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機遇,藏在產業鏈的兩個環節中

【本期導讀】

在《未來10年,中國企業的機遇在哪裡?》一文中講到,未來中國10年是大國崛起的攻堅十年,原創新就是“大勢趨勢”,這是時代的最強音,也是第一大機遇,屬於宏觀機遇。在《如何“科技+/網際網路+”,走出傳統產業的新機遇?》一文中闡述,“科技+/網際網路+”中觀機遇,更是中國企業現實問題解決的突破點。本期介紹第三大機遇,產業鏈中薄弱環節、以及行業弊病的突破,這是產業鏈中觀中的微觀機遇,但更是冠軍的機遇地帶。

下一個機遇,藏在產業鏈的兩個環節中

(以下內容選自李志宏教授《商業覺醒公益大講堂》系列直播)

德魯克有一句經典的話,叫做

“視問題為機遇”

,而這背後考驗的是我們能不能夠去發現問題。當我們真正回頭看一看自己所從事的產業,這裡面究竟有什麼樣的機遇呢?其實,我們身邊人所處在的每一個行業都隱藏著巨大的商業機遇,而這個商業機遇往往就是產生冠軍地帶的機遇。

我們每一個行業都存在著巨大的藍海機遇,這個機遇一旦被你洞察到,並能夠全力以赴抓到,你就有可能會成為行業的冠軍。

而今天我們談的這個機遇,其實包含兩個層面,即

“行業的薄弱環節”與“行業弊病”

。下面就從餐飲、電動汽車幾個不同行業中的大機遇具體來看一下。

01

從行業薄弱環節找機會

從餐飲行業中看大機遇,

餐飲行業有兩個薄弱環節是一定會出現大的冠軍企業。

一是持續的目標客源。

過去餐飲業的獲客效率是極低的,往往一個好的餐飲品牌加上好的菜品,並不能成功,因為他們在真正去連結客戶或者把這個目標客戶找來這方面是非常弱的。所以那時候餐飲基本上是“坐商”的行為,就是開店,坐著那裡等客人上門。顯然,這個地方就是餐飲行業裡的薄弱環節。

所以,當時我就預言,如果誰能打破這些餐飲品牌間的壁壘,能夠跨品牌真正持續與消費者連結,那麼這個地方就有大機遇,就會產生冠軍企業。

後來一個千億級的企業美團就誕生了。它透過外賣的方式在餐飲的各個品牌之間,以及跟消費者之間構建了一個消費的集市,同時這個地方沉澱了一個不分品牌、不分門店的使用者群體。

二是食材供應鏈。

菜品做的好吃與否,除了大廚的技藝外,很重要的是取決於食材本身。餐飲也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尋找到分散在各地的好食材;二是由於餐飲品牌極其分散,超大企業少之又少,如果食材採購量級不夠,就很難有價格優勢。

因此,如果誰能把各個地方好的食材彙集一起,供應給不同餐飲品牌,這種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就是在這個行業薄弱環節裡找到了大機會。

事實上,今天的餐飲行業裡一些專業做供應鏈的公司已慢慢地出來了,比如海底撈。它把火鍋底料單獨拿出來做一個獨立的公司,叫頤海,為全社會提供的火鍋底料產品。頤海成立於2005年,運營了11年後,頤海作為海底撈旗下的獨家底料供應商在港交所上市。2007年,海底撈控股的蜀海公司開始獨立運作,不僅為海底撈提供整體供應鏈託管運營服務,還為整個餐飲行業供應產品和服務。

所以透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就看到已經驗證的餐飲行業,誰抓住了終端顧客以及供應鏈方面的大機遇,誰就能成為冠軍企業。當然,餐飲業的下一個薄弱環節的突破也一定可以再產生出冠軍。當然,這個領域裡不會只產生一個,可能會產生十幾家大的餐飲品牌。

