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經過幾千年的默默無聞,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對亞述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好時期,在國際上,它四周無強敵,埃及正值后王朝時代,無力擴張亦常受到外族入侵,小亞細亞的赫梯帝國被自前12世紀末期,來自於巴爾幹半島的弗裡吉亞人蹂躪和肢解,南方的巴比倫亦國勢益弱,東方扎格羅斯山脈的伊朗高原的米底及波斯尚未興起,只有北部的烏拉爾圖成為亞述惟一強敵。不難看出,亞述的時代,已經到來。

一、亞述興起,征服與混亂之路

亞述帝國時期對外的征服始於那西爾帕二世統治的時期(公元前883-859年)公元前883年,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繼承其父相簿爾提·尼努爾塔二世(Tiglathi-Nin II)的王位成為亞述國王。在位期間,他開始其龐大的擴張計劃,前877年,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率軍遠征,從卡爾齊美什度過幼發拉底河,穿越安提俄克平原(Antioch),渡過奧蘭提斯河,到達黎巴嫩山(Mount Lebanon)下。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宣佈到達地中海邊:“我用海水清洗我的武器,拿羊祭祀諸神。”首先他征服了那依瑞(Nairi)以北的地域,隨後是哈布林河(Khahur)和幼發拉底河間的阿拉米人。他殘酷地鎮壓了當地人的抵抗,根據他的碑文記載,“我(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把他們的青年人和老人關為囚徒,並砍下一些人的手腳,割下一些人的耳朵、鼻子、嘴唇,青年人的耳朵和老年人的手堆放在他們的城市面前,我把他們的青年男女統統投入火中燒死,並焚燬他們的城市。”這場勝利之後,他未遭遇反抗地進軍到地中海,沿途十多個小國王臣服於他。回國後,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為了顯示自己的偉大,從亞述爾遷都,在尼姆魯德建造了新都城。尼姆魯德於前879年完工,圍城8公里見方,有用來灌溉城市和周圍田地的運河,還有衛城、神廟、金字形神塔和皇家宮殿。皇家宮殿周圍栽種杉樹、柏樹、檜樹、黃楊樹、桑樹、阿月渾子樹和柳樹,門口擺放石灰石和雪花石膏做成的珍禽異獸。同時宮殿中存放大量搶奪來的金、銀、銅、鐵和鉛。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死後,他的兒子沙爾瑪內塞爾三世(Shalmaneser III)繼承了王位。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納西爾帕二世雕像

前858年,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死後,由沙爾馬那塞爾三世作為其子繼承亞述王位。沙爾馬那塞爾三世在位35年,其中31年在征戰中度過,主要戰爭目的是維持和擴大亞述在西部的勢力範圍。

前856年,沙爾馬那塞爾三世幾經波折後征服阿迪尼部落,將其併為亞述的一個省,並將其首都卡爾·沙爾馬那塞爾(Kar-Shalmaneser)今提爾·巴爾西普(Til-Barsip)改名為沙爾馬那塞爾要塞。前853年,亞述與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對峙達到頂峰,主要矛盾區域為奧倫特河流域的卡爾庫爾(Qarqur)。在亞述的威脅下,大馬士革和以色列在哈馬的率領下形成反抗力量。由於沙爾馬那塞爾三世急於取勝,形成同時的多處戰場。在戰勝大馬士革和以色列後,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炫耀道:“我用劍戳死他們的1。4萬名士兵,我將他們斬草除根。平地太小,他們的屍體根本放不下,乾脆埋在了廣闊的鄉村裡。我用他們的屍體在奧蘭提斯河上搭起一座橋。”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沙爾馬那塞爾三世雕像

前828年,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一個兒子發動叛亂,企圖推翻其父的長年統治,他還說服包括尼尼微和亞述爾城在內的27個亞述城市參與叛亂。年邁的沙爾馬那塞爾三世派出另一個兒子沙姆什·阿達德五世前往平叛。動盪的社會影響到農業貴族和城市平民,他們開始反對王室貴族。前824年沙爾馬那塞爾三世去世,叛亂在此後3年才被平息。此次叛亂造成了80年的政治動盪和經濟衰退,亞述國力衰退,附屬鄰國拒絕進貢。

