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風景,不是別人的風景

早晨上完課,坐在辦公室,喝口水,閉上眼睛,享受一下悠閒的時光,然後讀讀詩,進入自己的愛好中去,讓詩的氣息滋潤一下自己的腦與心,讓自己的心靈放飛一下,遠離這工作的現實,進入詩化的境地,來一點浪漫,來點多情,不過這多情,這浪漫,自然都是為那首詩多情,為詩人多情,為一點藝術多情,也許這叫自作多情。

你看到的風景,不是別人的風景

於是讀林庚的《五月》:“如其春天只有一次的相遇/那該是怎樣的不捨得失去/為什麼我們有時說不定/要捉住一隻正飛的蝴蝶呢/它只有這一次的生命……快樂是這樣的時候/當我醒來天如水一般的清/那像你的眼睛!/說我瘦了,我的心/輕輕的落出天外”。愛的相識、心靈的皈依也許只有一次,林庚以蝶寫情,帶了濃郁的浪漫氣息和唯美色彩。王瑤先生曾概括林庚創作時的心境:“他孤獨,也不少幻滅的感覺,但也壓不下又去追求的情緒;正像一個夜行人,他是在孤獨中摸索著的。”當王瑤先生去問林庚先生,自己對林先生寫詩的心境剖析是否正確的時候,年老的林庚笑了笑,未作回答,其實早都有人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詩,讀自己的感覺,自己快樂自己覺得有味兒就好,無需說出。這讓我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統一答案,統一備課,標準劃一,讓語文失去了它的魅力,讓語文老師失去了個性風格,失去了語言文字的真味兒,也破壞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你看到的風景,不是別人的風景

林庚,北京大學教授,是老牌子的教授,不像現在的一些極個別水貨教授,他深耕在傳統中國文化的沃土裡,他文字功力不同凡響,無論他詩的意象、深度,都值得玩味,讀來有種天然的美感,他的詩不像現代的有些詩人的詩,架子搭得大,就是沒貨,沒味兒,什麼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詩意美,全無。也許我理解的與別人理解的不一樣,也許我不是詩人,不懂現代詩,亂彈(談)!

你看到的風景,不是別人的風景

今天我讀林庚的詩,我是否能體會到他當時創作的心境呢?也未必能體會得到。一位獲獎的外國小說作家,當記者採訪他,記者大談對這位作家作品主旨的理解,並進行解構剖析,當記者談完自己的解讀以後,問作者創作小說時的心境和寫作意圖是什麼?這位作者說:“我都寫在這部作品裡了。”他的回答,讓記者一頭霧水(其實是,你解讀的,我不知道)。

你看到的風景,不是別人的風景

與林庚當時齊名的卞之琳,他看上了張家才女四小姐張充和,不停地為她寫詩,他專門收集她的作品和照片,自己出書時,卷首還必須放一張二人外出遊玩的照片。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想學沈從文,沈從文在追張兆和時一封信又一封信,終於抱得美人歸(其他外力作用下),但沈從文只是一味的單相思,一生都沒有得到真愛,他死後,張兆和說:“我不瞭解他。”而張充和看到三姐的婚姻,已經得出一種認知:認為把愛情句字寫得神魂顛倒的人,一定是一個靠不住的人。所以,至始至終沒有迴應卞之琳的愛情,後來,張充和嫁了個外國人,又隨其去了美國定居,卞之琳方才罷休。他自己說,我付一枝鏡花,收一輪水月,可惜,我為你記下流水賬的無果。於是他給張充和寫了一首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張充和收到詩以後,終於回了他一句話:“你看到的風景,未必是別人看到的風景。”卞之琳失望地落下淚水。

你看到的風景,不是別人的風景

生活中,我們對待許多的事許多的人,你自己認為好的,在別人心中不一定是好的,自己愛的,別人不一定愛。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在這個世上,有人喜歡你,也有人不喜歡你,我自風情萬種。”莊子魚之樂,未必是惠子之樂,只要拽著牛尾巴,在田中自得其樂,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