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她是“樣板戲”《杜鵑山》中柯湘的B組演員;她譚富英親點的孫媳;她是譚孝曾的妻子;她是譚正巖的母親;她是北京京劇院著名的青衣演員,她就是閻桂祥。她的藝術之路是怎樣的?且看下文。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柯湘的旋律震盪黃浦江

1997年的晚秋,北京京劇院來滬上演《杜鵑山》。那一天的逸夫舞臺內座無虛席,戲一開幕,劇場內就是一派熱烈氣氛,觀眾盼望柯湘出場的心情,就像張開弓弦上的箭。

隨著“帶共黨——”的一聲吆喝,柯湘上場前的霎那,臺下竟然出奇的靜。待“無產者等閒看”這六個字一傳出,立即被掌聲的熱潮吞沒了,不負眾望!

嘹亮,清新,醇厚……又是一陣喝采的熱潮壓過來:閻桂祥出場了!果然光彩照人。“驚濤駭浪!”——優美甜潤的聲音,純正清晰的吐字,聲情並茂的拖腔!觀眾沸騰了,興奮了。

全劇兩個多小時,劇場的沸點竟有漲無落。謝幕的掌聲達七八分鐘,這在上海的舞臺上,是多年沒有的盛況。

說實話,開演前不少觀眾都為“閻桂樣演柯湘”而遺憾,出劇場時,遺憾變成了興奮,聽到的都是爭先恐後的稱讚:

“我老早就曉得閻桂樣”“譚元壽的兒媳嘛,演李石堅的譚孝曾是伊個老公”“全國唱得最好的青衣嘛”“表演也老好,拜過趙燕俠的,花旦戲也演得好”……

這些議論也確實不假,閻桂樣確實把柯湘這個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尤其在唱腔的表現上,有超越常人的感染力,給我的感覺是勝於二十年前!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步入藝術殿堂的日子

閻桂樣在兩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靠著當保姆拉扯著她和哥哥。

1959年逢北京戲曲學校招生,聽說可以免費培養孩子,母親拉著閻桂祥的手說:“上戲校吧,現在是新社會,學戲照樣不耽誤唸書,學好戲照樣有出息。”

閻桂樣深知家境的艱難,懂得母親的心思,點頭說:“我聽媽媽的話,好好學戲,好好唸書,將來給您爭氣。”就在那一年,11歲閻桂祥步入了學藝的道路。

閻桂祥:我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謝母校的培養,老校長對我的關懷,華世香、賈世珍、趙榮琛、張君秋這些者名藝術家和老師對我的耐心雕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小桂祥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嗓子,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床受校長和老師們的喜歡,一入校就被列為59班重點培養的尖子。

閻桂祥:在學校的七年當中,梅、尚、程、荀、張幾大流派我都學到了。武戲排演過《扈家莊》,老師還要堅持練“出手”,在《全部白蛇傳》演出時,我在“金山寺”開打中就是自己踢十杆槍。戲校的七年學習,是我國步入藝術殿堂的最紮實的起點。

三年級,小桂祥首次登臺演出《玉堂春》,面對滿滿騰騰的觀眾,小桂樣緊張得唱不出聲音來,老師們都在後臺著急,跺著腳議論,對她幾乎失卻了信心。

當臺上的蘇三大段“慢板”唱到了最後一句,突然,嘹亮甜潤的聲音如一道彩霞破霧而出,觀眾立即以熱烈的掌聲鼓勵這個初登舞臺的小演員,老帥驚呆的臉上立刻“陰轉睛”了,看戲的母親也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演出結束後,小桂祥拉住母親的手說:“我以後上臺不會再緊張了。老師說了,我還要演出好多好多的戲。您就放心吧!”

果然,閻桂祥相繼演出了在這三年內所學的梅派劇目《霸王別姬》《醉酒》《虹霓關》,張派劇目《望江亭》《審頭刺湯》《趙氏孤兒》以及《全部白蛇傳》等,從此,閻桂樣的名聲就在戲曲界和觀眾中傳開了。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閻桂祥 譚孝曾演出《海瑞罷官》 吳翰生攝影

張君秋老師領我進入演唱新境界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沒有止境。入學前三年是打基礎階段,少年時期的閻桂祥對於唱的藝術只是機械地學唱,還不能完全理解,直到她接觸了張(君秋)派藝術。

閻桂祥:四年級時,張君秋老師教我《望江亭》時起,我豁然感覺到“唱”並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就像小鳥兒飛入了廣闊的天地,展開翅膀自由飛翔,舒服極了。