1957年3月,英國教授馬克斯·馬洛溫首次發現位於尼姆魯德的“沙爾馬那塞爾堡壘”,1958年到1962年間,英國考古學家戴維·奧茨領導了尼姆魯德的發掘工作。經過深入發掘後發現這座被稱為“沙爾馬那塞爾堡壘”的建築群確實是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王宮,該王宮佔地4。9公頃,由200多個廳室組成,並有高大的泥磚塔工事圍成一座要塞。王宮中居住著國王、大臣、侍臣、妃嬪、奴僕和軍隊。整個建築群中最雄偉的是覲見室,高約12米,牆上繪有壁畫,如同整個王宮的規模超過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在尼姆魯德的宮殿一樣,該覲見室要大於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用石質浮雕裝飾的舊覲見室。

此外,在沙爾馬那塞爾堡壘的國王寶座上發現了沙爾馬那塞爾三世和巴比倫國王馬爾杜克·扎基爾·舒米一世(Marduk-zakir-shumi I)平等會面的情形。馬爾杜克·扎基爾·舒米執政期間,其弟馬爾杜克·貝爾·尤薩特(Marduk-bel-usate),也即卡爾杜尼亞什國王與其反目。沙爾馬那塞爾三世曾派兵援助,幫助馬爾杜克·扎基爾·舒米戰敗其弟。

同時在沙爾馬那塞爾三世向南用兵時,歷史文獻首次提到了迦勒底人。迦勒底人最早於前9世紀出現在巴比倫尼亞南部,此前沒有歷史遺存。此後他們將成為該地區的主角。

馬爾杜克·扎基爾·舒米為了報答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幫助,在他的兒子——後任亞述國王沙姆什·阿達德五世平息叛亂時,竭盡全力幫助了他。沙爾馬那塞爾駕崩後,沙姆什·阿達德五世(英語:Shamshi-Adad V,?-前811年),新亞述時期亞述國王(公元前824年-公元前811年在位),即位元年,亞述發生嚴重叛亂,持續至公元前820年結束,削弱亞述和它的統治者。公元前814年,他於巴比倫擊敗亞蘭部落。公元前811年,沙姆什·阿達德駕崩。留下了幼子阿達德尼拉里為繼承人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沙姆什·阿達德雕像

作為沙姆希阿達德五世的繼承人,其即位時年幼,由母親攝政並施以影響。親政後多次親征,公元前796年進攻大馬士革,並使以色列恢復向亞述進貢。他死後,亞述持續數十年中衰。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阿達德尼拉里雕像

薩爾瑪那薩爾四世(英語:Shalmaneser IV)(?-前773年),新亞述時期亞述國王(公元前783年—公元前773年在位),繼承父親阿達德尼拉里三世的王位,他對烏拉爾圖用兵。他統治時期,貴族影響力越來越大,特別是軍隊統帥的干預,使他權力嚴重削弱。

到其子亞述-丹三世(英語:Ashur-dan III)(公元前773年—公元前755年在位),他統治時期,君權受到嚴重限制。公元前765年亞述發生瘟疫,公元前763年突發叛亂,持續至公元前759年再次發生瘟疫止。

到了亞述尼拉里五世(公元前755年—公元前745年在位),他統治時期,君權旁落。公元前746年起義爆發,他於次年戰爭中兵敗身亡。此後,亞述氏微。

二、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中興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其本人的銘文中自稱是亞述國王阿達德尼拉里三世的兒子,但他的出身並不明朗。如果他真的是阿達德尼拉里之子,那麼他的前任亞述尼拉里五世就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在亞述尼拉里五世統治時期,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是一名地方總督。前745年,亞述王國爆發了一場內戰,亞述尼拉里五世在內戰中死亡。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正是在這次內戰中登上了王位(蘇聯歷史學家認為,這次內戰的實際性質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領導貴族推翻了亞述尼拉里)。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上臺時的亞述王國正處於一個衰落階段。由於前幾任國王在位時發生了多次大規模內亂,亞述的國力水平較亞述那西爾帕二世(前883年~前859年在位)和薩爾瑪那薩爾三世(前858年~前824年在位)統治下的強盛時期大為下降。地方總督拒絕服從號令,附屬國紛紛獨立,巴比倫地區的阿拉米人部落亦經常對邊境進行侵擾。最大的危險則來自於北方強國烏拉爾圖。烏拉爾圖在亞述勢力不振時迅速擴張,其影響力遠達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並支援那些地區的小國反抗亞述統治。在南高加索,烏拉爾圖已經將亞述完全排除出去。由於烏拉爾圖切斷了通往敘利亞、安納托利亞和伊朗的商路,亞述的經濟也受到了打擊。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雕像

