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新量、挖存量”!社會辦醫醫生招募七大方法

“增新量、挖存量”!社會辦醫醫生招募七大方法

“增新量、挖存量”!社會辦醫醫生招募七大方法

欲尋得與舉辦的醫療機構相匹配的醫生,無非採用增新量或挖存量這二大類方法。

“增新量、挖存量”!社會辦醫醫生招募七大方法

“增新量、挖存量”!社會辦醫醫生招募七大方法

國家近年頻頻出臺相關檔案,鼓勵社會辦醫,以彌補醫療供給的不足,社會資本也紛紛湧入。但是,讓投資者深感難辦的是,興辦醫療機構的核心——醫生資源難尋。

欲尋得與舉辦的醫療機構相匹配的醫生,無非採用增新量或挖存量這二大類方法。新量和存量的區別一般是以醫生在辦醫區域執業10年左右來劃分,

10年以上的為存量,反之則為新量

增新量主要有

新生法、流動法、外藉法

等三種:

增新量

1.新生法。

指的主要是剛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包括碩士、博士等。新生了解醫療的新技術新方法等,但實踐的能力與經驗等欠缺,由於醫療機構的特殊性,新生是不能夠馬上獨擋一面的,需要技術特別是能力的再造,對醫療機構不會帶來大的效益。

2.流動法。

指的主要是從比辦醫區域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相對落後的地區流動而來、有多年從醫經歷、具備主治醫師及以上技術任職資格的醫生,包括復轉軍隊醫生。流入的醫生,不少在原執業地是精英,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但流入辦醫區域後,技術水平可能和本地醫生同級任職資格相比,大打節扣,影響力也基本無存,在初期不會對醫療機構帶來大的效益。

3.外藉法。

指的是非中國大陸藉的醫生,即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也有落後的國家的醫生,包括港澳臺地區的醫生。外藉醫生大多具有良好的職業規則,但不一定具備與薪酬相適應的技術,而且還存在著文化等的差異性,語言導致的交流困難等,同樣在初期不會對醫療機構帶來大的效益。

挖存量主要有

直挖法、合作法、託收法、組場法

等四種:

挖存量

1.直挖法。

指的主要是在辦醫區城的政府辦的醫療機構(下稱政辦機構)現仍在崗的醫生中直接進行招募。由於中國社會辦醫過程的屈折,在政辦機構中的醫生,普遍對社會辦的醫療機構印象不佳;同時社會辦醫未能有效地解決醫生的收入、地位、機會三者關係的問題;並且政辦機構的醫生,即享受著體制帶來的紅利又滋潤著市場給予的快活。因此,直挖法成事難度較高。

2.合作法。

指的主要是與辦醫區域一定區劃內的政辦機構合作,由政辦機構提供醫生資源,透過合作方式進行醫生的招募。目前,優質的醫生資源基本集中在政辦機構中,社會辦醫與政辦機構合作能夠較為輕鬆地解決執業醫師問題,但支付的成本可能不匪,甚至可能成為政辦機構的取鈔機,社會辦醫的利益可能受到侵害或嚴重侵害。因此,合作法很難達到社會辦醫的利益期望值。

3.託收法。

指的主要是透過對政辦機構進行託管或收購的方式,招募醫生。託管或收購,能快速地招募到醫生,因為醫生資源現成。但如果採用方法不當或處理不慎,必將危及醫生的既得利益,極易引發醫生特別是核心醫生的反彈,甚至可能演澤成社會問題。可能導致核心醫生與骨幹醫生的流失、上訪與媒體爆光事件大量出現,使社會辦醫的新秩序無法建立或困難重重。

4.組場法。

指的主要是透過設定醫療機構、確定目標人群、提供服務專案、設計服務流程、制定醫生分成等構建,招募醫生。醫療機構簡單地可以分成二部份:一部份為營業場所,另一部份就是在該場所內執業的醫生。社會辦醫承擔營業場所的一切,包括提供診室、手術室、病房、護理藥事、儀器施備、後勤服務等等;醫生拎包入場執業,業務收入按比例分成。組場法理清了投資者與醫生的職責,使二者責任明確,各自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社會辦醫招募醫生,如何來確定招募方法呢?筆者管見:

在醫療機構運營初期應有限度的採甪增新量的方法招募醫生;而更多地應採用挖存量的方法來招募醫生。

對核心醫生

(高階專業技術職稱、學科帶頭人)

,招募醫生首選採用組場法;對骨幹醫生

(中級專業技術職稱)

,招募醫生首選採用託收法,並匹配地採用直挖法;對基本醫生

(初級專業技術職稱)

,招募醫生首選採用新生法。

/ END /

// 本文來源:健康界

慎重宣告:本文內容僅供學習交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圖中圖片基於CC0協議,已獲取授權,如有疑問請聯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