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朋友逛家鄉

陪同朋友逛家鄉

陪同朋友逛家鄉

作者 | 張兆新

今年10月13日,天高氣爽,秋意濃濃。我去縣城一家電腦維修部修電腦,剛到不久,維修師傅正忙於檢測中,接到振國老師電話,說幾位文友來訪,現在正在行進的路上。我答應一會兒就趕回去。隨後又收到玉奎電話,說文友已在家中等候。於是我把電腦留在了維修部,跟維修師傅說了聲,啥時修好了再來取。便一路風風火火往回趕,因為這幾位客人不僅是玉奎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好友。

陪同朋友逛家鄉

儘管一路順風,趕到玉奎家時已經11點多。承善老師也在,他跟玉奎既是同村,又是鄰居文友。見鄒老師,王老師,高老師,馬老師正在盡興地交談,見我到來大家忙站起,相繼握手寒喧。談話中得知高老師特意為我們每人帶來一幅真跡墨寶,於是,大家爭相觀賞,皆讚口不絕,真可謂圖文並茂,栩栩如生,大家在玉奎的養殖院內留下了珍貴的紀念照,然後在張老師的張羅下一塊乘車去了樊家廟燒烤店,這是一家既有特色又實惠的農家樂小吃部。餐過後,有人提議,再去遊覽一番我村的仰泉景點,立刻得到大家響應。因前幾年幾位老師曾經來過,都寫下了不朽的文字。其中振國老師寫得《遠去的集市》,曾獲得膠東散文年選優秀獎。

不到二十分鐘,我們便來到村南的仰泉,這是我們馬興村的一大亮點。在仰泉西邊的涼亭北端,立有一米多高的書有“仰泉”字號的大理石,大家立刻圍攏過來,拍下了珍貴的紀念照。

陪同朋友逛家鄉

大理石旁立有仰泉志,書有“仰泉由來遠古,無跡可考,因村處玄武岩地帶,源出馬家辛興村南谷澗,廣盈數丈,水深清澈見底,冬暖夏涼,冬晨煙靄嫋嫋,熱氣蒸騰,曾有仰泉煙靄三冬暖之說,也有人稱作老龍潭的……”碑文。曾記得此志是2019年十月所立,當時我正在武漢待孫,受村鎮領導之邀,自兩千裡外的江城趕來,協助村裡完成了建館任務(包括村志,仰泉志,馬家橋志,友誼橋志等)。兒時的仰泉,雖不如此壯觀宏大,卻原汁原味,給人一種樸實自然的感覺。記得當時仰泉面積直徑不超過五十米,西南角有株參天巨柳,足有三四抱之粗,樹冠遮蔽著三分之一湖面。夏天是孩子們的樂園,冬天的仰泉河又是全村女人們洗衣物的所在。

上世記70年代初,村裡曾對仰泉進行了開拓性修建,四周全部用石塊壘砌而成,由原先的天然圓形土壁,改成了八角形的石牆,面積比原來大了數倍,形象比原來美觀了許多,只是缺少了原來的深度,能夠一眼望穿,大有魚翔淺底之象。多虧中間還有處三米見方的深潭,給魚兒留了個棲身之所。

現在,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深入進展,村裡又對仰泉進行了進一步修建和改造,搞了不少形象工程,如同老婦換上了新裝,只是看不到她的本來身份了。但每日可有三三兩兩世外閒人,到此一遊,也算給仰泉帶來些許活力。

承善老師不愧為標準的山裡人,不知啥時侯,竟爬上了南岸的假山頂部,有人趁機給他拍下了鏡頭。緊接著有兩文友也想趁機登高望遠,但爬到一半便望而生畏了,不得不中途折返。看來假山不同於真山樸突,修得有點不盡人意。仰泉偏南近假山處,築有老龍頭一尊,形似一條巨龍潛伏水中,卻昂起了高高的頭顱,前幾年為了吸引遊客,每逢週末,龍口便會噴泉,隨之假山頂部,也會有瀑布直瀉下來,這也是人為景象,只要按下仰泉東北角立竿上的電鈕開關,電機便會啟動,將水源源不斷地送往高處,再順勢而下。時間久了,遊人遞減,村裡也就不再排人造假了。

陪同朋友逛家鄉

離開仰泉,我們登上馬家橋,見那兩株老柏樹,依舊倔強地站立在原地,在蕭瑟的秋風裡顯得有幾分淒涼,但它們畢竟相互有個招應,就象一對老夫婦,朝夕不離不棄,守侯著這座孤立的老石橋。見振國順著橋的邊緣來回踱步,我問他尋找什麼,他說那年來的時侯,發現橋壁的石縫間有幾個殘留的盤根錯節的老墩頭,看還有沒有?我說應該有吧,因為松柏的木質特好,一般不會爛掉,但我們找了好久卻未能發現。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好留了個紀念照,證明我們曾經來過,便匆匆走下橋去。

我們踏著仰泉古河道,一路下行,來到一座滾水小石橋,上面有幾盤石磨有序地排列著,河水就從石磨空間流過,發出嘩嘩的響聲,偶尓也夾雜著女人和孩子的說笑聲?,正巧小橋上有兩位洗衣服的少婦。我們在小石橋上停留片刻,有人提議進村史館看看,因為那年那日,文友們來時本想參觀一下村史館,因未取得鑰匙沒能進入,留下一點遺憾!我問一位正在清掃垃圾的本村兄弟,他說馬來華負責村史館工作,鑰匙在他手裡。恰巧來華從家裡出來,於是向他討來鑰匙。我們一行便步入村史館大門。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小院,始建於清朝末年,主人馬興順之家,三間主房,兩邊掛耳屋子,在當時那個年代,風水先生就是這樣按排民宅的。他是依據八卦方位,先安排好大門口位置,然後再根據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字,安排主房和偏房,主房落在“生”或“延”字上為宜。否則為不祥之宅。

陪同朋友逛家鄉

有趣的是馬家橋石碑竟然落坐在村史館院內東牆跟下,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石碑不再受損,前幾年建館時特意把它請進了這座小院,當時我也在場。看來聖泉老師特別喜歡古蹟文物,見他趴在石碑前,仔細辨認碑上不十分清晰的文字。

我們進入主房,因為村史館主要人文專案都在正房內陳列,待文友們瀏覽了所有內容和物品,大家對所有展出物件及歷屆村領導一把手和黨員、軍人、知識青年等古今文化名人表示了敬偎之心。有朋友問我,聽說有個文學創作者之窗,怎麼沒看到?我只好含糊其辭地作了回答。記得當時是立了這麼個視窗,但是後來就不見了,我也不知是何原因?

走出村史館大院,我的心情依舊沉甸甸的,是對故人的一絲懷念之情,還是對保護鄉村歷史文化的一份牽掛之心,我也講不清楚。

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在玉奎老師引領下,朝著牛山方向一路前行。

張兆新原創於2022年10月世外桃源趙家山宅

陪同朋友逛家鄉

張兆新

,系山東省臨朐縣龍山產業園馬家辛興村人,高中畢業,幹過民辦教師,承包過荒山荒溝,現為濰坊市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曾經在省市縣三級刊物及平臺發表過作品,作品收入《膠東散文十二家》第六輯張兆新卷,著有散文集《歲月留痕》,二O一一年四月,臨朐電視臺綜藝頻道給做過《藝苑風景》專訪,題目是《大山深處的小編劇張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