面對這種不利局勢,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這些改革影響深遠,終於導致了亞述在近東的霸權。

改革的一項關鍵內容是限制官員權力。在阿達德尼拉里三世時期,官員們權力極大,甚至可以在不通知國王的情況下擅自發動戰役。地方總督往往形成割據,有的已經獨立或是明顯表現出獨立傾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因此在各省任命名為“別爾-帕哈提”的行政長官來取代總督。行政長官的權力比原來的總督小,但仍不足以讓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放心。為了進一步削減地方統治者的力量,他開始減小省的面積。對新徵服的各省,則往往派遣宦官前去管理。結果省的數目增多了,到前738年,已知的省份多達80個;而省的長官的力量則減小了,而且還有許多人是宦官。提格拉特帕拉沙爾還允許平民直接向國王上書,以監視各級官僚。

另一些改革措施是針對軍事方面。這些措施包括:組建由政府供給的常備軍,促使無地者紛紛加入軍隊,從而增強了兵力;在直屬國王的主力軍隊以外,地方也建立軍隊負責守衛並充當後備力量;徵召被征服地區的居民為亞述打仗,於是大大增強了軍力(外國人通常只能充當步兵,騎兵和戰車兵還是由亞述人來擔任)。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歷史學家發現了有工兵存在的明顯證據,這在軍事上是一個重大進步。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亞述軍隊

透過這些改革,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鞏固了統治並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從而為他的征服活動奠定了基礎。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征服活動(綠色)及對以色列人的放逐。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以對帝國中成千上萬人民的逼遷來穏固亞述的統治。

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亞述國家再次走上擴張道路。軍事活動的開展與改革同時進行,或者比改革還要早。根據銘文(記載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位年代的編年史,發現於卡拉赫)記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登上王位的第一年就進軍巴比倫。他先率軍南下制服那些阿拉米人部落,然後向東渡過底格里斯河。巴比倫城的神廟祭司為使城市免遭洗劫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表示恭順。這次行動的結果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將尼普爾(蘇美爾時代的宗教聖城)一帶吞併,並在該地建立一個省。按照他本人的說法,他佔領了“從杜爾-(庫裡)加爾祖,沙馬什的西帕爾,……巴比倫城一直到烏克努河和(低海海岸)的地區”(“低海”是指今波斯灣)。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並且聲稱,他對待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如同對待本國人一樣。他派遣宦官去管理這些地區。

前744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發動指向東方的遠征,一直進軍到埃蘭附近。這次遠征所獲的疆土組成一個新省,並留下一部分軍隊守衛。

前743年至前740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西方粉碎了由敘利亞和安納托利亞諸王公組成的聯盟。這個聯盟以敘利亞城邦亞珥拔為首,包括阿拉米人、新赫梯人和腓尼基人(可能還有一些叛亂的亞述總督),並受到烏拉爾圖王國的支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集中了全國的兵力發動進攻。烏拉爾圖國王薩爾杜裡二世親自率軍前來援救敘利亞人,但在康馬罕地區的戰役中被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擊敗。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獲勝後沒有對烏拉爾圖本土進行試探,而是回過頭來進攻亞珥拔。經過3年的圍攻之後,他在前740年攻克了亞珥拔,前743年,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率軍侵入敘利亞。當時亞珥拔領導著一個由敘利亞各城邦組成的聯盟,在烏拉爾圖的支援下反抗亞述的侵略。但烏拉爾圖在這次戰爭中被亞述擊敗,使敘利亞失去了保護。亞珥拔堅持抵抗了三年,最後被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攻陷。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殺戮了亞珥拔全城的居民並將城市夷為平地。並在該地置了一個省。這時敘利亞各邦已經完全屈服,大馬士革和哈馬都同意向亞述納貢。同時向亞述表示臣服的還有腓尼基人的城邦推羅。

前739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發動一次規模不大的戰役,戰勝了猶大王國的國王烏西雅。同年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他又佔領了一些地區;對以色列王國的一次進攻則迫使以色列國王米拿現承認自己是亞述的藩屬。據銘文記載,這一年承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為宗主的還有一個阿拉伯部落的女首領。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最重要的軍事活動發生於前738年至前735年之間,是直接針對烏拉爾圖王國的。他在前738年向東方發動遠征,鞏固了對米底亞地區的控制,並在馬納設立了一個省。前73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率軍侵入烏拉爾圖本土。他在野戰中擊敗了薩爾杜裡二世的軍隊,但無力攻克防守嚴密的烏拉爾圖都城圖施帕(位於今土耳其凡城,位於凡湖湖畔)。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於是在當地立了一塊石碑銘刻他的勝利,然後率軍撤退。在這次戰爭之後,亞述最主要的敵人和制衡者烏拉爾圖開始衰落。

