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給各種王公貴族、商人、學者畫的肖像畫。這就帶出一個問題,之前的文藝復興畫家雖然也給僱主畫肖像,但最要緊的事還是畫宗教畫,為什麼到了荷爾拜因這兒,最有名的反倒成了肖像畫呢?之所如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荷爾拜因所處的時代變了。

16世紀的歐洲

荷爾拜因是1497年出生於德國的奧格斯堡。在他出生前,義大利一直是整個歐洲的文化、藝術、貿易和金融中心。因為當時歐洲和東方做生意,必然走地中海。如此一來,義大利就是天然的中轉站。

但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498年,達迦馬繞過好望角發現了印度和中國,這一年荷爾拜因一歲。從此,地中海這條通道的重要性一落千丈,義大利從此風光不在。

讓義大利的處境雪上加霜的是,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各地向羅馬教廷交的什一稅大幅下降,羅馬沒錢了。

與此同時,從1494年直到1559年,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為了控制義大利大打出手,把義大利禍害得一片蕭瑟。

藝術的繁榮,一是需要和平的環境,二是金錢的支援。這兩個條件義大利都失去了,這樣義大利作為歐洲文化藝術中心的位置也就自然失去了。

問題是義大利不行了,歐洲的北部也沒能繁榮起來取代義大利的位置。為什麼?

因為自從發現了新大陸之後,從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中葉,隨著海外殖民地的發現和全球貿易的興起,國王的力量變得空前強大。王權一強,自然就想剝奪貴族的封建特權,這勢必會遭到貴族和農民的抵抗,導致兩國國內反抗起義此起彼伏。加之,法國和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為控制義大利纏鬥不休,如此歐洲北部要繁榮起來也難。

荷爾拜因的肖像畫生涯

荷爾拜因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他所作的大量的肖像畫,也成為了串起他一生的線索。

荷爾拜因的爺爺、父親和叔叔都是當地最有名的畫家,可謂家學淵源。他從小跟著父親和叔叔學習作畫,1514年前往瑞士的巴塞爾,成為一名插畫師。

當時巴塞爾文化氣氛比較濃郁,歐洲最著名的學者伊拉斯謨就居住在那裡。荷爾拜因給伊拉斯謨的著作《愚人頌》畫插畫,得以與伊拉斯謨結識。荷爾拜因先後為伊拉斯謨畫了三幅肖像,伊位斯謨非常滿意。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伊拉斯謨像,1523)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伊拉斯謨像,1523)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伊拉斯謨像,1524)

靠著伊拉斯謨的人脈,荷爾拜因在巴塞爾站穩了腳跟,還娶妻成家。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藝術家的家庭,1528)

但很快發生了宗教改革,新教徒的教堂里根本就不需要繪畫。宗教畫沒訂單了,加上持續的動盪和戰亂,荷爾拜因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於是,伊拉斯謨向自己的好朋友當時的英國下議院議長托馬斯·莫爾推薦了荷爾拜因。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托馬斯·莫爾像,1527)

不過,荷爾拜因第一次去英國的時候,並沒有得到英國王室的認可。但他透過為在英國做生意的德國人畫肖像,也賺了不少錢。比如他在這一時期畫的《吉斯澤肖像》。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吉斯澤肖像,1532)

荷爾拜因的《吉斯澤肖像》,讓觀者不僅能感受到被描繪者有點侷促不安的神情,以及他周邊的物品所反映出的他特殊的生活方式。

年輕的商人吉斯澤站在工作間裡的一張桌子後面,檯布的圖案極為精緻。他正在開啟一封收到的信件。桌上除了文具、日用品外,還放著一隻插著康乃馨、艾菊等花草的威尼斯玻璃花瓶,它們是婚姻和忠誠的象徵。透過玻璃看到的袖子的部分和其他的部分顯現出細微的差異。畫面右上角的架子上掛著鑰匙、圖章戒指和一個圓球形的容器。

吉斯澤的頭上方有一張拉丁文的字條,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寫著:“你在此畫中的所見是描繪吉斯澤的肖像畫;這就是他活生生的眼睛,這就是他的臉頰的模樣。公元1532年,他年值34歲。”牆上還寫有一句意味深長的拉丁文“Nulla sine merore voluptas”(“沒有悲傷就沒有快樂”)。吉斯澤的名字的手寫體多次出現於牆上的檔案中。