下一個機遇,藏在產業鏈的兩個環節中

從電動汽車行業看大機遇

電動汽車,也被稱為新能源汽車,本質上來說,並沒有擺脫對有限能源的依賴,相對於油車來說,只是換成了另一種電力能源而已。一旦遇到電力供應問題,整個行業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今天很多企業雖然都進入到了這個領域,看起來是很具有創新性的行業,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在應用整合上的重複產生的疊加,並沒有真正解決能源問題。

而日本一直在做氫能源汽車的研究,其專利數佔了全世界氫能源汽車專利的90%以上。氫是一種無限能源, 在自然界中分佈很廣,水、泥土、石油、天然氣、動植物體、空氣中都含有氫,在整個宇宙中,按原子百分數來說,氫卻是最多的元素。而且氫對環境的影響是最低的,所以日本在研究氫能源汽車,其實就是在行業的薄弱環節上發力,找到更大的機會。

02

從行業弊病中找機會

產業鏈中觀當中的第二個微觀機遇就是打破行業的潛規則,也就是解決行業的弊病。

把它翻譯成一句話,就是我們

作為從業者都在迴避而我們的客戶又最想得到的地方,它在每一個行業都一定存在著。

家用電器行業有一個現象,似乎所有的產品在保修期內基本沒事,但是保修期一過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生產商為了控制好成本,獲取競爭優勢和利潤,就把質量保證與保修期匹配的剛剛好。如果產品超過保修期壞了,那麼消費者就要自掏腰包來維修。比如手機、汽車行業,也都會存在這樣的現象,這就是行業的弊病。

有些企業就會抓住這些機會,解決消費者的難題。比如做短鏈汽車維修,就是讓品牌的零部件廠商直接跟消費者之間進行短鏈的連線,去掉中間環節,讓使用者得到最大的收益。這其實就是在打破一個行業的弊病。

03

發現大機遇的簡單邏輯

每個人的行業都存在

今天在需求萎縮的時代,每一個產業都存在行業的薄弱環節和行業弊病,很多企業選擇的是迴避,而

能夠成為行業頭部企業的,他們都在致力於打破這些潛規則,捍衛消費者利益,推動行業進步。

這也是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他們的訂單、收入、利潤還在持續增長,這意味著需求也會越來越像頭部企業傾斜,對創業者而言,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但這並不是說,小企業就沒有機會了。

大企業可以解決大問題,小企業也可以看到並抓住我們身邊的一些小的機會去突破,有可能就比競爭對手做的好,企業就能活下來,發展起來。

比如滴滴的出現,就是解決了人們打車出行難的行業弊病,也成就了一個冠軍企業。

下一個機遇,藏在產業鏈的兩個環節中

再來看製造業,也有很多機會。比如製造業如何真正衡量最後產品的成本,這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叫做成品的一次成功率(也叫直通率),這也是個小問題,但卻是製造業的薄弱環節。

有資料顯示,中國製造領域大多數企業的成品直通率不到50%,意味著企業生產兩個產品就有一個是廢品,相當於有50%的損耗。而中國做的好的企業,可以做到百分之八九十,高一點的可以做到95%的直通率,這不只是表面看起來幾個點的差距,往往這個差距就決定了你企業的毛利,也可能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精益生產,是指特別的生產組織、管理方式,它有兩大特徵,準時生產、全員積極參與改善。正是因為兩大特徵,才能“以越來越少的投入獲取越來越多的產出,也讓更多企業去學習和實踐。其實,精益生產的精髓,就是把問題找到並解決,而這個問題,也就是整個鏈條中的薄弱環節。

本質上來說,“精益”最核心的精髓是效率。

一家深圳主機板上市的A企業,能夠在16畝土地上創造將近2億的利稅。這是精益生產的案例,它提高的是生產效率,最後轉化為利潤。

綜上,

企業要真正瞄準行業裡的薄弱環節和行業弊病,敢於去解決行業裡面的短板,同時敢於去打破今天顧客想得到而我們作為從業者都沒去解決的弊病的解決。

大家記住,這就是產業中觀當中的冠軍地帶,那些敢做的就有機會成為冠軍。

04

如何發現大機遇?