前732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開始執行征服大馬士革王國的計劃。事件的起因是大馬士革國王利汛與以色列國王比加聯合進攻猶大王國。猶大國王亞哈斯籌集大量款項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求援,後者決定藉機征服大馬士革這個最強大的敘利亞城邦。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採取迂迴戰術,先北上佔領了地中海沿岸的非利士人諸城,然後南下征服大馬士革的盟友加沙(前732年),以及各阿拉伯部落和以東、摩押等小國。這時以色列國內發生了鉅變,何細亞殺死比加篡奪了王位,並立刻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投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於是佔領了以色列王國的大部分疆土,將其北部設為亞述的一個省。就這樣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完成了對大馬士革王國的包圍,並且消滅了它的所有潛在盟友。他隨即以優勢兵力對大馬士革展開正面進攻。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先在野戰中擊敗了利汛,然後圍攻大馬士革,經過一年的圍困攻陷了這座城市。經過此役,大馬士革王國被徹底摧毀,敘利亞各邦幾乎全部臣服於亞述。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亞述軍隊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其統治末期再次對巴比倫發動攻勢。他在第一次的征伐中只是攻佔了部分地區,巴比倫國王拉布那沙爾還保留著王位。前734年拉布那沙爾死後,巴比倫發生內亂,一個叫納布-姆金-澤裡的人登上了王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藉機率軍攻入巴比倫,打敗並俘虜了納布-姆金-澤裡。這件事在他的編年史裡有詳細記載。前729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實現了對整個巴比倫地區的控制(但允許巴比倫保留一套獨立的行政機構),巴比倫的祭司集團也承認他為國王。他在巴比倫使用的王號是“普魯”。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曾在尼姆魯德(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建造一座宮殿,這座宮殿在阿薩爾哈東時期被拆毀。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位末期,亞述國內發生了一次大規模叛亂。這次叛亂髮生於前728年,其性質尚不清楚,因為記載此事的泥板已經損壞了。

前727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去世,他的兒子薩爾瑪那薩爾五世繼承了王位。一般認為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統治是亞述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他的改革為亞述帝國在前8世紀末期—前7世紀捲起的征服狂潮奠定了基礎。在他之後的亞述諸王繼續執行擴張政策,在一個短時期內幾乎征服了整個近東地區(包括埃及)。這種軍國主義的做法一直持續到亞述滅亡。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亞述軍隊

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形成了亞述帝國的有特點的強制移民政策(“納薩胡”)。此前的亞述統治者往往把被征服地區的居民直接變為奴隸或斬盡殺絕,所到之處夷為廢墟。提格拉特帕拉沙爾的處理方法則是將被征服者分成小股強行遷徙到帝國境內各地,並特意使不同民族的人混居。這種做法使被征服者難以聯合起來發動叛亂,但同時也使大量異族居住在亞述內地,造成“空心化”狀態。這樣做究竟是利是弊,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湯因比批評這種政策,並認為它是導致亞述滅亡的原因之一。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駕崩後,薩爾瑪那薩爾五世(公元前727年—公元前722年在位)即位,曾於前725年征服以色列王國,鎮壓以色列國王何細亞的叛亂。當其叛亂時,他領兵包圍了撒馬利亞。3年後始攻克。但於城陷前去世。由弟弟薩爾貢二世繼承。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薩爾瑪那薩爾五世像

薩爾貢二世自前722年開始與薩爾瑪那薩爾五世共同攝政,直到前709年薩爾瑪那薩爾五世去世後才單獨統治亞述。目前並不清楚他是否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兒子或是一位“篡位者”,不過他忠實地繼承了自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以來的統治風格。在他統治時期,亞述打敗了以色列王國、埃及,並鎮壓了埃及支援的敘利亞人和腓尼基人的起義,這時亞述帝國進入了顛峰時期。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薩爾貢二世與王子辛那赫里布雕像

