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的太快,為書法煩心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不經意間回首,總令人有滄海桑田之感。一百年前的天文學家還在忙著為各種恆星分類,當時的人們以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黑洞、超新星、暗物質……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天文概念,當時是無法想象的,他們同樣無法想象宇宙正在膨脹,而且在遙遠的過去有一個開端。

科技對於社會、生活的改變,甚至對於人們的眼界提升、觀念更新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從工業革命到5G之爭,未來幾年將萬物互聯,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汽車或無處不在,人們的生活將更加便捷。當然,資訊科技也帶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數字媒體萬眾歡騰的時代,人們總低頭盯著手機,面對著海量的資訊卻無法鑑別,貌似人脈越來越廣,而朋友卻越來越少。那些充斥在我們眼前的所謂“新聞”,一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毫無關係,二則即便有關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我們被垃圾資訊包圍、擠壓、侵蝕。我們好像擁有的越來越多,卻感到更加空虛和迷茫。就如同我們擁有了海量的書法圖片,反而更加無所適從。古人講“好書數行便足以名世”,當下就書法的學習資料而言,不是匱乏,而是過剩。因“過剩”而造成了選擇的困境,表面上看,很多人歷代碑帖無所不臨,其實淺嘗輒止的多,真正進入傳統的少。

王國維論近世學人之弊有三:“損益前言以申己說,一也;字句偶符者引為確據,而不顧篇章,不計全書之通,二也;務矜創穫,堅持孤證,古訓晦滯,蔑能剖析,三也。”此三弊今人更甚。事物的敗落,往往都是在表面繁華的“熱鬧”中發生的。那些“熱鬧”上市的大量“作品”,有的瀰漫著“官腔”,有的充滿了“商氣”,以至抄襲剽竊、胡編亂造,這樣下去,不管有多少論文發表,不管作品如何湧現,我們都很難對當代書法史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當下簡單粗放的展覽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而是要做精做細,不僅要開拓歷史資源,還要形成對話,進而對當代書法創作真正產生作用。

過的太快,為書法煩心

過的太快,為書法煩心

過的太快,為書法煩心

過的太快,為書法煩心

過的太快,為書法煩心

過的太快,為書法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