此時才十五歲的閻桂祥,以她特有的靈感悟出了張派演唱藝術的境界。

閻桂祥:張派的唱中竟有這麼豐富的天地,小腔小擻兒含於每個字,可以說字字有旋律,一個很平常很傳統的腔,在張老師唱來,加大了高低錯落的變化,音域似乎都拓寬了,其實那正是融入了當代音樂的美感。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張君秋

張派的唱腔豐富,在唱法上有許多獨標一格的新創造。張君秋演唱時氣息舒展,用氣自然,氣息的運用無處不在。

剛開始學習時,閻桂祥只知道什麼時候換氣,什麼時候偷氣,什麼時候控制音量……隨著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潛心地琢磨和鑽研,閻桂祥領悟和掌握了張派演唱藝術的吐字的特點。

閻桂祥:字如針,腔如棉,似綿裡藏針,腔行於外,字含其中。

對於張派唱法的用氣特點和技巧,閻桂祥也有自己的體會。

閻桂祥:後來我看張老師的示範演唱,並不是一種刻意的分解,而是一種總體的狀態,張老師前後上下微動的形體,那是一種演唱時氣息滾動的狀態。在模仿的過程中,我琢磨到演唱的關鍵是要永遠使自己保持“吸氣狀態”,保持氣息在丹田——胸腔——頭腔——鼻腔——口腔不斷地滾動,那真是一門氣功,小時候,沒少下功夫。張老師總是表揚我對他的唱理解得好。後來我自己處理唱腔中的斷、帶、偷、裹的用法,都離不開那時打下的基礎,“腔是枝葉氣是根”嘛!

閻桂祥自從學了張派的唱,真是興奮得了不得,走到哪裡,唱到哪裡,使她頓悟到這就是藝術上的“融會貫通”和“繼承中神似勝於形似”的真諦!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閻桂祥演出《桑園寄子》

唱腔藝術上深化的第二階段——現代戲時期

“樣板戲”時期是京劇的發展史上的一個畸型時期:一方面腰斬了傳統京劇藝術,另一方面用專制的手段集中了一批優秀創作、表演人才為京劇的唱腔、表演開闢了新的途徑。閻桂祥既受其害,又得其益,成為她唱腔和表演藝術走向成熟的第二階段。

1967年,閻桂祥從北京戲曲學校畢業了。但是,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兩歲時便亡故了的父親的身份在當時卻成了她的緊箍咒。二十歲,正當青春年華,她卻必須改行當農民——延慶縣松山林場成了她落戶的地方。

閻桂祥並沒有因此而消沉。林場每天的勞動就是上山砍柴,沒人監視,也沒人知道她,這就給閻桂祥練聲、練唱提供了特殊的方便,於是她趁此機會將過去所學過的戲和唱腔一出一出地複習,對張君秋的唱逐字逐句地琢磨。

閻桂祥:上山喊嗓子,練聲,真是難得的好條件,空氣好,最適宜練氣,空谷的回聲使我悟到了人體各部位的共鳴腔的使用來自於大自然。所以,那一年半的時間,我每天都急迫地上山——可以練聲練唱練氣啊!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閻桂祥在訪談節目中

一年半後,閻桂祥以“優秀尖子人才”的名義,被破格調到北京京劇團《沙家浜》劇組,成為阿慶嫂的 B 組人選。可惜時間不長,在又一次政治運動中,由於“出身”的禁錮,又把她下放到幹校去種水稻了。

種水稻,一干就是三年。可是,幹校裡再也沒有上山砍柴時練聲練唱練氣那樣好的環境了。閻桂祥心想專業不能丟,於是她每天抽空小聲練聲。椅角旮旯、莊稼地……都成了她練唱的好地方,許多演唱方法上的規律也是那時候琢磨出來的。

閻桂祥:不過在《沙家浜》劇組的年多沒有白呆,阿慶嫂這個人物我掌握了,還領悟了現代戲表演與傳統戲的差異。也是為我的藝術成長增磚添瓦哩。

重登舞臺的機會又一次降臨了。1973年,北京京劇團《杜鵑山》劇組成立,閻桂樣再次被調回試演柯湘。最終,由於她的個子矮了一點,當時又較瘦弱,所以擔任了 B 組。可論起對新唱腔的理解和體現,她卻名列第一,對人物的體驗也比較深。所以那個時期,凡同大樂隊合唱及清唱演出,向全國輔導《杜鵑山》都由她擔任。那時閻桂祥就以出色的演唱而聞名全國了。

閻桂祥在《杜鵑山》劇組實踐的時期,使她在演唱上又邁向了一個深的層次。

閻桂祥:那正是我在藝術上遇到新的挑戰的時期。開始,我用花腔女高音的西洋法訓練自己,又結合了傳統的方法,提高很大。真假聲不貫通不行,胸、頭、鼻、口各方面的共鳴腔哪一部位打不開都不行,氣息稍滯塞,一段唱就下不來。繼我向張君秋老師學戲之後,這是我自己在唱腔藝術方面第二階段的新飛躍。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爺爺(譚富英)給我的精神力量”

是什麼力量支援著閻桂祥在最坎坷的歲月中對藝術不懈地追求?