三、屍山血海上的帝國

薩爾貢死後,子辛那赫里布(阿卡德語:Sîn-ahhī-erība,新教譯作西拿基立,天主教譯作散乃黑黎布,?-前681年),為亞述帝國的國王(統治時期:前705年-前681年),也是薩爾貢二世之子。在辛那赫里布的年代,他攻佔並焚燒了75座城市,人和財物都被擄走,並且辛那赫里布曾經於前689年毀壞過巴比倫。然而他在攻打猶大時遇到鼠疫而元氣大傷。

阿薩爾哈東為前任國王辛那赫里布之子,母親納齊亞。辛那赫里布死於宮廷政變;阿薩爾哈東在與諸兄弟的內戰中擊敗對手登上王位。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阿薩爾哈東石碑

阿薩爾哈東進行了一系列對外戰爭。他與阿拉伯人和腓尼基城邦都打過仗。在這些征戰中最重要的是從前675年開始的對埃及的遠征。前673年,他一度被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亞王朝)的法老塔哈爾卡所擊退。但前671年,阿薩爾哈東打敗了塔哈爾卡,征服了包括孟斐斯在內的整個埃及北部。他隨即自稱為“上下埃及和努比亞之王”。

阿薩爾哈東其它軍事行動主要是對帝國反叛的地區進行再鎮壓。前673年至前672年,他曾與烏拉爾圖聯合行動,以追捕逃亡的奴隸和自由民。在這一時期,米底亞在斯基泰人的支援下脫離了亞述的統治,逐漸發展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在公元前670年人口達到700萬人。

阿薩爾哈東的對內政策包括:承認巴比倫在整個美索不達米亞的首要地位,該城曾在前689年被他的父親辛那赫里布毀壞。阿薩爾哈東對巴比倫進行重建,並對祭司集團作出相當讓步。他也歸還了美索不達米亞其它一些傳統神廟城市的特權,並實行有利於整個祭司階層的稅收政策。

前669年,阿薩爾哈東去世。他將疆土分傳兩子,由亞述巴尼拔繼承亞述,沙馬舒姆金繼承巴比倫。

亞述巴尼拔繼承了父親的巨大帝國,其疆域從埃及北部直抵伊朗高原。他繼續執行窮兵黷武的政策。到前652年,已經征服了整個古埃及,並把安納托利亞的的奇裡乞亞也納入帝國疆土。亞述帝國的軍國主義至此到達巔峰。

但在亞述巴尼拔統治時期,亞述帝國已經顯現出衰落的前兆。前652年,亞述巴尼拔的兄弟沙馬什-舒姆-烏金起義。佔領了巴比倫,自稱為巴比倫國王,並且得到了帝國統治下的迦勒底人、阿拉米人、埃蘭人和阿拉伯部落的廣泛支援。亞述巴尼拔經過多年戰爭才把叛亂鎮壓下去。為了懲罰埃蘭人,他於前647年把埃蘭最主要的城市蘇薩完全毀掉了。這次起義嚴重消耗了亞述的力量,她從此失去了擴張的能力,只能對新興的強國(米底和新巴比倫王國)進行一些防禦戰爭。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新亞述帝國的最大疆界

前627年,亞述巴尼拔去世,其子亞述-埃提爾-伊蘭尼繼位。在舊約全書中,亞述巴尼拔被稱做亞斯那巴。見以斯拉記4:10。亞述巴尼拔鼓勵文化,亞述統治地區的文學和藝術在他在位時期取得了輝煌的發展。亞述巴尼拔是古代中東少有的有較高文化修養的統治者。他的抄寫員們建立了西亞史上第一座有系統性的圖書館-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收集了許多珍貴的泥版文獻,包括史詩、學術著作和祭祀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亞述巴尼拔位於尼尼微的王宮由一系列恢弘的浮雕所裝飾,這些浮雕生動表現了戰爭、狩獵以及王室生活的情景。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亞述巴尼拔

四、亞述帝國的衰亡

亞述帝國的征服戰爭以殘暴聞名,軍隊所到之處城鎮都被焚燒破壞,財物被掠奪,居民被屠殺或被擄走,人口銳減的大災難。由於亞述人在戰爭中的行為異常殘暴,猶太人將亞述首都尼尼微稱為“血腥的獅穴”。在辛那赫里布的年代,他佔領並焚燒了75座城市,人和財物都被擄走。薩爾貢二世在位第一年遠征巴勒斯坦的撒馬利亞時,就俘虜了27,290人,及後他初次出征鎮壓兩河流域南部的一次起義時,把200,800人及大批財富奪回亞述,在鎮壓巴勒斯坦地區的起義時,又把200,150人及大批掠奪來的財富帶回了亞述。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亞述帝國統治範圍