這是一個狹小的空間,然而畫家透過各種細節讓人物和外在的更大的空間相聯絡。這是充實的生活的一種寫照。

1532年荷爾拜因再次返回英國沒多久,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因為執意要與王后凱瑟琳離婚,要娶情婦安妮·博林,為此不惜與羅馬教廷決裂。托馬斯·莫爾因為不肯出席國王與安妮·博林的婚禮,並拒絕承認國王是英國教會最高首領而被處死。荷爾拜因也失去了保護人。

這場婚姻催成了荷爾拜因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兩大使》。畫面中的兩個人是法國國王派往英國的特使,目的是勸阻這場婚姻。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兩大使,1533)

在這幅畫的創作中,荷爾拜因充分展現出尼德蘭畫派注重細節的特點,每一樣東西都畫得質地華美,每一個細節都纖毫畢現。

《兩大使》是一幅大肖像畫,其中的人物形象猶如真人的高度。畫面前景上的類似飛行物的東西如果是在原作的左下方向上看的話,其實是一個頭顱骨,象徵和提醒著生命的短暫或虛幻。它與人物的軟帽上的金屬骷髏頭似乎有一種呼應關係。藝術家似乎在傳達這樣的資訊:在生命短暫的同時卻有永恆存留的友誼和藝術。

站在左邊的是讓·德·丹特維約(Jean de Dinteville,1504—1555),法國派往倫敦的使節。架子下面一格上的地球儀展示的是他的家鄉的位置,而他右手上的匕首的護套上的拉丁文(AET。SVAE。29)顯現了他29歲的年齡。他的健康狀況不佳。

畫面右邊是他的同胞和朋友喬治·德·塞爾夫(Georges de Selve,1508/1509—1541),他曾於1533年4月(復活節)訪問倫敦,他也曾是法國派往英國的使節。畫中,他將右手肘擱在一本書上,上面有拉丁文顯示出他25歲的年齡(AETATIS SVAE 25)。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兩大使》區域性1

無論是他們的服飾、站姿,還是神情,都反映著一種積極而又充滿思想的生活方式。畫家有意在兩人之間安排了大量的可以見出他們興趣的物品。背景上是綠色緞子的布簾。兩人靠著的架子上鋪著一塊描繪得極為細膩的波斯地毯。上面放著與天體的研究有關的物品,如天體儀、圓規星座、日晷、圓柱日曆、水平儀和象限儀等天文和航海的儀器,其中的十面太陽鍾尤其引人入勝。塞爾夫的右手旁的日晷指明“1533年4月11日”。架子下面的物品似乎與地上的生活更有關聯,表明兩個使節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與教育的濃厚興趣。其中有兩本書,左邊是一本剛剛出版的商人用的算術教科書,中間夾了一把尺子,右邊則是一本德文的讚美詩。一把斷了弦的琴和一支長笛既體現了被描繪物件的藝術修養,同時展示了畫家對幾何形體的準確把握。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兩大使》區域性2

畫中的一些細節耐人尋味。譬如在畫的最左上角可以看出有一個耶穌受難的雕像。與讚美詩的“來吧,聖靈”的篇章形成了呼應。同時馬賽克圖案的地面是依照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至聖所中世紀風格的地面圖案的記錄,或許是藝術家在逗留英國期間的一種深刻印象的痕跡。

托馬斯·莫爾倒臺後,克倫威爾成為英國的第一權臣。在克倫威爾的引介下,1536年,荷爾拜因終於得到了亨利八世的認可,成為都鐸王朝的御用畫家。

從此,荷爾拜因算是正式躋身上流社會,為當時的英國名流畫了100多幅肖像,其中最著名的,當然要數亨利八世的幾幅肖像。

《西方藝術三萬年》筆記25: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英王亨利八世像,1537)

亨利八世雖然很暴虐,但是對藝術家還是尊重的。他說:“我可以封七個人當伯爵,但是七個伯爵加在一起也成不了一個荷爾拜因。”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荷爾拜因在英國受到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