閻桂祥:是爺爺(譚富英)給的力量!我和譚家的姻緣也是爺爺定的。

那是在1967年(一說1965年),一次電視轉播由北京市戲曲學校與中央音樂學院合作演出的交響樂京劇《沙家浜》,閻桂祥飾演阿慶嫂。只見她削肩細頸,柳葉眉,挺鼻樑,小方口,一雙俏目顧盼神飛。她字正腔圓的唱功、拿捏得恰到好處的神韻得到了坐在電視機前的譚富英的讚許:“這小阿慶嫂有靈氣,是塊兒戲料。”聽到唱得好處,譚富英猛地一拍掌,說:“這個女孩要能當我的孫媳婦多好啊!”

同學關世振聽到了譚富英的讚譽,便把閻桂祥拉到了譚家。閻桂祥一進門見到譚家所有的人,竟生有一種“似曾相識,早就是一家人”的感覺。

譚孝曾與閻桂祥雖曾同在戲校裡學習,但同學時並沒有“戀愛”。譚孝曾這一次見到閻桂祥時,感覺小時候同學見面的友情似乎也早就是“戀情”了。

閻桂祥說:“是爺爺一言定緣哪!”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譚富英

譚富英為孫子擇妻完全是藝術的標準。其實譚家是有規矩的——“子要接班,女不從藝”,譚門沒有女兒學戲的,更不用說作媳婦的了。但是面對傳統京劇藝術被腰斬的年代,老人的急迫心情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為京劇延續生命啊!閻桂祥正是由此而應運,成為譚門中第一個作京劇演員的女子。

譚富英面對孫子一代,不能親授傳統藝術是寒心的,但對於腰斬傳統文化是不屈的。

譚富英在聊戲中總會來回重複“磚頭、瓦塊總有個翻身的時候”和“有屁股不愁捱打”這兩句話,閻桂祥和譚孝曾當時對此感到奇怪。

閻桂祥:後來我們逐漸領悟了,其實就是老人在反覆告誡我們:要從事藝術,就要有個堅定的信念,不管遇到什麼逆境,都不要放棄對藝術的鑽研和追求。成就來自於持之以恆。只要具備條件,才能等到時機。我和孝曾就是常常叨唸爺爺這兩句話互相勉勵,爺爺的話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閻桂祥演唱《白蛇傳》“合缽”

更上一層樓

傳統戲於七十年代末恢復演出。一次,一個新的課題擺在了閻桂祥面前。

那是為慶祝北京京劇院建院的一場演出,劇目是《白蛇傳》,由當時的幾位年輕青衣演員聯袂扮演白蛇,楊淑蕊、關靜蘭、趙慧英等分別出演前面的各場戲,閻桂祥最後一個出場,演出末場戲“合缽”。然而,這樣的安排猶如給閻桂祥製造了一個難題。

因為在戲校時的演出本中,末場戲已經沒有太多的表演機會了,而這次由四位青年青衣演員在一齣戲中依次出場同演一個角色,這就如同是一場擂臺戲,怎麼也不能讓戲在大軸時掉了下來!

有人建議說:要想壓得住,就得演趙(燕俠)派的末場,那段“小乖乖”大段唱太好了!就是難度大,也只有你能唱得下來。就這樣,閻桂祥決心按趙派的“戲路”來演出末場戲。

誰知,閻桂祥拿到“小乖乖”的錄音一聽,就傻了。這段唱的難度,無論是唱腔的方法上、感情的處理上都不亞於自己以前接觸到的各種唱腔。距離演出只有三天了,閻桂祥沒有把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是否能拿得下來,急得她抱著譜子直掉眼淚。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此時,趙燕俠聽說閻桂祥要按照她的戲路演出“合缽”後很高興,她非常認可閻桂祥的實力,她說:按照閻桂祥的條件和功力,唱這段唱沒有問題。只是還不得要領。於是,趙燕俠逐字逐句地把這段唱傳授給閻桂祥。

《白蛇傳》演出了,“合缽”一場戲竟是意外的成功!在繼“斷橋”之後,全場又掀起了新的熱潮。

此後,閻桂祥拜趙燕俠為師,學習了《荀灌娘》《白蛇傳》《盤夫索夫》等劇目,也成為她經常演出的保留劇目。

閻桂祥:1980年,我拜趙老師為師,將趙派藝術化到自己的表演和演唱中,真是感到自己在藝術深化上又進了一重天地這就是我藝術成長的第三個階段。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在演唱會上演唱《杜鵑山》選段

