會導致有的孩子在和父母親近的過程中感受到懲罰和傷害,慢慢的就會有一種感受:“我靠得越近,就會受傷越大”,因此你看,那我們成年後是不是就會條件反射一般的形成這種觀念,

我不能和別人靠太近,因為會被拒絕、會被羞辱、會被傷害。

因此,這時候,

不敢靠近就成了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分析完這兩個因素,其實就可以看出來,

越是逃避親密關係的人,其實內心是特別嚮往親密關係的。

只不過是因為他嚮往的那種親密關係太過於完美,很難在現實生活中實現,所以他才會用逃避的模式來維持這種完美的假象。

同時又由於過去的創傷總是被我們潛意識地否認和迴避,所以會讓你忽略了過去的那些原因,而只是讓你看到現在的失敗,結果導致你發現自己很難進入親密關係,卻又不知道到底問題在哪裡。

所以大家在發現自己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早地開始學習,認識到自己行為模式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因為很多我們現在的行為模式和以前是有關係的,

而如果我們無法認識到這種行為模式,我們就不能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那樣的行為。

尤其是不懂怎麼處理的話,就會好像是一遍一遍地撕開自己的傷疤,最後無法癒合。

越是排斥親密關係的人,內心越是嚮往,女人更是如此!

02.

Q:

凱紫老師,請問相親男每週約你吃飯一次,見面聊得挺好,但是期間從來不聊微信,我不找他他不找我,問過他他說不喜歡聊微信。

我想那怎麼分享日常建立基礎,

請問對方約我吃飯是打發寂寞還是把我當備胎呀?

我本身條件還行。

A:

姑娘你好,兩個人相親後你不找他,他也不找你,但是又會約你吃飯,這不管他是打發寂寞,還是當你備胎,都可以肯定一點,他對你的興趣不是很大。

而你卻很在意這件事,還希望可以和他分享日常,建立基礎,就說明你似乎更喜歡他一點。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他,那你可以這麼做:

1、透過每週和他吃飯,瞭解他的工作、生活以及他對未來的期待,

儘可能多找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

就是投其所好。

2、朋友圈可以發自己美美的照片,也可以分享自己做的美食、最近讀的書、去了什麼地方。(當然如果你看的書是他感興趣的,你去的地方他也提過很想去,對他的吸引力就會更大。)

3、他每週都會約你吃飯,那麼在你們多吃幾次飯,這個行為相對固定後,比如兩~三個月左右你可以主動告訴他:“我挺喜歡你的,也想知道你的態度,我們有沒有深入交往的可能。”

這時候他要是依然不表態,那你就要停下來,他不找你,你也真沒必要再找他,否則繼續不斷投入和付出,

對方就更會理所當然的騎驢找馬,最後受傷的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