這種殘暴的政策導致到處都出現反抗,亞述很多次的出征其實都是鎮壓起義,而戰勝後卻又往往進行更殘酷的壓迫,這種政策嚴重導致亞述帝國境內的經濟衰落,由於被征服地區無法進行再剝削,引起神廟祭司奴隸主及工商業奴隸主的不滿,導致在公元前8世紀後期,發生了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改革。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主要改變被征服地區的政策,他不再對被征服的地區實施大屠殺,而是將居民遷到另一個地方去,儘量使不同地區不同語言的居民混合起來居住,使其不便交往,但准許他們攜妻帶子及帶上部分財產。他們被封給土地,讓他們獨立經營,但無人身自由,分屬於各奴隸主,生產成果要交給奴隸主。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統治階級不同集團之間的矛盾,內部的安寧也加強了亞述的軍事力量。因此從他開始,亞述又開始了更多的征服。

由於戰爭帶來大量戰俘,除部分戰俘選去加入亞述軍隊外,更大的部分成為了奴隸。奴隸主包括皇室家族、軍隊、行政官及祭司等。他們從亞述獲得了大量土地,財富和奴隸。另外還有一批工商業奴隸主,特別是在巴比倫尼亞,由於經濟和政治實力增強,故能從長期鬥爭中從亞述帝國取得了自治權。奴隸主的土地往往不是集中一處,而是分散許多地方,所以他們又會另外聘請管理人去管理奴隸。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晚期亞述軍隊

亞述帝國時期由於鐵器的使用,有利於改進耕作工具,提高了效率,經濟也得到發展。亞述是一個多山地區,鐵器使用令開墾荒地的能力提高。長期的戰爭某程度上也加速了亞述的經濟發展,勝利帶來了大批戰利品,也帶來了大批戰俘,從而大規模增加生產力。佔領的地區同時成為亞述巨大的市場及貿易通道,其中兩河流域、腓尼基等地原本已擁有非常發達的農業和商業,這一切都為亞述帝國創造了有利的經濟發展條件。不過亞述對征服地區只管掠奪卻欠缺建設,被征服的人民除了向亞述人交納貢獻以外,還要負擔勞役,因此客觀經濟發展條件未被充分利用。

公元前626年,巴比倫尼亞宣告獨立,由亞述派去駐守該地的迦勒底貴族那波帕拉沙爾自立為王,建立新巴比倫王國,並與伊朗高原西北、同受亞述統治的米底人結成同盟,於公元前612年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亞述帝國覆亡,遺產被新巴比倫王國及米底瓜分。

分析亞述帝國的覆亡原因,其一,從根本上,亞述帝國是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帝國,帝國不但未能滿足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作出破壞。其二,國內人民的不斷起義削弱了亞述的國力,即使情況比較好的巴比倫尼亞也是起義不斷。公元前721年,亞述帝國出現宮廷政變,政局混亂,馬爾都克·阿帕爾·伊丁二世依靠迦勒底人的力量,佔領巴比倫,自封為王,並與埃蘭結成同盟對抗亞述。與此同時,敘利亞和腓尼基的居民也作出起義,並得到埃及的支援。公元前702年,馬爾都克·阿帕爾·伊丁二世再次起義,準備與埃蘭、阿拉伯、亞拉姆人、猶太、埃及結盟,起義失敗後,又組織猶太人起義,這次得到貝督因及埃及的支援。公元前691年,巴比倫再次與埃蘭人、阿拉米亞人、米底人及波斯人建立反亞述聯盟,雙方會戰於狄亞爾河邊的哈努列,起義堅持了三年至公元前689年,才被亞述國王辛那赫里布成功鎮壓。

亞述帝國另一個滅亡的原因是王室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特別是在帝國晚期,例如當辛那赫里布立其敘利亞藉妻子所出之阿薩爾哈東為繼承人時,他的另外兩個兒子殺死了辛那赫里布,阿薩爾哈東當上國王后,策密者逃至亞美尼亞,參與的人一律被處死。又例如公元前653年,巴比倫再度起義時,起義的領導人竟是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的兄弟沙馬舒姆。亞述帝國的覆亡原因可總結為經濟發展不善、國內起義不斷及王室內部鬥爭三個原因。

鐵蹄與戰車:亞述帝國簡史

亞述帝國的滅亡

(芝蘭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