用新成果回報觀眾的期待

閻桂祥嗓音甜美圓潤,扮相端莊秀麗,表演細膩傳神。她的天資聰穎,悟性極強,在藝術上博採眾長,不拘一格,數十年的舞臺生涯,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和藝術個性。她精湛的技藝給海內外的觀眾留下了太多美好的人物形象,深受廣大戲迷觀眾的歡迎和厚愛。

1984年,閻桂祥奪得了第三屆全國戲劇梅花獎。閻桂祥在獲獎後的當年,舉辦了個人摺子戲專場,演出了《拾玉鐲》《盤夫》,展現了她對不同人物刻畫的深層藝術功力。

1984年,閻桂祥還創演了新編歷史劇《情痴》,該劇由郭啟宏編劇、周仲春導演、何順信作曲。閻桂祥塑造的霍小玉的形象博得了戲曲界專家的一致讚賞,引起轟動。

閻桂祥:那是一出很優秀的劇目,尤其是唱腔的設計是我最喜歡的。那時何順信先生已經長年不作曲了,聽說給我寫唱腔,不僅欣然接受而且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唱腔中融化梅派、張派、趙派於一爐,唱起來聲情並茂,把我的長處全發揮出來了。

可惜的是,後來隨著劇團的變革和人員的分散,這齣戲便再沒有繼續演出,最後連資料也遺失了,不能不說這對於京劇旦角唱腔藝術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九十年代,閻桂祥相容幷蓄,厚積薄發,在新編歷史劇目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角色:《水龍吟》中的秦娥、《畫龍點睛》的張四娘、《北國情》的桃花公主、《聖潔的心靈》的王慶芝等,成為在近十多年來北京京劇院排演的新編歷史劇中參加最多的演員。

在這些劇目中,閻桂祥與張學津、李崇善、王文祉、趙葆秀等人的合作展現了成功的藝術合力,創作了一出出優秀的精品劇目。每齣戲由於她的加盟,增加了靚麗的色彩,她也由此多次榮獲了全國的優秀表演獎。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1997年,她應邀赴臺灣與李寶春連袂主演了新編歷史劇《寶蓮燈》,劇中她分飾三聖母和王桂英這兩個人物,在臺灣引起空前反響。

尤其在“舍子”一場,閻桂祥將作曲家林鑫濤設計的大段“反二黃”唱腔演唱得情感充沛,動人至深。在場的觀眾聽唱而入情,隨旋律而忘我……竟有多半的觀眾由落淚而失聲!一曲唱罷,雷鳴般的掌聲達五、六分鐘之久。

臺灣的觀眾和報界評論閻桂祥“演出了國粹藝術的靈魂”“唱出了國劇旦角的最高境界”。

2000年,記者在採訪中詢問閻桂祥在新的世紀會有什麼新作問世時,她容光煥發地表示:一定用新成果回報觀眾的期待!”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閻桂祥與陳張霞

培養青年人才,傳授京劇藝術

如今,年逾古稀的閻桂祥雖然離開舞臺了,但從來沒有離開過京劇藝術。她為潭門第七代譚正巖的成長殫精竭慮;她擔任著一些京劇院復排或新排劇目的藝術指導,如北京京劇院的《嫦娥奔月》《許雲峰》、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打漁殺家》等,她還肩負著培養青年人才,傳授京劇藝術重任……

2022年,北京京劇院組織“青春風采”青年京劇人才展演,青年旦角演員陳張霞向閻桂祥學習並演出了《盤夫索夫》全劇。

七年前,閻桂祥曾向陳張霞親授了《盤夫索夫》中‘盤夫’一折,這次的學習讓陳張霞受益匪淺,即切身感悟到了趙派的藝術特色和豐富內涵,也學到了閻桂祥老師獨到的人物塑造方式,有了一次真正“開竅”的藝術體驗。

陳張霞:“索夫”一折閻老師沒有影片資料,只有錄音,她就口傳心授,一點點回憶,把自己多年來積澱下來的寶貴經驗和舞臺心得對我傾囊相授。

為更加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時代的特色,閻桂祥還對劇中的一些唸白、唱腔、表演等做了適當的調整,使得人物更加突出,情節更加流暢,情感更加豐富。

譚門中人一直在為京劇藝術而奮進……

譚門女將閻桂祥——《杜鵑山》柯湘B組演員,譚富英親點的孫媳

一家三口在訪談節目中

正是:七代譚門人,一部梨園章。男兒多英傑,巾幗有桂祥。

注:該文根據《閻桂祥的藝術道路——著名京劇演員閻桂祥的表演藝術》(作者嘯翔,發表於《中國京劇》2000年第6期)等文章編輯改寫。照片素材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