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正木晃 [作者簡介]

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的神隱》上映至今已有二十個年頭了,但其作品的魅力卻經久不衰,常年霸佔日本票房榜榜首。直到2020年末將榜首寶座讓給了《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又再次受到關注。在2016年英國BBC評選的“21世紀百部偉大電影”中高居第四,如今在海外依然享有很高的聲譽。其跨越時代的魅力究竟在何處?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大約在2001年上映。

要讀懂故事,我們可以先讀懂電影背後的脈絡和文化背景。

日本在1986年經歷泡沫經濟,1989年經濟泡沫破裂,而造成經濟蕭條,經濟在2012年開始逐步復原。在千與千尋的上映和製作,日本已經是經歷了“失去的10年”,要如何在這艱辛的時代,不迷失而能有勇氣撐過去,我覺得千與千尋的電影是宮崎駿和年輕一代的對話。並且透過電影的故事,重新連線日本原始和文化的重要面貌和價值。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千與千尋》在不同年紀、心境,看到的故事會有所不同。

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時我大概是少年時期,看到的是一個女孩進入異世界的奇幻冒險。

第二次看時我已初入職場,斷斷續續地看都會不同的收穫,

人到中年後開始關注那些形色各異的妖怪原型和浮世繪繪畫風格,

猶如在看日本的風俗歷史。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會因為劇透就索然無味的片子,反而是每一次都會開啟另外的視角。

這大概是一部經典作品的高階之處,

你明明知道它要告訴你什麼,

但你還是想從頭再來一次,

越是感覺周邊物慾橫流,

它能給你的東西就越純粹明亮。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1。 千尋的爸媽沒有帶著敬畏的心,認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而貪婪地吞噬著食物,而最後變成了“豬”。這對映著上一代的貪婪(經濟泡沫的吹捧),到最後被自己貪婪吞噬了(不是吃了變豬,而是不停地吃才變豬的)。這一代,10歲的千尋需要進入神靈世界冒險,讓自己可以生存下來,並且可以拯救爸媽。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2。 在世界存活下來,就必須工作。白龍救了千尋,並且告知她,如果要在神靈的世界生存下來,就需要得到油屋中的工作。所以,她用盡了所有方式祈求湯婆婆給予工作。在不容易的時代生存,仍然要安定下來,找到安心立命的方法。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3。 千尋在拯救腐爛神 —— 河神,是對環保的反思。(宮崎駿大部分的電影都有環保或反戰的訊息。)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4。 無臉男其實是所有人心靈裡渴望被他人看見,被肯定,被接納和被愛的面向。如果沒有覺察,就會陷入陰暗,而用錯了方式。電影裡,無臉男為了得到千尋的看見和肯定,而示好,到最後運用金子(財富)來吸引千尋,並且不停地吞噬身邊的東西(慾望),變化成不同的樣子(討好),但最後的目的不過想要靠近千尋而已。當無臉男冷靜下來,和千尋一起找錢婆婆,他從迷失中尋找到奉獻和安身的位置 - 幫錢婆婆工作。- 當然,也因為錢婆婆的邀約,接納和重視。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5。 油屋意指著社會,油屋裡大部分的員工和湯婆婆隱喻著我們內心因社會而迷失的心靈 - 貪婪、過度追求財富,因為財富迷失自己。從無臉男變出金子,而遭到大家的追捧,湯婆婆對金錢的貪婪,就知道這些代表我們對社會的金錢和權力的渴望。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6。 湯婆婆的巨嬰,也代表社會依附父母的巨嬰。這些巨嬰不是不要長大,而是沒有機會長大。那嬰兒和千尋旅行回來,就能比較穩當和獨立的站立。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7。 不要忘記你的名字,要拿回你的名字。白龍最後拿回了自己河神的名字。這裡的名字意指著我們的初心、初衷、價值以及真實的自己。所以在油屋(社會)工作不要忘記你最純粹的心,忘記了,社會與貪婪就有控制你的力量。而千尋從頭到尾都知道,她要的是拯救她父母(拯救父母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心)。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8。 錢婆婆是我們心靈的另一個面向,如果說湯婆婆是慾望與迷失,而錢婆婆則是心靈的穩定、耐心、智慧與愛。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9。 不容易的時代,別讓自己獨自一人 ——- 千尋透過湯婆婆的考驗,油屋的夥伴為她歡呼。所以她雖然一個人冒險,但卻得到不同的人的協助,白龍、鍋爐爺爺、小玲、錢婆婆等等。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10。 慾望與初衷 以及 迷失與安住。千尋雖然困在神靈世界,但她沒有失去她的善良(對白龍和身邊的人的照顧)、勤勞(在油屋努力做好本分)、倫理(歸還印章給錢婆婆並且道歉)、面對誘惑沒有迷失(無臉男給予金子和示好)。

看《千與千尋》時是小孩,再看時已經是中年,領悟也不同

或許,宮崎駿在故事中溫暖地提醒如何時刻記得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是誰,如何在迷失的時代不迷失,連結迴文化裡(日本)原有的淳樸和善良,帶著勇氣跨越這個時代的挑戰。

而你是否在“油屋”中迷失了呢?

有些故事,看似奇幻和童話,其實迴應當時的時代背景,和那個國家和民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