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供暖季來了,這些“熱”出來的暖氣病咋預防?

供暖季來了,大家告別了“凍手凍腳”的日子,但讓人不爽的“暖氣病”也如約而至。“暖氣病”並非醫學上的病種,而是供暖帶來的一系列症狀。本期節目,華商報-二三里資訊邀請渭南市第二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崔秋利科普關於“暖氣病”的相關知識。

「醫生說」供暖季來了,這些“熱”出來的暖氣病咋預防?

記者:什麼是暖氣病?

崔醫生:

冬季室內暖氣開放,門窗緊閉導致空氣流通不暢、乾燥,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導致人們煩躁不安、鼻咽乾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等,這些症狀醫學上稱為為“暖氣病”。

「醫生說」供暖季來了,這些“熱”出來的暖氣病咋預防?

記者:具體有哪些症狀?

崔醫生:

1。感冒:冬季室內過於溫暖,如果出門不注意保暖,由溫暖環境瞬間進入室外寒冷環境,可能會導致調節能力不足,免疫力下降,使病毒入侵,容易感冒;

2。鼻、咽乾燥:室內溫暖會使室內空氣乾燥,使鼻、咽乾燥,出現流鼻血、咽部幹癢不適等;

3。皮膚髮緊和瘙癢:室內溫度高,缺少溼度,可能使面板黏膜失去水分滋養,導致面板乾燥、發緊,甚至出現瘙癢症狀;

「醫生說」供暖季來了,這些“熱”出來的暖氣病咋預防?

4。胸悶、氣短:冬季長期開空調,門窗緊閉,會使室內空氣流動不好,人體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且長期處於封閉環境中心臟壓力會增大,繼而可能導致胸悶、氣短;

5。血壓波動大:室內溫度過高,體內水分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同時室內外溫差過大,血管收縮舒張波動較大,會使血壓波動較大,對心臟造成負擔。

記者:我們應該怎樣預防“暖氣病”呢?

崔醫生

:要想預防“暖氣病”,控制好居室溫度、空氣溼度最關鍵。據專家介紹,一般情況下,室溫保持在18℃至24℃之間最適宜,溼度50%至60%為宜。多開窗通風,最好早晚各開一次窗,每次通風時間不少於半小時。當空氣溼度低於40%的時候,空氣相對乾燥,各種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

「醫生說」供暖季來了,這些“熱”出來的暖氣病咋預防?

供暖後,隨著室內溫度上升,一些灰塵、細菌等過敏原容易隨著溫度的升高飄浮在空氣中,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供暖前一定要來一次家庭大掃除,尤其是一些衛生死角,更需要及時清理,不給病菌留下孳生繁殖的“溫床”。

室內空氣不流通容易導致頭暈、口鼻發乾,甚至咽喉腫痛、感冒等症狀。早、晚開窗多通風,有必要時,可以多去室外轉轉,這樣可以使人體適應供暖後突然升高的溫度,調節人體對溫差的適應能力。

此外,除了使用加溼器或在床前擺盆水來增加空氣溼度,在室內多養些綠色植物,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最好選綠蘿、吊蘭,這些植物葉面蒸騰的水分比較多,既可以調節室內空氣溼度,同時還有吸附空氣當中有害氣體的作用。