當然,有些人會說,今天如果想找一個誰都看不見的薄弱環節和行業弊病可能不太容易,但我們可以看看今天社會最大的問題在哪裡?比如有粗製濫造的過剩產品,怎麼辦呢?

作為企業就要思考,如何讓我們產品升級,讓產業升級,甚至讓國家升級,同時還能創造出更高性價比或更高的高附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這才是我們正確的思考問題和看待機遇的方式,大家一定按照這個邏輯去做。

那麼,

到底怎樣才能發現產業中的大機遇呢?簡單總結為六個字,就是“悲天憫人的愛”。

當你作為一個企業的掌門人,甚至作為一個戰略的制定者時,如果能對你的客戶、行業乃至對國家都升起悲天憫人的愛的時候,你才有可能看到你身邊別人看不見的機會,這體現的就是企業家智慧。

慈為慧之母,利他者才有慧。

就是你只有把每一個事情從“我”當中抽離出來,你就能迴歸到世界的本源,就能夠形成大智慧。如同微軟的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上任後,僅用3年時間就帶領微軟市值翻番,增長高達3000億美元。除此之外,微軟達到萬億市值用了33年,而從1萬億到2萬億市值僅僅用了兩年時間。這背後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同理心”。

同理心,實際上就是今天一個商業領導者能夠去洞察到別人不能洞察的機遇裡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體現的是企業家的格局與修養。

企業家C總,以前是媒體的高管,當他女兒出生後,對兒童食品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他希望自己的女兒以及更多的孩子可以吃上沒有化學新增劑、激素等非常安全的食品,於是就離開媒體,專門做了一個有機食品的企業,還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建立了國家級標準的檢測中心。就是因為這樣的初心,他聚合了身邊幾十萬個媽媽,公司規模也做到了10多個億。

所以,

當我們對顧客、行業、社會升起“悲天憫人的愛”時,去解決那些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以及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時,我們就會比別人有更高的維度且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機會。

如果你同時在看見這個的機會時又產生出作為一個企業家,甚至作為一個企業主體的擔當時,你就有可能產生“冠軍”思維,就會用更高維的視角去做商業,自然也更容易贏得競爭。

綜上,是未來十年,中國企業五大機遇裡面的第三個機遇,即產業中的薄弱環節以及行業弊病,這兩個都是產業這個中關當中的微觀機遇。要抓住這兩個機遇,我們必須要有更大的同理心,真正要升起“悲天憫人的愛”。同時能夠產生出作為企業與企業家的擔當來解決這個行業問題,解決這個社會問題,也只有這樣的擔當,才能夠真正成為迴歸到企業家本來應該有的“智仁勇”三達德的智慧。

歡迎關注《商業覺醒學社》,我們會在後續的推文中繼續介紹“未來10年,中國企業的五大機遇”中的另外兩大機遇。

下一個機遇,藏在產業鏈的兩個環節中

《商業覺醒公益大講堂》

2017年,李志宏教授在中國第一個倡導商業覺醒,就是要用商業的手段來推動社會的向上向善,他被稱之為“商業覺醒首倡者”。

2019年3月,李志宏教授正式發起“商業覺醒公益大講堂”,以“商業覺醒,向上向善”為宗旨,對企業當前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予以分析闡述。截止2022年8月,已經舉辦了239場。

2022年8月,為更好地陪伴身邊的企業,開啟商業覺醒智慧,走向頭部企業陣列,李志宏教授將“商業覺醒公益大講堂”搬到線上,以全新的形式繼續開講。從第240場開始,由李志宏教授在《商業覺醒學社》影片號中每週主講一期,透過“觀點分享、領軍訪談、企業問診、私享夜話、共讀一本好書”的形式,與身邊的企業家、專家、學者以及知名社會人士朋友一起共論商業覺醒,用商業推動社會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